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2)

丨九万

编辑丨九万

引言:

美国著名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在他的著作《故事》中用了一整章来分析围绕着人们生活的“故事问题”。其中有三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故事的真谛:"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屦足的”;“故事是人生的设备”;“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也就是说,人类在无意识中就已经有了对故事的渴求,故事是人类调节生活、激活生命的精神动力。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在当今资讯发达、全球一体化的网络时代获得一个好故事和讲好一个故事却变得日益艰难。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3)

我们所面临的困境首先是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所担心的“经验(故事的源泉)的贬值”,在今天更加变本加厉。此外,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讲故事的人也越发失去对“故事手艺”的兴趣,对故事讲述技巧的忽视致使大量俗套情节和模式的出现。

《温哥华酱油乐队》作为一部聚焦家庭温情的影片,在观众的经验层面上并不新鲜。但是,作为一部主要在国内播映的电视电影,其海外华裔生活的背景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中国观众观影经验的饱和。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4)

更重要的是,《温哥华酱油乐队》在导演的精心雕琢下,运用巧妙的故事讲述机制和叙事技巧,突破了以往很多此类影片的叙事困境,将一个普通的温情故事讲得有滋有味。

一、多重线索的复调对话

该片以主人公苏盼到温哥华寻找分离多年的亲人为主情节线,巧妙地穿插进爱情、友情、民族情感三条次情节线。

四条叙事线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结合,有效调节了各情节线之间的张力,实现了和谐的复调对话,传达了人类对爱和美好情感的追求以及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深层主题。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5)

整部影片的主情节线在哥哥苏盼、妹妹苏瞳和母亲之间围绕寻找亲情的过程展开,由一个激励事件和三幕组成,属于麦基所说的“经典设计”。第一幕作为主线的开端引出了影片的激励事件——苏盼的母亲和妹妹离开了他和父亲。

激励事件是打破主人公生活平衡的事件,也是影片后续情节的主导因素。在影片中,母亲的离开激起苏盼寻找亲情的自觉欲望,也调动了苏盼内心深处对爱的不自觉欲望,还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6)

作为衔接第一幕(开端)与第二幕(发展)的第一幕高潮出现在影片第25分钟左右,以重新相聚的兄妹二人在打牌时的争吵为标志,亲情在此遭遇正面冲突。

第二幕中,情感受挫的妹妹与哥哥共组酱油乐队,并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家庭关系渐趋缓和,直至苏瞳离弃酱油乐队使亲情再一次遭遇波折,第二幕高潮随即出现(第59分钟)。

紧接着,苏瞳发现被男友贝儿欺骗重回酱油乐队,第二幕高潮结束,影片进入主线和全片的高潮段落,即第三幕。家庭关系在这一幕实现融合,并在该幕的高潮(第81分钟)——代表华人的酱油乐队在比赛中夺冠之时——到达顶点,完成了心灵与情感的沟通。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7)

第一条次情节线在苏瞳与其外国男友贝儿之间围绕爱情展开,结构与主线相同。激励事件(第13分钟)是苏瞳和贝儿之间的感情因乐队排练出现潜在危机。在第一幕中,潜在危机转化为正面矛盾,并在苏盼出手打伤贝儿时达到高潮。

苏瞳在第二幕中试图缓和与贝儿的关系,结果却在第二幕高潮(第41分钟)中被贝儿和凯蒂赶出乐队。第三幕高潮发生在主线的第二幕高潮内,即苏瞳回归BOSS乐队后发现受骗再次离开贝儿。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8)

第二条次情节线在酱油乐队的成员之间围绕友情展开,是一个独幕次情节。其激励事件与主情节的第二幕高潮同步,苏瞳的离开不仅伤害了苏盼的亲情,同时也使苏盼与乐队成员周汤豪之间的友情受到影响。

高潮与主情节线的第三幕高潮同步,即苏盼、苏瞳、周汤豪、小汤姆合作完成了一场漂亮的演出。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9)

第三条次情节线同样采用三幕结构,围绕两个乐队所代表的中西文化冲突展开。激励事件(第7分钟)是凯蒂与苏瞳因贝儿而展开的一场具有文化指涉意味的口水仗。

第一幕高潮与爱情次情节线的第二幕高潮重叠,苏瞳与凯蒂争夺BOSS乐队主唱失败,暗示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不被西方的乐队/西方文化接纳。第二幕高潮发生在主线的第二幕高潮内,苏瞳在与凯蒂第二次争夺主唱的斗争中失败,其影射中国文化又一次受到排斥。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0)

第三幕高潮与主情节的第三幕高潮重叠,以苏瞳为主唱的华人乐队在比赛中战胜了以凯蒂为主唱的加拿大乐队,象征了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民族身份认同在西方文化氛围中的显现。

在主线发展较为平缓的第一幕,影片引入第一次情节线及第三次情节线的激励事件,及时避免了主线动力不足的问题。

而当主情节线在第一幕高潮过后又一次陷入相对平缓之时,第一次情节线又及时为主线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苏盼出手教训贝儿的举动使主线兄妹之间的亲情得到缓和,第三次情节线则为主线制造了纠葛—苏瞳重回贝儿的乐队让主线的亲情出现危机。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1)

两条次情节线在第二幕的适时出现把主情节线送入高潮,同时引出了第二次情节线的激励事件。

最后,当主线到达第三幕高潮时,第二、三次情节线也同时进入高潮,酱油乐队在赢得比赛的同时宣告了亲情、友情、爱情和民族情感的胜利,观众的情感也在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二、多处伏笔勾连的悬念

一般来讲,支撑观众看完影片最大的动力莫过于他们对影片的"兴趣",而“兴趣”则源于观众的关心和好奇心。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2)

关心来自观众对人物命运的情感投注,好奇心则来自他们对影片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的智力投入。因此,影片能否在这双重层面上把握住观众的“兴趣”成为其成功的关键。

《温哥华酱油乐队》无疑成功地把握住了“兴趣”问题的精髓,通过四条情感线索的对话,在满足观众情感投入的同时又巧妙地设置了两处悬念,埋设了多处伏笔,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3)

第一处悬念出现在影片的开始,母亲和妹妹的离开让观众对苏盼的父母之间可能出现的家庭变故产生好奇。

第二处是苏盼到加拿大之后,兄妹之间关于父亲的争吵和母亲屡次联络父亲失败的情节激起了观众对苏小鸥现状的好奇。围绕着这两处悬念,影片层层铺设伏笔,紧紧吊住观众胃口。

悬念一的第一个伏笔出现在苏盼与母亲、妹妹郊游过程中母亲对于她和父亲当年情感的回避中。第二个伏笔出现在三人打牌时兄妹二人由于父母的关系而发生争吵时,此处同时也引出悬念二的第一个伏笔。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4)

两个伏笔过后,影片主线已过第一幕高潮。于是,紧随悬念一的第二个伏笔,影片通过母亲和同事的谈话揭开了悬念一的谜底,使观众得知当年苏盼家庭解体的原因。这一悬念的分晓又引出了悬念二的第二个伏笔,即母亲几次试图电话联系苏小鸥未果。

在苏瞳向苏盼问起父亲的情况时,苏盼的遮掩则制造了悬念二的第三个伏笔。母亲给苏盼奶奶打电话询问苏小鸥的情况时,奶奶的哭泣又埋下了第四个伏笔,并让观众对父亲的现状产生不好的预感,在好奇之余增添了一份关心。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5)

尔后不久,母亲向苏盼正面询问父亲近况时,苏盼的回答是父亲在国内随剧组演出,由此悬念二的谜底似乎已见分晓。

然而在接下来苏盼和周汤豪的争吵中,父亲苏小鸥又一次被提及,“生病”一词暗示着事实似乎并不像苏盼之前所说的那样简单,这无疑又一次刺激了观众的好奇心。最终,在影片第三幕的高潮段落,观众通过赵燕得知了苏小鸥已经去世的消息。

真相不仅给观众带来惊奇,也让观众迅速明白了影片之前为此而埋设的多重伏笔,找到了悬念设置的蛛丝马迹,并获得了一种智力上的满足。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6)

影片正是通过伏笔一分晓、再伏笔一再分晓这样一步一步精心营造的悬念氛围,渐次在情节线索发展的同时使观众保持好奇心,让观众情感投入的同时也投注了智慧。

三、多重冲突擦燃的情节火花与隐藏其中的叙事密语

罗伯特·麦基在谈到故事的冲突时说:“若无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向前进展”,(4)“冲突之于故事讲述,有如声音之于音乐。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7)

故事和音乐都是时间艺术,时间艺术家最最艰难的也是唯一的任务就是要勾住我们的兴趣,始终如一地集中我们的注意力,然后带着我们在时间中穿行却不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与此同时,他将冲突划分为三重:内心冲突、个人冲突和个人一外界冲突。内心冲突聚焦于主人公的自我、心理、身体等因素;个人冲突聚焦于主人公和家人、朋友、恋人等较为亲密的个人关系中;个人一外界冲突聚焦于主人公与物质环境、社会机构、社会个体之间。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8)

这三重冲突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冲突类型,虽然不同的故事会涉及到不同层面的冲突,但最成功的无疑是涉及了三重冲突的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在四条情节线索上成功地设置了这三重冲突,并使它们相互交织,从而让整个情节线索的发展充满动力。

在主线第一幕中,由于苏盼内心深处对母亲当年离开他和父亲的心理芥蒂与他极度渴望家庭温暖的内心的冲突存在,导致了他与母亲、妹妹最初相处时的隔阂。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19)

接下来,苏盼和苏瞳之间的争吵引起的个人冲突又加剧了苏盼的内心冲突,并直接导致了第一幕高潮的出现。主线第二幕中,苏盼和苏瞳及母亲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冲突渐趋消解。但第

二次情节线上苏瞳和贝儿之间的个人冲突,以及第三次情节线上苏瞳和凯蒂之间的个人一外界冲突适时出现,及时抓住了观众趋于放松的神经。

当主线第二幕接近高潮时,苏瞳要回归BOSS乐队的决定令苏瞳和苏盼之间再起个人冲突,也导致了苏盼和周汤豪之间的个人冲突,致使友情出现危机。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20)

正是因为这些冲突的存在,故事主人公对行动的期望和现实结果之间才不断地出现鸿沟,情节于是也具有了前进的动力。我们知道了冲突设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部影片的质量,也知道了冲突之于故事和观众的意义是什么。

那么,又是什么制造了冲突,冲突背后隐藏着什么呢?西方叙事学的开创者之一,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给了我们答案。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21)

“古往今来人类不同时代的叙事行为,具有共同的社会功能:即通过千差万别、面目各异的故事,共同呈现某种潜在于其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矛盾,并尝试予以平衡或想象性解决。”

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苏小鸥因为对音乐理想的执著而忽略了对家庭应尽的责任,也看到苏盼因为对亲情的渴望而准备解散承载他梦想的乐队,以及周汤豪因对音乐梦想的执著而与家人之间出现的矛盾。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22)

结语

影片在一幕幕情节、悬念和冲突过后,为了消弭观众内心深处的焦虑,提供了一种想象性的解决方式。影片高潮部分,酱油乐队的成员不仅赢得了冠军,也展示出了他们的音乐才华,理想的光茫被尽情地绽放出来。

这一幕令在台下观看他们演出的家长们激动不已,当他们听到观众的掌声、感受到孩子们的表演获得肯定的时候,他们的眼泪告诉了观众那是一种幸福。

精彩而感人的音乐演出,令亲情、爱情、友情与梦想浑然交融,观众的情绪也在此得到宣泄和释放,并彻底释怀了他们心中那些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生的焦虑。

加拿大电影人间情缘(从情感角度看影片温哥华酱油乐队)(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