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敏锐觉察出那些突如其来的夸赞背后的“阴谋”。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怀揣着目的性,不会做不利于自己的事。

为什么“献殷勤”会为个体带来一定利益呢?答案很简单。每个人都有需求,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可,这对个体来说无疑是一种价值肯定。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收到他人的夸赞时,都会产生愉悦心情。当然,我们只会为那些发自内心的夸赞感到欣喜,而对那些带有目的性的夸赞,充满防备。

贼眉鼠眼的人的品性(非奸即盗的心理学解释)(1)

潜意识与欲望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原本是出自《西厢记》中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的杂剧。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是拥有欲望的,有些欲望无法被社会接受,所以会被压抑到人的潜意识内。而有些欲望是当下能力无法实现的,所以人们会选择借助外力来达成目标。

例如,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接近老师,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是最有学识与能力的,因为自己当前的学习能力的不足,无法取得优异成绩,通过接近老师来帮助自己学习进步。

而职场中,许多人喜欢给领导送礼、说好话来博得好感,想让自己能够在公司里得到更多庇护,顺利升职加薪。

所以每个人在做事时,都是受到了意识的驱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目的性行为。

贼眉鼠眼的人的品性(非奸即盗的心理学解释)(2)

其实,飞速发展的经济也将人际关系冲淡了不少,很多人在经历了社会磨练后,变得本能排斥那些主动接近自己的人,认定对方是不怀好意的 。

人际交往本就秉持着“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原则,人的本质是利己,没有人愿意做出力不讨好的事。因此,人们宁肯相信他人都是“有利可图”的,也不愿意承认世间仍有活雷锋。

亲社会行为者

时代变化或许会引导一部分人丢失自己的人性,但世间也不乏有些随心而行的人。

例如感动中国的得奖者,不都是舍弃了自己的利益,保全了他人利益吗?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角度看待这类问题,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贼眉鼠眼的人的品性(非奸即盗的心理学解释)(3)

社会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引发了亲社会行为的风潮。这类人会做一些符合社会希望的事,但这些事对自身其实并无好处,行为者却自觉自愿进行。


一般来说,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当面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时,有人可以袖手旁观,有人却会挺身而出。亲社会行为者往往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他们对世界充满善意,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甘于先他人后自己。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阶段六水平理论,他认为人类最后的道德阶段为后习俗水平,即将道德标准内化于己,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我们会更有意识地对比自身行为与社会准则是否适应,并做出抉择。例如,海因茨认为个体都有责任挽救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应该受到同等尊重。

贼眉鼠眼的人的品性(非奸即盗的心理学解释)(4)

然而,大部分人都只能停留在道德的第二个阶段——尊重社会规则,很少有人能达到最高标准。正因如此,人们很难相信真正有亲社会行为的人,认为他们有自己的目的。

稀少不代表没有,我们该坚信自己值得被优待,相信自己的价值。同时,相信世间仍有美好,相信他人并非只顾利己。虽然无法改变世界的善恶,但我们可以坚守内心的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