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六国的威风,北伐匈奴的豪迈,万里长城的血泪,焚书坑儒的凶残,这样一位引人热议的君王,也留下了万世之所—伟大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1)

秦始皇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那真正的秦始皇陵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秦始皇陵明明找到了入口,为什么没有人敢去挖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封建帝王都对于陵墓的修建都十分的重视,秦始皇就是这样开创了大建帝陵的先河。

据史书记载,嬴政从13岁继位起,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一统天下之后,皇陵营建工程又得以大规模的推进。为修陵所征调的劳役、农夫、囚徒、工匠等最多可达70万余人,前后历时39年之久,其用工量之巨大堪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有过之而无不及。

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我们先从皇陵的选址上说起。

现在来看,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区东边,约31公里处的临潼区境内,南面背靠骊山,北面面临渭水。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2)

秦始皇陵

骊山是绵延的山脉,东西长大约25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传说此山脉像一匹黑色的骏马而得名,而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上。

这一带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皇陵临近的这段山体左右对称,帝陵恰巧位于山峦环抱之中,以修建工程与周边风水的角度来看,此乃为设陵的理想之所。

而大多后世帝王的陵寝都以南向为尊,然而秦始皇陵却大不相同。它却是坐西朝东的。皇陵在正东方正中,当时建设有大御道和东门阙楼,按照秦国的礼制,是以东向为尊的。

陵区的东门大道,也叫司马道,相当于后世陵园的神道,是整个陵园的主要通道,作为第一个皇帝陵园秦始皇在设计方面也不是凭空进行的,他也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君王的陵寝进行了参照,内部位置分布也是按照当时国都咸阳城的布局模仿规划的。

赞同这种说法的学者也认为,秦汉时的礼俗,决定了皇陵的朝向。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酒。

这也侧面说明,战国到秦汉时期,主人尊位是朝东坐的,秦始皇生前就是天下共主,死后的陵墓理所当然坐西朝东了。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统一六国、掌管天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祈求长生不老,与天同寿了。

为寻求到神仙境界,为了不死的秘方,曾经派方士徐福带领三千名童男和童女东渡入海,以求仙药。嬴政自己也多次亲自出巡,渴望能遇到得道的仙人帮自己成仙。可是,哪有万岁的天子,谁又能违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呢?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3)

徐福 秦朝著名方士

徐福一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长生不老的秘方一直也没有求到,秦始皇深深地感到心愿未了的遗憾,就是死后,也要朝向东方,求神仙早日助他升天到极乐世界。随着考古发掘得越来越多,发现越是秦国早期的墓葬,几乎都是朝东方向的。

而我们现在从俯视的角度来看,整个皇陵园区内最明显的就是正中央的大土包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一座大土堆,此叫封土堆,是人工夯土形成的,外观呈覆斗状。

据《汉书》里记载,秦始皇陵封土原高50丈,底部周长超过五里。按现代单位换算一下,竟是一个底部周长两千余米,高达115米的小土山。

历经二千多年来的风雨侵蚀与人为破坏,考古工作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测量勘探,现封土堆现存高度约87米,底面积12万平方米,围走一周大约1700米,那也是相当大的一座大坟包了。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4)

模拟秦始皇陵

封土的基座围绕此中央封土堆,地面上原有的内外城垣、门阙、主殿、寝殿、享殿,配殿等大量建筑群,年代太久,早都已坍塌损坏,仅存遗址和大量散落的瓦当、五角下水管、井圈、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

在秦始皇陵的四周,已经探查出形制不同的陪葬墓坑,这些环绕的陪葬坑中,有皇室帝王乘车舆的铜车马坑,供皇帝射猎游玩的珍禽异兽坑,宫廷豢养骏马的马厩坑等,历年来已有数万件的重要历史文物出土,其中不乏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著名的秦兵马俑坑就是在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村民无意发现的,之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威武雄壮的秦俑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而展现出的军事力量。

兵马俑可以说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在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再次增添光彩。而陵园的地下埋葬,就是更为丰富了。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5)

兵马俑

史记中《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的墓穴挖掘深至三层泉水之下,全部地宫地面用青铜浇筑后放置棺椁,又在墓穴内修建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藏满了稀奇珍贵的各种宝物,又命能工巧匠制造暗藏的弩箭机关。

若有人擅入盗墓就会自动触发机关连续发射,又用大量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械装置灌输使之循环不殆,墓冢内顶部装饰有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九州五岳的造型。类似的记载,在班固的《汉书》以及其他重要的历史典籍中,也可以窥见一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03年11月以后,逐渐勘探出在封土堆下,主墓室周围有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层。方形土层可能是修造的地下宫墙,宫墙很高大,已经高出了当时秦代地面至少五米左右。在夯土宫墙的里侧,又遥感勘探发现了一圈坚固的石质宫墙,但具体数据目前测量不详。

而地下墓室内尚无渗水进水的迹象,整个地下墓室基本可以确定完好,无损毁坍塌的现象。这种崭新的墓葬形式称为“秦陵式”,陵墓地宫的中心距地表深约30米,那正是秦始皇棺椁的所在地。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6)

秦始皇陵地宫

秦始皇陵以宏伟的规模,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而闻名遐迩。这两千多年来历经各朝代更迭,历史上有那么多大小盗墓贼,皇陵到底有没有被盗?地宫有没有被破坏呢?

大多数专业学者和考古人员认为秦始皇陵地下并没有损坏,被毁的只是地表附属建筑,地宫内部并没有被盗,它仍好好的现存于封土堆之下,兵马俑坑西边身后的1.5公里处。

主要的科学依据是,经过陵区内外土地和封土堆的含汞量分析,发现地宫中心部位,是大量汞最集中的地方,而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则。

从化学成分看,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关于墓内以水银灌注为江河湖海的描述。

通过现代技术对地宫周围水银含量的精确勘测,考古人员断定地宫依然完好,是因为从封土表面检测出来了大片的强汞区域,这成为了地宫尚未被盗的有力证据之一。因为真正的盗洞无论挖在哪里,再形状各异、长短不一、或者弯曲曲折,也是要打通到墓室的。

如果有的话,这两千多年来水银早就顺着通向外界的盗洞挥发掉了,而且史记中明确记载了地宫中有防盗的弩机矢,并且能做到“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7)

秦始皇陵地宫门

如果秦始皇陵曾遭遇盗窃,必然会有盗墓者被其机关暗箭所伤的记录,但是历代官方文献和地方民间传说均对此没有任何记载。

近年来在通过对封土堆的全面探测,目前只发现过一个盗洞,而且深不到九米,远远不能接近地宫。整个封土的土层,推断即为秦朝时代的原状,水银分布尚有规律,可见地宫内部的宫墙没有破坏的痕迹,地宫没有被盗毁,现代考古专家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那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的位置和入口,为什么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呢?这还是与其内部的特殊物质有关,这就是汞,即我们熟知的水银。

一旦进行挖掘,不仅仅说水银被挥发。而且内部的文物也有可能因为接触氧气而损坏,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特别是对陵墓最关键的部位,比如墓室内部。现今的考古发现,还远远不足以解释墓室的情景,它的形式、结构、布局,连基本的情形都无法形成体系。

秦始皇陵背后的惊天秘密(秦始皇陵暗藏着什么玄机)(8)

秦始皇陵地宫想像图

另外对一座古墓进行挖掘研究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我国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文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

在文物保护技术仍不完善和发达的条件下,绝对不能随便动挖陵动宫的念头,这也是对后世子孙,千秋万代负责的意义所在。

秦始皇陵的谜团虽然很多,但我们也期待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能有一天真正揭开所有神秘的面纱。另外我们也要以理智科学的态度,深入探索和发扬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