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诵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

塞下曲•王昌龄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2)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3)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4)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5)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关于战争的很多诗句很容易让人血脉喷张,豪气干云,因为有着看淡生死的豪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战争终究是残酷的,没有人真正会希望去死,敢于赴死,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无奈。

所以才会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自嘲和期盼。

一句“白骨乱蓬蒿”道尽战争的残酷。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老百姓只希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二、“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而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故事:一位男士失去了她的妻子,但是在下葬当天甚至之后的半个月这个男士都没有流过泪,邻居也说他冷血,但是有一天这个男士坐在大街上嚎啕大哭,因为他看到橱窗里的红裙子,他心想她穿上一定很好看,她一定会喜欢,可他走进店里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没有妻子了……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老同学的父亲走了,我们除了悲伤还有恐惧》,老人家去世时八十多岁了,按我们那里的习俗,算是喜丧。当有人调侃老同学眼晴没哭肿时,老同学并无太多的表情,只说了一句:从今天起,我就是孤儿了。他的妈妈在前几年也去世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心底的悲凉。

真正的悲伤是无法言语的。

三、夏日早晨

拍摄地点:江苏扬州,摄影师清溪。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6)

四、这个世界的游戏只有两种:金钱游戏和地位游戏。

问:你说过,“如果你内心鄙视财富创造,财富就会对你避而远之”。可以解释一下吗?

纳瓦尔:毫不夸张地说,仇富心理会阻碍你致富,因为你没有正确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也无法在正确的层面上与人交往。保持乐观、积极向上,这种态度非常重要。从长远看,乐观主义者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如果你爱慕虚荣、事事攀比,当遇到比自己好的人时,你就会心生讨厌,甚至心怀忌恨。与别人进行商业合作,如果你对对方有任何负面的想法或评价,他们就会感受到。人类与生俱来就能感知其他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因此,做人必须摆脱攀比心态。

在商业世界里,大多数人在玩零和游戏,少数人在玩正和游戏。他们在人群中寻找志同道合者。

这世上的游戏不外乎两种:

第一种是金钱游戏。金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所有和金钱有关的问题。大家都明白这一点,所以每个人都想赚钱。但与此同时,许多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赚不到钱的,所以,他们不喜欢看到创造财富的故事。他们会攻击整个商业体系,宣称“赚钱是邪恶的,不应该赚钱”。

但其实他们在玩第二种游戏,这种游戏叫地位游戏。他们之所以说“我不需要钱,我不想要钱”,是因为他们想占领高地,让别人高看一眼。地位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等级中的位置。

在人类进化史上,财富创造是近代才出现的活动,是一个正和游戏。而地位之争自古有之,是一个零和游戏。那些攻击财富创造的人往往只是为了追求地位。

地位这个零和游戏非常古老。猴子在没有进化成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玩地位游戏了。地位游戏是讲究等级的。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三?三把手要想成为二把手,二把手的位子就必须先空出来。因此,地位游戏是零和游戏。

政治游戏就是地位游戏的一种。体育竞赛也是一种地位游戏,有赢家,就必定有输家。从根本上说,我并不喜欢地位游戏。地位游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我们需要知道谁说了算。但是,从本质上说,人们之所以玩地位游戏,是因为地位游戏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之恶。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想在地位游戏中获胜,就必须击败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应该避免在生活中玩地位游戏,因为这个钩心斗角、损人利己的游戏会让人变得心态失衡、易怒好斗,你会一直以贬低对手、打败他人为己任,从而让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上位。

地位游戏会一直存在,这是无法回避的。当你努力创造财富时,你可能会受到别人的攻击。这时,你需要意识到,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在试图牺牲你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他们玩的是另一个游戏,是一个不可取的游戏,因为它是一个零和游戏,而不是一个正和游戏。

——《纳瓦尔宝典》

一、不要逃避,你始终会在游戏之中;

二、尽量让自己强大起来,做一个被依附者。你比别人强一点点,别人只会嫉妒你、打击你,当你比别人强出很多,他就会来依附你。

五、伦敦的下午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7)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8)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9)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0)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1)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2)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3)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4)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5)

好多年前去过几个欧洲国家,走在街头,最大的感受有几点:

1、很干净,十多天皮鞋不擦依然锃亮;

2、街道不宽,房屋不高,车辆不少,秩序井然。有轨电车、大巴、小车、自行车各行其道;

3、房屋没有防盗网,也很少看到空调外机,房子看起来很温馨,没有被工业化的痕迹;

4、旅馆不大,电梯很小,两个大肚子的老外一同上电梯基本上是肚皮顶肚皮;

5、家家户户都养花,阳台上花团锦簇,马路上的电线杆子上都环挂着鲜花盛开的花盆;

6、人群闲适,姑娘们的笑容真美。那个在中餐馆端盘子的姑娘脚底像安着弹簧,活力四射!

六、值得思考的三十四条人生信念

—— 关于选择

(1)、战略上避轻就重,战术上避重就轻。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的做事;(2)、对小决策,决策速度大于决策质量;对于重大而难逆转的大决策,要收集足够多信息尽量保证做对;

(3)、不将决策结果等同于决策质量。不追求最好的 "某个可能的未来",而是追求最好的某种可能性;

(4)、决定者要做“选择题”,而不是做“是非题”。创造足够多的「可选择权」,寻找并把握「非对称回报」;

(5)、把大部分金钱投入到不需要再作出决策的资产上,因为持续作出正确的决策很难;

(6)、底线的作用是防止目标被摧毁。不考虑有可能穿越底线的方案;

—— 关于态度

(7)、只向最好的人学习。不理会其他人的 "建议"/ 评价;

(8)、不轻易做判断和决策。多对自己和他人说「我不知道」;

(9)、在“成为自己”这条跑道上,没有人能与你竞争;

(10)、如果无法比对手更好的反驳自己的立场,那么没有资格拥有某种观点;(11)、用贝叶斯定理修正自己对某个事物的信念值;

—— 关于认知

(12)、凡事都反过来想:想要成功,先弄清什么让人失败;想要幸福,先看什么事会导致不幸福。「减少错误」要比「追求正确」有效得多;

(13)、人无法用一套思维方式正确认知世界的。广泛地吸收知识,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14)、扩大认知半径,减少行动半径。聚焦能力圈;

(15)、以问题为起点,会结束更多的、另外的问题。以目标为起点去思考决定才可能达到目标;

—— 关于生活

(16)、吃得健康、持续锻炼、保证睡眠;

(17)、保持对「已拥有事物」的欲望;(18)、正念。专注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任何事情;

(19)、当消费妨碍自由时,保持极简。当消费带来长期回报时,尽可能的投入;

— 关于行动

(20)、与其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不如给自己创造无需调用意志力的环境;?

(21)、2 分钟能做完的 3 秒内执行,否则加入计划列表;

(22)、先做最难的事情,用迎难而上代替逃避;

(23)、做有复利效应的事情;

(24)、树立能够避免重复性决定的规则,比如吃饭、穿衣;

—— 关于交往

(25)、对事不对人。以 XYZ 模式沟通:"当你在 Y 情境下做 X 的时候,我感到 Z";

(26)、恋爱 / 结婚并不意味着拆除、推倒所有的围墙,建起匆忙的共同生活。而应向对方交付自己最大的信赖,委托彼此成为自己孤独感的卫士;

(27)、沟通比默契更重要。不揣度他人是怎么想的,只看他人是怎么做的;

(28)、情绪的背后都隐含一定的目的。不压抑也不放纵它,这是很好的自省并了解彼此的机会;

(29)、表达前先理解对方的认知能力,非其人不语;

(30)、和长期伙伴玩长线游戏;

—— 关于输入 / 输出

(31)、不看实时新闻。保持「高信噪比」。让优质的信息流过自己;

(32)、不必在意错过。反复阅读最优秀的信息;

(33)、帮助他人成长。置身 / 塑造不安全的环境激励自己;

(34)、记录生活 / 思考,定期输出文字。

七、剑桥郡Ely Cathedral的月亮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6)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7)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8)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19)

这个月亮好近,感觉触手可及。

八、金钱实现自由

至亲逝去的感言(老Z日志一一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20)

计划体制是不可持续性的,劳动分工的本质就是知识分工。千万年来,每个人都在自发地运用零散的、独有的、不可言说的知识,以价格为唯一信号进行分工交易,并促成人类的进步与繁荣。——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金钱本身并不必然是罪恶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金钱都可以成为通向自由的一种重要手段。

好好赚钱,做更好的自己。

明天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