在《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了避免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惨剧,为了让密定继承人弘历能够顺利继承皇位,不惜将皇长子弘时赐死。都说雍正心狠手辣,可毕竟虎毒不食子,弘时的结局是否真的如此呢?恐怕这和历史的记载,有不小的出入。

雍正为什么要赐死弘时(雍正对弘时的这个处罚)(1)

雍正在位时间不长,仅有十三年,但生育情况却不差,他的三十一位后妃,总共为他生育了十四个子女,其中皇子十个、皇女四个。

遗憾的是,雍正的子女成活率不高,只有四个皇子和一个皇女长大成人。这四个儿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弘瞻。弘瞻年龄最小,出生于雍正十一年,因此在雍正一朝,弘瞻年幼,没有多少的记录。到了乾隆三年的时候,弘瞻又被过继给了果亲王。

如果按照排序,弘时还有两个哥哥,一个是雍正当皇子时的嫡福晋,即后来的孝敬皇后所生的皇长子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死于康熙四十三年;另一个是皇二子弘昀,生于康熙三十九年,与弘时是同胞兄弟,他生于康熙四十九年。

雍正为什么要赐死弘时(雍正对弘时的这个处罚)(2)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够严谨,因为在弘时之前还有一个皇子叫弘昐,因为他不到两岁就夭折了,没有序齿,所以没有计算在内。

等到雍正继承皇位时,弘时就成了实际上的皇长子。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康熙五十九年的时候,年老的康熙为皇孙们进行了一次分封,这个时候的弘时已经十七岁,到了受封的年龄,而且也是雍正唯一的成年皇子。

在这次分封中,康熙将皇三子胤祉的儿子弘晟、皇五子胤祺的儿子弘升,封为亲王世子。啥叫亲王世子呢?就是等上一辈去世后,他们便是承袭爵位的法定继承人。

可是康熙并没有册封弘时为世子,这就让人颇为不解。康熙之所以没有册封弘时,据清宫史料记载,是因为他看过弘时的生辰八字,认为他有大灾。一年后,康熙在圆明园牡丹台第一次遇见了弘历,老皇帝对这个皇孙十分喜欢,便将弘历带进宫亲自抚养。

雍正为什么要赐死弘时(雍正对弘时的这个处罚)(3)

后世很多学者认为,康熙喜爱弘历和传位雍正有着直接的联系,笔者对此不好发表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弘历的出现,确实给陷入皇子争储困境的康熙,带来了很多的心理慰藉。据乾隆后来的回忆说,从那个时候起,康熙就认定了他是未来的继承人,这个说法是否可信有待考证。

雍正继位后,鉴于康熙晚年骨肉相残的教训,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并默定弘历为继承人。但大臣们却不知道这个密定继承人是谁,弘时、弘历当然也不清楚。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弘时也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一来他是皇长子,年龄占优;二来他的生母齐妃李氏出身较高,是雍正早年的两位福晋之一,而且很受宠爱。就是雍正本人,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对弘时产生不好的印象。

雍正为什么要赐死弘时(雍正对弘时的这个处罚)(4)

随着时间的推移,弘历显然是后来者居上,雍正经常派他参与一些重要的礼仪活动,比如前往景陵祭祀,到外地办理差事等等。雍正心属弘历的迹象,不但满朝大臣看在眼里,弘时也是心生嫉妒。

嫉妒容易让人丧失理智,甚至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在皇权的巨大诱惑下,弘时铤而走险,慢慢走向了雍正的对立面,和雍正的政敌胤禩搅合在一起,并深陷其中。

雍正四年,雍正对胤禩集团发起了战略总攻,胤禩集团全军覆没,弘时作为集团成员之一,也受到了严厉的打击。根据《清皇室四谱》的记载:“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雍正为什么要赐死弘时(雍正对弘时的这个处罚)(5)

这个交代似乎并不清楚,只说明弘时被削宗籍并赐死。在《雍正朝奏折档案》中,却有这样的记载:“雍正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

这就说明,雍正四年的时候,雍正勒令将弘时过继给了胤禩。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因为胤禩是雍正的头号政敌,将弘时过继给胤禩,雍正无疑就是要断绝与他的父子之情。也可以这么理解,雍正处死弘时,其实并不是处死自己的儿子,而是胤禩的儿子。

史料中没有过多地介绍弘时的罪行,不过是性情放纵、行事不谨这样一类的套话。说到底,就是因为他觊觎大位,心有不甘。雍正比起康熙来仁慈不足,心狠有余,断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在帝王之家,其实向来就没有情义可言,更没有虎毒不食子的说法。

雍正为什么要赐死弘时(雍正对弘时的这个处罚)(6)

乾隆继位后,对于这个哥哥还是颇有手足之情的,他恢复了弘时的宗室身份,并赐予他了一个体面的葬礼。或许在乾隆看来,弘时罪不至死,只不过当了他的炮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