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备的祖籍

刘备的家住在涿县的楼桑村,唐代时期曾在刘备的出生地建立起了庙宇,用以纪念他。庙宇规模宏伟壮丽,历代官宦人士来此瞻仰,现在仅存几方巨碑和残破的庙门。

《天府广记》载,桑楼村“有桑高十丈、亭亭如楼”

五六百年后,元代诗人傅若金曾经路过涿县楼桑村,赋诗一首

孤村缥缈见灵祠,废宅苍茫失故基。

蜀归夜还风满盖,涿人朝祭雨沾旗。

玺文定复归寒水,桑影犹疑履短篱。

终古乡闾有遗恨,衣冠空想汉威仪。

从诗中可以看到刘备庙在元代已经破败。遗址在今天的涿州南城楼桑庙。

刘备小时候的生活(刘备的童年少年时代)(1)

今涿州刘备故居楼桑庙

刘备家的院子东南角的篱笆旁有一棵桑树,高又五丈多,树干粗壮,枝叶茂密,远看像是天子出行时的华盖一般。童年时的刘备经常与亲戚、邻里的孩子在树下玩耍,孩童刘备有一次指着大树说,我以后也要有这样一个大树一样的带华盖的车子。同住在村子里的刘备的叔叔刘子敬刚好从篱笆外走过,听见了这话,顿时吓得脸色发白。不由自主左右看看,赶紧跑进院子,把刘备拉到一边,低声训斥“你不能说这话,这是大逆不道的,如果让官府听到了,不仅差人把你抓走,我们全族人都会受连累。”语气低沉而严厉。刘备吓住了,一时眼神发怔,毕竟还是个孩子。

这段历史是被记载在史书中的,关于刘备的这个叔父的记载就这一句。估计刘备这个叔父刘子敬在刘备称帝后,多半被接到蜀汉颐养天年,不会继续将他留在涿县的,当时的涿县属于曹魏管辖地盘,曹魏与蜀汉常年处于战争状态。刘备不会将自己的亲人置于敌营不管。

刘备小时候的生活(刘备的童年少年时代)(2)

楼桑村

没有想到的是童年的刘备竟然一语成谶,最后确实做了蜀汉的皇帝。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逝,其祖父当时是在东郡范县县令,史书上说刘弘是在官府里做小吏,推测刘弘应该是就在范县的官府,因为其父亲在那里在任。至于刘雄是怎么去的范县,史书上说刘雄被举为孝廉,才当了官。东汉的官员选拔都是推荐制度,例如曹操就是被举为孝廉后才被朝廷任命的官职。刘雄家乡在涿郡涿县,到东郡范县当官应该是朝廷的任命异地做官。当然刘雄去范县,肯定会带着儿子夫人一起去上任。刘弘应该就是在范县当小吏,在范县结婚的。刘弘去世后,估计刘雄也去世了,母亲只能带着刘备回到原籍生活,至今,在涿州民间还流传着刘备母亲曾经乞讨回到故乡的故事,不是没有依据的。

总之,刘备的童年就是在涿县的楼桑村生活。母子俩没有生活来源,亲族走动的估计也不多,毕竟,刘备从祖父、父亲辈就离开了涿县。刘母只有编织草席、草鞋到街上去卖,维持生计。可以想象到两千年前一个农村妇女带着一个孩子,无依无靠,生活很是艰辛的。

刘备小时候的生活(刘备的童年少年时代)(3)

东汉时洛阳、范县、涿县、缑氏山地理位置图

2、刘备的少年时代

不过,刘备也是健康长大了,可见刘母为此付出了多少。但是史书上对于刘母没有记载。

刘备长到十几岁时,长相有些奇特,他的耳朵特别大,而且不用转动头就可以用眼睛的余光看见自己的耳朵。他的双臂很长,垂下时到了膝盖以下。

史书说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大概是一米六五,放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男孩这个海拔,会被戏称二等残废。但是古人的个人高矮标准跟今天相差很大,推测在东汉时这个身高在男性里应该算是偏高的个子,因为曹操身高还不到一米五呢。

刘备的性格特征是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但是不木讷,心机很深,什么事都明白放在肚子里,喜怒不形于色,换句话说就是遇事能沉住气,情绪控制很好。少年刘备还没经历过什么人生就具备这种性格特点,这说明这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少年时的刘备对出生卑微的穷人充满同情与慈悲之心,他结交的人很多都是穷人苦出身。而且他还刻意结交一些有功夫在身,仗义的侠客,不知道什么原因,少年刘备的身边总会有人依附于他,围着他。推测,关羽和张飞就是这时结识的,关羽是外地人,因为犯了案,逃到涿郡来讨生活,也是小贩。张飞是本地人,是个屠夫,家境殷实,张飞受过一定教育,写得一手好字。涿州现在还有张飞故居存在。

3、刘备的求学之路

刘备十五岁时,刘母认为该送孩子进学堂受教育,于是到处求亲戚,刘备进了卢植办的书院。这个书院是在距离嵩山不远的缑氏山中,即今天洛阳东南的偃师市府店镇。距离涿县还是很远的。

卢植是涿县人,他是东汉的经学家、大将军、出任过庐州太守、朝廷尚书。经过与当时的文化名人、高官一起研习、讨论学问。就在洛阳附近的山里风景优美的地方建了一个书院治学,培养年轻人。家乡亲戚有人推荐家乡少年来是书院学生来源之一。没有关系的很难进入。当时的辽东人公孙瓒,尽管不是涿县人,但是其岳父是涿郡太守,于是也进入了卢植的书院。

刘备与其同宗的孩子刘德然一起远途跋涉来到缑氏山书院学习,路费和学费就是刘德然的父亲刘起元出资帮助的,史书上有记载。刘母以贩卖草鞋的钱是供不起刘备读书的。刘起元的老婆不同意这么资助刘备读书,刘起元认为刘备是个奇特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大出息,能振兴刘家这一脉,事实证明,这个刘起元很有前瞻眼光。

刘备与公孙瓒都成了卢植的学生,都是同学。刘备将来的早期事业之路还是公孙瓒帮助的。

少年刘备的喜好不像穷人家出生的孩子,他喜欢遛狗骑马、喜欢漂亮华丽的衣服、还喜欢听歌唱曲,这些喜好可都是富家公子的喜好,跟乡村少年一点不搭界啊,刘备一点都不喜好读书做学问。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可真是对不起刘母的辛苦付出啊。也可能就是因为没有这些,才会去追求这些。

我们可以推测,因为刘备的喜好,刘备就有了追求富贵生活的动力,所以才有了抓住机遇不断实现人生逆袭的宏大理想。当然这个理想是在不断更新的,可能少年时就是希望自己有钱,可以带着狗,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华丽的服饰,穿街而过,每天都着音乐陪伴。

看来卢植的书院没有把刘备教育成一个经学先生,刘备在书院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公孙瓒。见识了都城洛阳的繁华生活方式,尽管缑氏山书院不在洛阳,可是书院里的先生和学生都是高官富豪、名人、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周围人的言谈就已经让来自边远地区涿郡、乡村少年刘备大开眼界了。

刘备小时候的生活(刘备的童年少年时代)(4)

缑氏山书院地理位置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