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粤语虽以广州话为标准,但广州话亦未能覆盖整个“粤方言”体系、广州周边地区依旧存在不少“独有”的方言词汇,连广州人都未必听得懂。

据考究,粤语词汇有三种来源,一是古语古音(唐宋之前、可上溯至春秋时的《国风》、《诗经》)、二是外来语衍变(英语为主)、三才是汉语的“本地化”。如今的标准广州音多以“二和三”为主、周边的佛山、江门地区等则更多保留了“一”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受华侨文化影响较深的江门地区,就存在大量直接由英语转换过来的“四邑方言”,部分词汇也出现在广州话中、已经不好区分谁先谁后了。

广东话经典词汇(广东方言词汇与英语及我国古语的有趣对应)(1)

今人:天皓了,该起床了!

我无法在这里完整列举太多内容,仅摘录几个常见词汇说说这样的对应吧。

英语Altogether:四邑语“婀罗吉打”、广州话“呵呢吉帝”(许冠杰歌曲《卖身契》有此歌词),全部的意思,跟英文含义一样,用作强调辅助词。另有“Hamber-link”(不同东西串汉堡似的堆叠一起),衍生出“冚唪唥、冚家拎”、也是全部的意思;还有“冚家铲、冚家富贵”等词汇里的“冚”都来自“Hamber”,为贬义的“全部”之意。从前官府抓了一家人时,都是一根长棒搭肩膀上一个个绑起来,跟烤串和叠汉堡似的,估计“冚家”的贬义多与此有关。

广东话经典词汇(广东方言词汇与英语及我国古语的有趣对应)(2)

从前犯人各种“link“起来的方式

英语Runs & Get Road:从英文字面看,就是“找条路赶紧跑”,具体到粤语里,广州话就只保留了”RUN“、滚蛋的意思;而同样的英语发音在四邑方言里则成了一个四字日用语(拦尸吉路)。

至于英语Hang(挂起、被吊死),在当代网络传播上就更有意思了,如今不仅是粤语、内地普通话里也具有了同样含义。Hang,就是粤语“香”的意思,某某“香”了,就是死了,这个“死了”就来自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境内实施的绞刑、人绞死后就被“挂“着示众。死就是挂,如今内地年轻人也用”挂了“代表人死了,估计是受到香港影视剧的影响。人死祭祀过后自然要被“送走”,于是英语的Sent,在四邑方言也有了“死”的意思,而广州话里则无此词。

广东话经典词汇(广东方言词汇与英语及我国古语的有趣对应)(3)

曾有学者研究说“挂”代表“死”是因为人死后、其家门前会挂上“奠”字白灯笼;可是人们有喜事时也会挂上“喜”字灯笼呀,可见这样的“挂”字来源不对;结合粤语“香”(死)之后,结论就是“Hang-香-挂”,这才是正确的衍生过程。

英语演变为粤语方言、自是有近代西洋文化入侵的“被动”影响,也有华侨从海外归来后带来的传播效应,在我看来、这当中隐含的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相比之下,我是更喜欢由古语古音传承下来的粤语方言,如今这些词汇在普通话里鲜少出现了、但却是不少粤语方言的重要词汇。

广东话经典词汇(广东方言词汇与英语及我国古语的有趣对应)(4)

我曾有另外的文章(来自北燕王朝的东北胡语、如何在广东孕育出粤语中的四邑方言?)提及过相关考证,比如“晧”代表光亮,这在古文里比比皆是,如今的普通话及标准粤语里却较少出现了,但这词则每天都挂在四邑人嘴上。小孩以“人人”代称奶奶、媳妇以“阿人”代称家婆,这是源自宋代朝廷命妇“安人”的一种叫法,如今此词也仅存在于广州周边地区,广州话里也没有这样的叫法。

以上举例仅是以点带面,语言的衍变过程包含着历史演变、文化交融,每一阶段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体系。

粤语中的古音元素自是跟“中原人南迁”有关,外语元素则跟近代传教士来华、殖民者入侵、华侨归国等息息相关了。有时候甚至可以说、“一个词汇就是一段历史”,这毫不为过,比如“安人”一词的背后就是南宋王朝在广东覆亡的历史。

广东话经典词汇(广东方言词汇与英语及我国古语的有趣对应)(5)

在此抛砖引玉,大家有兴趣的话可通过日常方言联想一下它的关联古语或外语,或者会有意外的发现呢?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本号将坚持文章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文化史论内容;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