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桩基完整性质量检测的曲线分析成功与否与现场测试中获得的原始曲线质量的精准程度息息相关,同时,原始曲线的质量也是实施误差检验的主要来源。岩联小编将在本文重点介绍分析桩低应变完整性质量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1关于桩头处理作法   

在现场信号采集工作中,桩身完整性检测仪器桩头的处理是质量测试成功的首要步骤。特别是灌注桩,但有不少测试人员对这一点忽略掉了。由于施工的原因,往往桩头部分有浮浆,如果对桩头的处理不加重视的话,直接就在浮浆上进行测试,那么无论怎么转换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安装,不管怎样改变振源,都不会产生理想的测试信号,还往往会在测试信号的浅层部位产生非常严重而剧烈的反向脉冲。

施工现场的地面要平整无异物,地面较软的场地中可以通过煤渣道的铺设进行改善,否则地面不平的话,容易在打桩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造成管桩倾斜,一旦发现现场有障碍物存在必须立即清理,沉桩过程要及时纠正倾斜问题。排水渠道也要畅通,大多数工程会设置横向排水坡和路堤外排水深沟。

低应变桩检测抽样要求(桩低应变完整性质量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1)

2 影响敲击脉冲宽度的因素   

桩基完整性检测的各种方法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支撑,而桩基实际上是一个三维体,只有在脉冲中的高频分量的波长大于十倍桩径时,才能获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析方法。

但脉冲中的高频分量在数量上应有所控制,所以实际完整性质量测试中,对敲击脉冲宽度会做相应的要求,由于宽脉冲能够有效地将高频成份带来的干扰降到最低,同时借助低频波衰减慢的特点,宽脉冲中的低频分量增加可以加大测试的深度,所以设置脉冲宽度时不宜过窄。  

锤垫厚度、软硬程度、锤头硬度以及锤重等都是对敲击脉冲宽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锤垫越厚、越软,脉冲越宽,但是脉冲的宽度也会有一个临界点,需要保持在界限范围之内。一旦脉冲超出宽度的临界点后,就容易掩盖浅部缺陷反射,并且对测试的灵敏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3 浅部缺陷识别问题   

低应变动测在桩顶实施的激振一般为手锤或力棒,敲击桩顶时为点击引起质点振动形成波动传播,在桩头附近可近似认为半球面波,远离桩头后可近似为平面波。

由于检波器接收的是平面波,在桩头附近就会存在测试“盲区”,如果“盲区”范围内存在缺陷,我们很难分出来,所以说桩身浅部缺陷的识别是低应变中另一难点问题。

对于浅部缺陷的识别,岩联小编认为最重要的是激振方式,采取不同频率的激振力棒。提高激振脉冲波频率可以提高分辨率,力棒可保证弹性波的垂直传播,减少浅部折射损失,另外在敲击时,敲击位置尽量靠近检波器,便于获取入射波,提高灵敏度,采用不同频率敲击,可以有效地识别浅部缺陷。   

在城市建设和建筑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桩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正视桩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不断克服技术上的缺陷,及时解决需要关注的问题,总结和借鉴成功的施工经验,明确桩低应变完整性测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好桩低应变测试工作,就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道路工程建设。

低应变桩检测抽样要求(桩低应变完整性质量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