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派繁多,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众多流派和功法中,运功形式最华美飘逸、功法核心最富有哲思的当属太极拳。

河南省文旅厅联合网易于7月-12月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推广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近日启动。大赛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数字场景建造师和相关科技公司,拟将河南知名景区景点、文旅IP利用数字技术在云端进行复刻和还原。太极拳入选此次大赛选题。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太极拳有何独特的魅力?它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它又为何能够强势入选此次大赛呢?

5大经典动作还原太极拳技击真相(刚柔相济的哲学之美)(1)

历史太极:太极拳的历史脉络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结晶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在所有流派中,最知名的莫过于陈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明末清初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陈氏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省温县常阳村。嗣以陈氏宗族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陈氏迁温县始祖陈卜精通拳械,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乡民习拳练武。

陈氏九世陈王廷是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庠生,文武双全。他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在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还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至于太极双人推手的开拓性创造,则早已成为了闪耀中华武术史的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这种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武功。在此基础上,陈王廷也为后世留下了《拳经总歌》、《太极拳十大论》、《用武要言》等重要太极理论著作。

5大经典动作还原太极拳技击真相(刚柔相济的哲学之美)(2)

功夫太极:太极拳的拳法架式

练好陈氏太极拳的关键是掌握陈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这也是学好陈氏太极的入门和根本,主要可概括为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塌腰、松腰养气、分清虚实、沉肩坠肘、以意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招势相连、动中求静。

在基本功方面,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包括桩功、震胯功、手型、步法、开肩、活腰,拉筋,单式训练,绷、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及开合功,缠丝功,辅助器械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等。其中基本桩功包括高架板凳桩、低架板凳桩和无极桩。常练的单式有左右单手云手、定步云手、前绷上捋、前绷下捋、挽花手等等。步法有上步、退步、横开步。

而在架式方面,目前,陈氏太极拳有老架一路74式和老架二路炮锤42式,新架一、二路,简化36式,简易24式,竞赛套路56式,养身太极18式,由陈小旺大师创编的38式等。器械有49式太极剑,13式太极大杆又称大枪,还有大刀,单刀等多种器械套路。

5大经典动作还原太极拳技击真相(刚柔相济的哲学之美)(3)

人文太极:太极拳的重要意义

太极拳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它蕴藏着东方文化“天地一体”、“阴阳和谐”等深厚哲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谈到太极拳就不得不说太极。“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周易·系辞》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作为中国传统哲学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与范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和理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太极拳,正在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一。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明末清初太极拳从陈家沟发源起至今,太极拳已有近4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近4亿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运动”,也成为独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一张国家名片。

太极拳入选此次河南元宇宙创造者大赛有望开辟“太极拳 元宇宙”的太极拳传承与发展新路径,打造太极拳“赛博名片”,让更多的人沉浸式体验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哲学韵味。

据悉,此次大赛报名截至时间为8月18日,期待更多河南特色景区和文旅IP能够在元宇宙的空间中大放异彩。(亢雪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