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4月27日电(记者黄浩铭、雷嘉兴)4月的桂中大地,花香四溢,机器轰鸣,百里柳江穿城而过……广西柳州,一座集工业之强和山水之美于一身的城市,现代工业与青山碧水相得益彰,刷新了人们对工业城市的印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柳州焕发勃勃生机。

工业城市铸就发展底气

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展览大厅内,火车头、汽车、拖拉机、机床等各个时期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柳州的百年工业史在这里浓缩,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柳州主要产业发展(工业与山水交相辉映)(1)

在柳钢集团冷轧厂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汤龙波检查工业机器人运行情况。(黎寒池摄)

柳州制造出广西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柳州钢铁厂、柳州热电厂、柳州联合机械厂等一批工业项目在这里落户,一度成为华南仅次于广州的工业重镇。

“工业基础”“工业思维”造就的“工业基因”根植于柳州的血脉中,成了这座城市发展的最大底气。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一些传统工业面临巨大挑战,柳州却坚持以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工业发展。如今的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柳工、东风柳汽、柳钢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各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在柳工的户外展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吨位装载机、全球第一款20吨级纯电驱动挖掘机等设备一字排开。这家企业目前稳居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20强,在170多个国家全球化布局,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柳州主要产业发展(工业与山水交相辉映)(2)

在柳工的NVH实验室,一辆大型纯电动装载机正在进行测试。 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介绍,依托国家土方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设立在中国、波兰、印度、美国、英国的全球5大研发基地,柳工探索智能化、电动化、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实现核心零部件技术自主生产研发。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汽车城,柳州集聚了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四大汽车集团的整车生产企业,五菱、宝骏、风行等汽车品牌驰名中外,吸引着一批高科技、现代化新兴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宜居之城打造生态底色

每年春季,柳州满城盛开的28万株洋紫荆花将城市装扮成花的海洋,连续举办10年的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佐证。

柳州主要产业发展(工业与山水交相辉映)(3)

在广西柳州,水上执法船在柳江上行进(无人机照片)。(黎寒池摄)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柳州也曾面临污染的难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粗放的工业发展推动着当地经济增长,这座城市一度成为“酸雨之都”。

“在那个年代,‘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就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年近六旬的市民李勇回忆道。

工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柳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工业调整布局战。企业退城进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变,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工作。

作为千万吨级钢企,柳州钢铁集团近10年来累计投资超过70亿元,建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烟气全脱硫等多项先进节能环保项目,有效改善了工厂及周边空气质量。如今,行走在柳钢附近的池塘边,白鹭觅食的场面寻常可见。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柳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柳州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位居第一,全年空气优良率则高达96.7%。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龚继冬介绍,目前已谋划 “十四五”污染减排等工程项目超130个,预计总投资约269.73亿元,将全面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自主创新注入绿色动力

在上汽通用五菱的生产车间,一辆辆宏光MINI EV新能源汽车正组装下线。自去年上市以来,这款车销量已突破20万辆,成为全球小型新能源汽车销量纪录创造者。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于2002年成立,实现“中中外”资产重组,开创了中国车企与外资合作新模式。“很多企业在引进国外投资者时丢掉了自主创新,而上汽通用五菱坚持在低成本、高价值理念下自主创新。”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副总经理练朝春介绍,公司在海外建立制造工厂和知识产权输出,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整车出口。

从“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从柳州的街头巷尾走向全国甚至海外,柳州螺蛳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屡屡登上网络热搜,成为“网红”食品。

柳州主要产业发展(工业与山水交相辉映)(4)

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包装螺蛳粉。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2014年以前,想吃地道的螺蛳粉只能走进当地的实体店。2014年底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到2020年,袋装螺蛳粉的产值超百亿元,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万个就业岗位遍布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放水养鱼”是柳州市对袋装螺蛳粉产业的引导思路。2015年初,柳州市提出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做袋装、走机械化生产的道路。此后,柳州陆续出台一系列螺蛳粉生产的标准和发展规划。

不少企业开始围绕螺蛳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和工艺创新,研发出既还原美味,又可以长期保存、方便携带的“袋装速食”螺蛳粉,为螺蛳粉风靡网络打下了基础。

柳州还专门开辟螺蛳粉产业园,推动“小作坊”走进“工业园”,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一些生产企业90%的工序实现自动化,袋装螺蛳粉掀起了米粉界的“工业革命”,改写了螺蛳粉长期受困于地方的局面。

柳州螺蛳粉产业带动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50万亩原材料基地建设,以及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链发展。如今,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带动了规模化发展,更为当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