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此刻,你定是封目锁足在那大片光乍泄的美好里,可我却依然沉醉在这片火红土地的阳光灿烂里,不亚于你的春光,却胜过你的美好。要问我如何胜过,因为我背后那片广袤草原丛林,因为草原丛林里那些大小家伙。

走进草原,拨开丛林,把诗意合进书本里去,脚踩稀泥大踏步迈进科普小殿堂,一起来认识一下我背后这些大小家伙们吧。

非洲象 African Elephant (Tembo 或 Ndovul)

非洲五霸之一。在赛伦盖蒂、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曼雅拉湖、马赛马拉都很容易看到非洲象,而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安博塞利更是非洲象的天堂。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

非洲成年象一般体重4吨以上,大的可将近1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且性情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非洲象主要吃香蕉,树叶,树皮,果子,一天会用16个小时来采集食物。非洲象寿命约为60—70年,它们没有固定的发情季节,常年均可交配繁殖,雌象的怀孕期为21—23个月,略长于亚洲象,是哺乳动物中孕期最长的动物,每胎产1仔,两次产仔的间隔期约4年,每只雌象一生可以产4—5胎,在幼仔出生的头5年里,它要一直守在幼象身边。

狮子 Lion (Simba)

作为“非洲五霸”之一的狮子,在大多数野生动物园都很容易看到。狮子是唯一的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20公斤,体长2-2.5 米,尾长1 米,著名的猫科霸主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

狮群的捕食对象范围很广,小个子的瞪羚、狒狒到体型庞大的水牛甚至河马都是它们的美味,但它们更愿意猎食体型中等偏上的有蹄类动物,比如斑马、黑斑羚以及其他种类的羚羊。在狮群中,雌狮们是主要的狩猎者。尽管狮子的奔跑时速高达每小时六十公里,但是它们的猎物往往时速更快,而且狮子缺乏长途追击的耐力,只冲刺一小段路程后就筋疲力尽了。因此狮群狩猎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贴近目标,逼近猎物到三十多米范围内,然后向目标猛扑过去。

犀牛 Rhinoceros(Faru 或Kifaru)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

犀牛也是非洲五霸之一。恩戈罗恩戈罗、赛伦盖蒂国家公园能看到犀牛,不过由于数量不多,所以并不是所有游客都能见到。犀牛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的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是腿短粗壮,体肥笨拙,皮厚粗糙。约6千万年前犀牛就已出现,现在世界上共有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和爪哇犀牛5种。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颜色一样,这个名字是从南非白人语言中的“weit”一词错译过来,原意是宽的意思(涨姿势了)。雄性白犀牛可以长达5米,重达3.5吨。白犀牛最显著的特征是吻部比较方,头向下,吻部贴近地面,主要食草。黑犀体型小于白犀,吻部尖且能伸缩卷曲,头抬起,以树叶为食。

非洲水牛 Buffalo (Nyati 或Mbogo)

非洲水牛在大多数国家公园都能看到,可以说是最最容易看到的非洲五霸了。成年的非洲水牛身高可达2米,身长3米,虽是食草动物,但却是最可怕的猛兽之一。非洲水牛集体作战,由一头成年雄性水牛带头,组成大方阵冲向入侵者,通常有数百头甚至上千头,时速高达60公里,在这样的阵势下,任何动物都会被踏成肉泥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

水牛交配和分娩严格定在雨季进行。生产高峰发生在本次繁殖期初的交配高峰期后。母牛第一次交配在5岁后,怀孕期为11.5 个月。头几个星期, 新生牛犊仍然隐藏在植被里,而正在哺乳的母亲偶尔加入主要群体,犊牛会被圈护在该中心的畜群安全区。公牛离开他们的母亲后,犊牛大约2岁会正式加入水牛群体。

豹“非洲五霸”

美洲豹 Leopard (Chui),又称美洲虎、花豹,体重65—130千克。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6)

与猎豹相比,美洲豹头的比例较大,脸较宽,前胸较粗,身体肥厚,肌肉丰满,四肢粗短。可以捕食鳄鱼等动物,身手十分矫健,美洲豹集合了猫科动物的所有优点,具有虎、狮的力量,又有豹、猫的灵敏,是猫科中名副其实的全能冠军。美洲豹较喜欢栖于树木茂密的热带雨林,但它们亦会广泛分布于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美洲豹爱独行,是蛰伏突袭的掠食者,在选择猎物方面,它们完全是投机取巧的。美洲豹有异常惊人的咬力,它们能咬穿爬行动物的厚皮或甲壳,使用一种不常见的杀戮方式:直接把猎物的颅骨从耳部咬穿,对猎物的脑部造成致命的损伤。

猎豹 Cheetah (Duma),也叫印度豹。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7)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8)

长腿、细腰、嘴在脸部并不突出,小而精致,两眼平行向前,捕猎时可聚焦猎物。猎豹看起来更像是身材大些的猫,它们不像美洲豹一样能用牙齿咬穿猎物的脖子。它们虽然进化成一种快速高效的猎手,然而和其他像狮子这一类更强大的猫科动物相比,它们是相对比较弱小的食肉动物。猎豹捕食少于40公斤的哺乳动物,如瞪羚、黑斑羚、幼牛羚以及野兔。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至30米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猎捕时速度最高可达到时速110公里,且仅一脚着地,但最多只能跑 3 分钟,超过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通常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如果猎豹猎捕失败,那将是浪费体力。大致6次捕猎中仅有1次会成功。狮子会猎杀猎豹的幼仔,还会抢夺猎豹捕到的猎物。

河马 Hippopotamus( Kiboko)

河马一般个体体长3.3米,肩高1.5米,平均年体重约1.35吨,躯体粗圆,四肢很短。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9)

河马的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这使它不能在水外待太长的时间。河马主要居住在非洲热带的河流间。它们喜欢栖息在河流附近沼泽地和有芦苇的地方,常由十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黑背豺 Black Backed Jackal (Bweha-miraba)

黑背豺又叫黑背胡狼,黑背胡狼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的沙漠地带。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0)

智多谋的获食者。黑背豺个头较小,长相似狗,喜欢栖居在洞穴中。他们行动敏捷,凭它的足智多谋的才能,常常可以智胜所有竞争者而获得丰盛的美餐。

青长尾猴 Blue Monkey

青长尾猴产于非洲,大多数都生活在森林里。由于栖息地的日益减少,大部分长尾猴属的动物已受到生存的威胁,甚至濒临灭绝。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1)

狒狒 Baboon (Nyani)

狒狒是猴科的一属,是世界上体型仅次于山魈的猴,喜生活于这里较开阔多岩石的低山丘陵、平原或峡谷峭壁中。狒狒主要在地面活动,也会爬到树上睡觉或寻找食物。善游泳,能发出很大叫声。白天活动,夜间栖于大树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昆虫、蝎子、鸟蛋、小型脊椎动物及植物。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2)

狒狒是结群生活,每群十几只至百余只,也有200~300只的大群。群体由老年健壮的雄狒率领,内有专门眺望者,负责警告敌害的来临。退阵时,首先是雌性和幼体,雄性在后面保护,发出威吓的吼叫声,甚至反击,因力大而勇猛,能给来犯者造成威胁。每天的觅食活动范围达8—30千米,主要天敌是豹。无固定繁殖季节,5~6月为高峰,孕期6~7个月,每胎产1仔。野生寿命约20年。

大草原猴 Savannah Monkey (Tumbili)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3)

背部偏茶灰色,腹部白色,面部黑色的猴子。除去尾巴身长为50厘米,体重约5公斤。不惧怕人,会向人乞食,也会对游客携带的物品好奇。有时会钻进车或帐篷里。

猫鼬 meerkat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4)

猫鼬,就是《狮子王》中的丁满。这是一种小型昼行性灵猫科动物,修长的躯干跟四肢使他们的身长可达到25到35厘米。猫鼬是会挖洞的动物,住在地底有着数个入口的大型网状洞穴。他们也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生活群落可达到四十只。猫鼬的天敌包括各种鹰和隼,尤以生活在非洲的猛雕为主。陆地上的胡狼对猫鼬也有很大威胁。

斑点鬣狗 Spotted Hyaena(Fisi)

身长1-1.5米,重40-86千克,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毛色土黄或棕黄色,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5)

带有褐色斑块。能将9千克重的猎物拖走100米。斑点鬣狗全年都能繁殖,但雨季为产仔高峰期,妊娠期110天,每胎产2仔。斑鬣狗个性凶猛,可以捕食斑马、角马和斑羚等大型食草动物。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一次能连皮带骨吞食15千克的猎物。善奔跑,时速可达40-50公里,最高时速为60公里。斑鬣狗与狮子都是顶级掠食者,猎食同样的动物。若有正面冲突的,它们会互相斗争及偷走对方的猎获物。斑鬣狗亦是幼狮的主要掠食者,当攻击成年的狮子时,斑鬣狗会追击雌性,一般会避开攻击雄性。

疣猪 Warthog(Ngiri)

疣猪就是《狮子王》中那个可爱搞笑的“彭彭”。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6)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7)

疣猪眼睛靠下的左右脸庞部位,长出一对大疣,因此得名。雄疣猪在吻部更长出另一对较小的疣,刚好位于獠牙之上。疣猪有的独居,有的雌雄成双,也有的合家同住。疣猪是世界上唯一的能够在数月没有水的情况依旧存活的猪,它们还能在超过常温很多的高温条件下生活。疣猪日间觅食,吃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偶尔也会吃一些腐烂的肉。它们喜欢洗泥巴澡,也会像犀牛那样浑身涂满泥巴。疣猪的性别很好区分,公的比母的体型略大,公的獠牙比母的长,最大的区别是公的有两对疣,而母的只有一对疣。狮子猎食大批疣猪,尤以雨季时为甚,因为这段时间的植物长的较高,使狮子容易潜猎。在泥土被暴雨泡的松软的地方,狮子往往把疣猪活活从地洞里挖出来。

斑马 Zebra (punda milia)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8)

斑马喜欢栖息在平原和草原。斑马是群居性动物,常结群10-12只,也有时跟随其它动物群,如牛羚乃至鸵鸟混合在一起。它们跑得很快,每小时可达64公里,斑马经常喝水,很少到远离水源的地方去。斑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同一地区,只有食物与水短缺时才迁徙它处。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动物资源丰富,有时达成百上千只斑马与其它动物大群迁往新鲜的草地去。它们常与牛羚、狷羚、长角羚等其它食草动物一同吃草。一群斑马一般是由一只公马及其家族组成。

长颈鹿Giraffe (Twiga)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19)

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是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雄性个体高达4.8到5.5米高,重达900公斤。雌性个体一般要小一些。

蹄兔 Hyrax (Pimbi-mdogo)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0)

蹄兔在塞伦盖蒂酒店内随处可见,为陆栖或树栖的小型兽类,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体长30~60厘米,尾长1~3厘米或无外尾。蹄兔喜欢群居,因为他们需要共同对付天敌和大自然的威胁。

大耳狐 Bat-eared Fox (Bweha-masikio)

大耳狐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犬科动物,因其耳朵巨大而得名。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1)

大耳狐体毛为黄褐色,耳、腿和脸的部分为黑色。体长为55厘米。大耳狐长着两支硕大的耳朵,它们还被称着蝠耳狐或好望角狐。叫蝠耳狐是因为它们的耳朵像蝙蝠的耳朵,叫好望角狐是因为它们在非洲好望角一带生活。大耳狐喜欢生活在比较干旱的开阔地区。不要以为大耳狐牙齿多就会很凶狠地捕食,其实它们只是以昆虫为食,尤其喜欢吃白蚁。

薮猫 Serval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2)

Serval最初来自葡萄牙语,意思是像鹿一样的狼。薮猫喜欢在水源充足的高草草原地带生活,在这里,它们刚好可以利用修长的四肢像羚羊般在高高的草丛或芦苇间到处跳跃。不过尽管薮猫分布甚广,由于它们热衷择水而居,种群之间因此呈现隔绝状态。

狞猫(Caracal)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3)

狞猫有时被人称作沙漠猞猁或非洲猞猁,但狞猫和猞猁并不是类似的物种。实际上Caracal 这个名字就是来自土耳其语“karakulak”,意即“黑耳朵”。狞猫大部分时候利用夜间捕食,但也会利用傍晚时光去搜寻猎物。狞猫身手矫健,常会以比较小的动物为食,比如跳鼠、沙兔、地松鼠。它也能捕捉到大一点的小羚羊。狞猫十分敏捷又极善跳跃,它们能跳起好几英尺高,将刚起飞的鸟捉住,比如鸽子和珍珠鸡等。

黑尾牛羚(角马) wildebeest (Nyumbu)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4)

非洲角马长得像牛,它们生活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雨季期间(3月-5月),雨水充足,大地一片,广阔的草原上散布着一匹匹非洲角马。但到了旱季(7月-9月),为了寻找新鲜的草料,非洲角马不得不离开这里,它们聚集起来,数量多达150万头,成群结队地去寻找食物。角马的交配发生在集体迁徙的途中。每当大角马群停下来,雄性便会把雌性赶到一起,头抬得高高的,绕着它们奔跑,并且与其他竞争的雄性争斗。这样的群体只能持续几天。当大群体再次开始前进时,它们就解散了。幼仔会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

长角羚 Oryx(Choroa)

长角羚,又叫白长角羚,体格健壮,肩高约102~120 厘米,鬃毛和尾巴上有浓密的毛。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5)

脸上和前额有黑斑,眼睛的两边有黑色的条纹,身体和腿上也有黑色的标记。长角羚无论雌雄都生有弯刀似的长角,由于遭到大量的捕杀,数量已经不多,目前已经得到保护,被列为世界珍稀物种之一。

柯氏狷羚 Cok’sHartebeest (Kongoni)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6)

它是唯一归入狷羚属的动物。狷羚是群居动物,族群数目约5-20头,有些甚至达到350头的数目。族群由一头雄性狷羚所带领,领袖的狷羚是经过打斗而产生的。狷羚立高约为1.5米,体重约120-200公斤。雄性狷羚为深褐色,雌性则为黄褐色。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状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并且向後尖。角的长度可达70厘米。

黑斑羚 Impala(Swala-pala)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7)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8)

黑斑羚行动敏捷,奔跑迅速,栖息在非洲南部和中部的森林和草原之中,经常大群地在水边活动。黑斑羚以其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受惊的时候,它们可以跳起3米高,9米远。肩高约75~100厘米。皮毛呈金黄色、红色或红褐色,腹部是白色。两条腿上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后蹄有一族黑毛,看起来就像屁股上面写了一个“川”字。雄性黑斑羚有像小竖琴一样的角。

汤氏瞪羚 Thomson’sGazelle (Swala-tomi)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29)

汤氏瞪羚眼睛下面有黑纹,侧腹部有黑色条纹,雄性有30厘米左右的角,雌性为十几厘米。娇小玲珑的汤氏瞪羚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看来更加弱不禁风,但它们自己浑然不觉这有什么问题,每年都会参加一年一度的东非“动物嘉年华会”,未办签证便穿梭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之间。从几头到过百头的汤氏瞪羚会聚集一起形成一些小族群,同时有多头瞪羚领导,数目可多达400头的大族群。

葛氏瞪羚 Grant’sGazelle(Swala-grant)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0)

葛氏瞪羚是瞪羚属中仅次于鹿瞪羚最大的一种。身体纤瘦,腿长,大腿肌肉发达,跑得很快。肩高约130厘米,体重40-50千克。毛色与汤普森瞪羚相同,背部正中为灰色,腹部白色,臀部到尾巴根处呈白色“T”型。雄性的角约为耳朵的三倍,雌性的细而短。葛氏瞪羚经常与汤氏瞪羚结群,但比汤普森瞪羚罕见得多。

犬羚 Dik-dik(DikiDiki)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1)

犬羚是体型细小的羚羊,英文名称Dik-dik,是以它们发出的声响来命名的。犬羚属肩高约30-40 厘米,体重3-5公斤。它们有着较长的鼻子及一层软毛皮。额顶的毛发竖起,而雄性的额毛有时部份地遮盖短少及环状的角。犬羚属是奉行一夫一妻的及生活在自己约12 亩大的领域。它们的领域多是沿著干旱石涧的灌木林,因这些地方它们可以随处匿藏。它们会与配偶一起居住。当其中一方死去时,另一方亦会因压力而死亡

南苇羚 Southern reedbuck

南苇羚平均肩高85厘米,体重约70公斤。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2)

他们有着灰褐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及黑色的前脚。雄性有约35厘米长的角,角向后长再向前弯。南苇羚生活在山谷及高地地区,食草。老年雄性南苇羚都有自己的领域,与唯一的伴侣相处,并经常陪伴她以避免其他竞争的雄性。旱季时,约20头聚集成群。

薮羚 Bushbuck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3)

薮羚,一种非洲羚羊,又名安氏林羚。身上长着美丽的竖条纹,头上有可爱的小白点。偶蹄目、牛科。雌雄外形不甚相同。雄性有螺旋状角,角型不大角尖为白色,身上以黑为主,脖颈上有深色的长毛。雌性则毛色偏红,呈鲜艳的赤栗色,无长毛。栖息于平原或山区近水源的密林中,主要在晨昏活动。

捻角羚 Lesser Kudu (Tandata)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4)

捻角羚肩高约1.3公尺。喉部有穗状长毛,颈背部有鬃毛,浅红褐色到蓝灰色,两眼间有一白斑,体上有窄而垂直的白色条纹。雄体有长而分叉的螺旋状角。小捻角羚成对或成小群栖息在东非炎热的开阔灌丛地区。肩高约1公尺,灰褐至蓝灰色,斑纹似大捻角羚,但喉部有两个白色斑块,角较小、螺纹排列更为紧密。

转角牛羚 Topi(Nyamera)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5)

转角牛羚是群居动物,族群可以是三两成群,但也有十多二十头一起的。族群由一或多头雄性领导,领导权通过追逐和打斗产生。领导的转角牛羚会负责保卫领土,并随时保持警觉性,在危险来到时提出警告。转角牛羚也会逐水草而居,但不会像黑尾牛羚那样走那么远,声势也远远不及,最多只有一、二百头左右聚集一起。

水羚Waterbuck

水羚体型中等,肩高190-210厘米,体重160-240千克。仅雄性具角,角长而多脊,呈螺旋型并向后弯曲。水羚多生活于沼泽等潮湿地带,喜欢近水的湿地,因为湿地容易得到饮水及食物。当雨季河水泛滥时,水羚就会往灌木林迁移,会在灌木林及大草原近水的地方吃草。虽然它们的水性非常好,在遇到危险时能快速游泳逃跑,但它们平时并不喜欢进入水中。水羚是白天活动的动物。家族一般有三十头左右。雌性水羚在生育了小羚后会聚集成数十只到上百只的大群。水羚的身体有着难闻的味道。一般狮子都不喜欢它们,除非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才会猎杀它们。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6)

大角斑羚Eland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7)

大角羚羊是现存最大的羚羊,肩高1.8公尺。有黑色短鬃毛,喉部有下悬的肉垂,长角盘扭成螺旋。雄的角比雌的短而笨重,前额处有一撮黑毛。大角斑羚淡褐色,随年龄增加而变蓝灰色,常有垂直的白色斑纹。巨大角斑羚浅红褐色,颈部灰黑色,全身有垂直的白色斑纹,角比大角斑羚得更笨重,分叉更多。

黑马羚(Sabel Antelope、Hippotragus niger)

黑马羚最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头上的一双大角,最长可达1.6米。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8)

雄羚体重约235公斤,臂高117-140公分;雌羚体重为220公斤;雄羚体色为深灰或黑色;幼年的大黑马羚在外观上两性十分相似,但长到三岁时雄性就会披上一身黝黑亮泽的毛皮,并长出一对雄伟的大角。黑马羚栖息于热带森林和草原地区,集群生活,每群7-30只,有时多达上百只,由成年雄性领导,日行性,吃草、树叶、水果。

马羚(Roan Antelope、Hippotragus equinus)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39)

马羚毛色为淡灰棕色,腹部为白色,面部有黑色与白色斑纹,皮毛坚韧,颈部有直立的鬃毛,喉部有较短的鬃毛,尾巴长,末端有蓬松的毛,耳朵长而尖,雌雄均有角,角向后弯曲,上面有环形的花纹。马羚主要在白天活动,通常栖息于高草草原,间或有一些树,且靠近水源。马羚是群居的动物,每群5-15只,由一只优势的雄羚带领数只雌羚及它们的子女共同组成。

鸵鸟 Ostrich (Mbuni)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0)

特征为颈长而无毛、头小、嘴扁、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鸵鸟腿长,脚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的羽毛为白色,且呈美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雌性毛色为灰色。

火烈鸟 flamingo (Heroe)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1)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2)

火烈鸟是一种大型涉禽,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脖子长,常呈S型弯曲。红色并不是火烈鸟本来的羽色,而是来自其摄取的浮游生物而使原本洁白的羽毛透射出鲜艳的红色。火烈鸟喜欢群居。在非洲的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只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迁徙。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在白天时则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目的都在于避开猛禽类的袭击。

秃鹫 Vulture (Tai)

秃鹫全长约110厘米,体重7-11公斤。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3)

成年秃鹫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浅蓝色,皱领白褐色。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能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

冠鹤 Crowned Crane (Korongo)

冠鹤是乌干达国鸟。大型涉禽,体长120厘米。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4)

额部向外凸出,有乌黑色绒羽,枕部有由无数条土黄色绒丝向四周放射所形成的绒球状冠羽。眼睛后方的面颊有上红下白的斑块。喉部有红色肉垂。体羽主要为浅蓝灰色,翅膀上的覆羽为白色,飞羽栗色。嘴、跗跖、趾均为黑色。

秘书鸟 Secretary Bird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5)

秘书鸟样子很独特,它体高近1米,羽毛大部分为白色,嘴似鹰,腿似鹭;中间两根尾羽极长,达60多厘米。因为它们头上长着几根羽笔一样的灰黑色冠羽,很像中世纪时帽子上插着羽笔的书记员,所以得名秘书鸟,它的科学名字叫鹭鹰。秘书鸟是终生配对,“一夫一妻”制,雌雄秘书鸟从配对到死亡很少分开。

珠鸡 Guinea-Fowl (Kanga)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6)

珠鸡(Guineafowl)是鸡形目珠鸡科的鸟类,身体肥胖、头小的中型陆生鸟类,身长40~72厘米,头部和颈部皮肤裸露。翅短而圆,善飞行,但遇到威胁时多奔跑逃走。

栗头丽椋鸟Superb Starling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7)

栗头丽椋鸟,头顶和颈部黑色,背部与翅膀呈漂亮光鲜的钛青蓝色,散发出金属般的光泽,腹部却是金黄色,小鸟通体颜色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虹彩光泽,十分美丽。

鹈鹕 Pelican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8)

鹈鹕,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们的是最下面的那个大皮囊。鹈鹕的嘴长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是它们存储食物的地方。

秃鹳 Marabou Stork (Kongoti)

秃鹳是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体长110-130厘米,体重约为10千克。如果站立时颈直起来,身高可达120厘米。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49)

埃及圣鹭 Sacred lbis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0)

埃及圣鹭分布于东非地区,在当地是普遍的留鸟。黑头、白身、黑脚、长而弯曲的黑嘴。埃及圣鹭通常出现于草泽、湿地、水田或海岸等环境,以蛙类、虾蟹、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

灰颈鹭鸨 Kori Bustard

又名柯利鸟,隶属于鹤形目鸨科鹭鸨属。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安哥拉、南非等地。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1)

灰颈鹭鸨是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灰颈鹭鸨是杂食动物,习惯居住在地面,尤其是草地上,成小群活动。以植物的嫩叶、种子等为食。鸨的雄鸟以其华丽的求偶炫耀而出名,其中灰颈鸨是将颈膨胀成一个白色的大球,然后翅膀拖曳。

犀鸟Hornbills sp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2)

巨鹭Goliath Heron

翠鸟King fisher

白鹳White Stork

黑头白鹮White Ibis

戴胜Eurasian Hoopoe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3)

大鱼狗Giant King fisher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4)

冕麦鸡Crowned Lapwing(Crowned Plover)

斑胸鼠鸟Speckled Mousebird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5)

黑翅长脚鹬Black-winged Stilt

东非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东非国家公园里常见的动物)(56)

褐黑腹鸨Black-bellied Bustard

草原太广,丛林太深,科普的小殿堂太容易让人乏味喊口渴了,下次一定记得乘吉普越野去哦。今天就科普到这儿吧,你记住非洲五霸了么?能分清那些羚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