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干南京的朱军发来一张旧照,是我和他的合影,还有两位女士,不认识,自然也叫不出名字我看半天想起来了,是在高邮文游台拍的,两位女士应该是文游台的讲解员时间大概是1990年1月,春节我回了趟高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2010年皮夹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2010年皮夹克
作者:王干
南京的朱军发来一张旧照,是我和他的合影,还有两位女士,不认识,自然也叫不出名字。我看半天想起来了,是在高邮文游台拍的,两位女士应该是文游台的讲解员。时间大概是1990年1月,春节我回了趟高邮。
照片上的一身打扮对我来说,比较少见,一是帽子,二是围巾。我很少戴帽子,也不大戴围巾——或许当时流行戴帽子和围巾?高邮的冬天很冷,可能当时身上穿的那件皮夹克并不特别暖和,戴帽子和围巾是为了防寒。
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件皮夹克。很新,应该是刚买的。皮夹克在当时是很时尚的,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装是呢大衣,后来是羽绒服,紧接着就是皮夹克了,当时男明星的标配就是皮夹克加色彩鲜艳的围巾。
我慢慢回忆起来了,皮夹克是我从苏州买回去过春节穿的。
当年的皮夹克是时髦货,南京买不到,去苏州买,是因为同事苏童,我们一起在《钟山》编辑部上班。有一次他从苏州回南京,身上穿了件皮夹克,好威武,也很时髦,编辑部的男男女女都很艳羡。当时的编辑部主任沈乔生问他在哪儿买的,苏童说,苏州,要凭票买,不过南京也可能有得卖。
第二天沈乔生转了南京的商场,发现南京居然没有皮夹克卖。苏童说,如果你们真想买,可以到苏州,我父亲手上有票,不过我这款式的断货了,我买的是最后一件。我和沈认为,其他款式也可,于是苏童打电话给在苏州物资局的父亲,告诉他我们两人明天去苏州领票买皮夹克。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火车去苏州了,顺利见到苏童的父亲,他在物资局计划科,给我们写了个条子,然后盖上他们部门的公章,告诉我们去哪个店购买。条子上写的是,今江苏作协某某同志前来购买皮夹克两件。
到了店里,苏童身上那款果然没有了,有其他两款,一款500多元,比苏童那款还贵,颜色很亮,橙黄色,另一款320元,我和沈都看中了橙黄色的。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只有400元现金,只能买300多元的,那款颜色有点闷,最主要的是,它是由碎块拼接起来的,凌乱,不如橙黄色的整体感强。
我的预算也是400元以内,500多元有点负担不起,当时工资100多元,要三个月工资。沈乔生说,你钱不够,我可以借给你。一是我从不向人借钱,二是我的收入不够,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照片上的这件。
虽然如此,穿着这件皮夹克回高邮过春节,还是很抢眼的。当时,刚刚时兴穿皮夹克,我算是第一时间踩到点上。有人问我在南京哪里买的,我说是苏州。又问为什么南京没有,问得我无法回答。
这件皮夹克伴随了我很多年,等大家都穿上了新鲜式样的皮夹克,我还穿着它,2000年来到北京,我也带着它。后来买了新的皮夹克,我依旧舍不得扔,一直放在办公室。一次,被一位老乡要去了,他穿在身上,仿佛看到过去的我的外壳被盗用了,心情很复杂。
还想起一事。
买完夹克后,我们离开苏州,沈乔生老家在上海,便直接去上海过年了,我一个人先回南京,穿着皮夹克上了火车。身边坐的是一位女大学生,放寒假回南京,一开始不说话,后来聊起来知我在江苏作协,她眼睛一亮,问是作家吗?我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编辑。她有点失望。
没有想到放完寒假,她到图书馆看文学期刊,看到了我的照片,发现我不但是作家,还有点小名气,就找到我们编辑部的电话号码,打过来质问我:“你太虚伪了!”
我愣住了,这是虚伪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1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