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章 万物之始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梓伶,今天接着解读《道德经》。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译文:“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这宇宙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不光我们在想,古人也在想。今天就给大家解读这句: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通行本里: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天地之母也。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天地和万物差别不大,但是我们认为,万物可能更确切的表达了老子的思想。那么对于这句话,其实还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句读是这么点的: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我们认为这么断句是不合适的,还是:无名,有名,更合适一些。老子在讲万物的起源时,说万物在没有产生时的无名世界,在万物产生之前的。世界没有名像,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有名之物,所以说是一种无名的状态,没有任何称谓,一片混沌状态,那个时候是万物,是整个世界开始的时候。那么老子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我们今天所想象的其实跟老子想得差不多。今天的科学家也想不通。这世界是怎么来的,这世界到底有多大?地球有多大?光绕地球走一圈0.13秒。光的速度太快了。可是光要走到我们已知的。这个宇宙的边缘,要做多久呢?120亿年,你说这个宇宙多大?宇宙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上下四方曰”宇”,代表方位;古往今来曰”宙”,时间这个坐标是宙,时间有多久呢?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是在大约137亿年之前产生的,之前是个什么状态呢?原来之前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点,甚至比原子还小。是个极小的微观颗粒。微观颗粒在运转,突然一个偶然事件爆发,他们互相碰撞。发生大爆炸。他们的能量是极高极高的。大爆炸以后膨胀。能量转换成物质,不断转化为各个星球。不断碰撞,形成现在的天体。137亿年之前这个点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把所有人都难住了,所有科学家和我们想的也没有大的区别,科学家也茫然不知答案。这之前没有时空概念,什么都没有。那么你说它是无吗,也不是无。那一个点这点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它们蕴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爆炸以后形成各种星球,这跟老子讲的有点类似。老子是怎么说的呢?说万物之始。这个开始的“始”字,左边是个女字旁。右边是个台;胎儿的"胎",左边是个月子旁,右边也是个台。“始”字和“胎字”有密切联系。古代人在讲怀胎的“胎”的时候。就说”始”也,什么意思呢?就是生命刚刚开始孕育的那个状态叫“始”,我们人类怎么来的呢?卵子和精子结合以后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这个时候,没有看到未来的五官、五藏、四肢?但是它却蕴藏了这些信息,我们武藏的名校无关的名校。没有这些,但是您说它都是“无”吗,不是。却它蕴藏了最初所有的信息,随着它的发展、一点点成长,成长为有各种思想、各种性格的人,这奇妙的变化过程,古人也琢磨它,很有意思。“始”:开始的时候,一切起源于孕育的最初阶段,就是开始的时候。开始的“始”是这个意思,所以古人解释“胎”的时候说“胎”,“始”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这是一种混沌的状态。生命处于萌芽阶段,再发展。就变成“胎”了。老子的概念是说我们的世界。从那个状态来的。最初是没有名、没有形态,什么都没有。但是它孕育了我们所有的信息,老子说这个叫道。是道形成了万物,是万物的开始,无名,万物之始也,就这个含义。道在这里面蕴藏了所有的信息。老子说,这世界不是神创造的,因为当时大部分人认为世界是有神创造的。老子的观念很独特,是有种说不清的东西,是一种个力量,这个力量,老子管他叫”道”。这个”道“”孕育了后来世界上所有的万物。它的状态是一种无名、无形、无时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万物开始之前的状态。那么老子的这句话:无名,万物之始。就是这个含义,为了解读清晰反复讲解,各位多理解一下。老子创造了一个无神论。万物是从无中来的。是无名无形。但是它里面孕育了我们所有的信息。它诞生了这个世界。诞生万物、天地,万物之前到底是什么呢?是谜团,谁都不知道。我们的智慧可能猜测不到。老子通过他的智慧做出了分析。今天就学到这里。明天接着学。看看《道德经》能给我们人生能带来什么启迪,感谢朋友们!再见!

每天十分钟轻松学道德经(每天学点道德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