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不断刷频:大规模核酸检测现场,小女孩做完核酸后为了表示感谢(不知是自发的,还是家长教的),在医务人员面前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感恩仪式感满满当当。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1)

不曾想,此举却招来骂声一片:请不要耽误核酸检测工作,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想想也是,大家好不容易抽个时间来做核酸,队伍排得老长,好些人还要赶着回去上班做家务带小孩,你倒好,要感恩感谢,搞那么大动作,还要大家花时间陪着看着。

一句简单的“谢谢”、一个真诚的鞠躬,难道不香么?

干嘛要弄得这么仪式?看得人脚趾头抠地,不知面前的“大白”们怎么想,估计也是心里翻江倒海。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2)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3)

不知何时起,“仪式感”这个词风风火火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被很多人大力吹捧,甚至虔诚地奉为人生信条。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但对于我这种钢铁体质的人来说,“仪式感”这个词真的是头皮发麻的存在。

因为,我觉得,

01

仪式感守护不了真幸福

生活中,不少人过个生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什么的,送了礼物,收到礼物,就喜欢拍个照发个圈,美其名曰:仪式感。

但真实生活真有仪式里的那么完美幸福吗?

我看未必。

朋友圈曾有一女的,很喜欢秀恩爱,情人节老公送花,结婚纪念日送钻戒,都要广而告之一番,并发表说说“生活需要仪式感,给自己一点幸福感”,好不小资,下面评论区也是一片点赞加祝福。

后来呢,夫妻俩离婚了,因为男的出轨。

那女的朋友圈,我点进去,一条横线,她已经把我们这些外人屏蔽了。

想想她以前的那些恩爱仪式,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今年年初富豪老公被捕的台湾艺人安以轩,也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精致女人。

嫁入豪门后每每在社交平台上晒她的“仪式感”。

过生日啦,儿子出生啦,结婚纪念日啦,晒钻戒,开派对,珠光宝气,星光璀璨,让人好不艳羡。

但如此多、如此隆重的仪式感,最终还是没能守住她的幸福。

一切繁华靡丽的仪式,如镜中花、水中月,都是虚空。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4)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5)

02

你的仪式感,却是别人的伤痛感

有些人搞仪式感,不分场合,不顾他人,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亦或是旁人心思细腻、过于敏感,总之就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办公室有位女同事,她办公桌上的花瓶鲜花不断,别人问起,她总是一脸傲娇地说:“我老公送的,今天是什么什么纪念日”等等。

这话总能招来一片赞许,有夸她老公的,也有夸她御夫有术、生活有仪式感的。

本来也没什么,但最近办公室另一位女同事离婚了,她没说,但大家都知道,也都心照不宣地不去谈及此事。

一天,很有仪式感的女同事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又在聒噪地说:“我老公去出差看到这个翻页器,听说很好用,就买来送我,还说要包装好才有仪式感……”噼噼啪啪一大串。

当时离婚女同事也在场,她一言不发地坐在桌前,我们也不好附和什么,心里总感觉怪怪的。

早前看到过有新闻,学校开展感恩教育,邀请家长过来,通过让孩子给大人洗脚,或相互倾诉拥抱等很有仪式感的活动,促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感恩。

但有些孩子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家长前来,没有家人陪伴,或许是因为家长忙于工作,抽不出身,甚至或许是让人悲伤的原因,比如父母离异或去世。

不管怎样,形单影只的小孩在这种热热闹闹的感恩仪式中,实在是让人觉得好可怜。

如果所谓的仪式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适和伤感,这种仪式感不要也罢。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6)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7)

03

最好的仪式感,是不浮不夸,细水长流

一种东西,当被过分强调时,就会变了味,失去了它最初的模样,包括仪式感。

人生几十载,能够平安健康、心怀感恩地过好每一天,就已经是最好的仪式感了。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无需花哨和喧嚣,不浮不夸,细水长流,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人生仪式感。

别忘记仪式感(请收起你的仪式感)(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