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山西方言圪旯的意思(晋语里那个奇妙的)(1)

晋语指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等地保留有入声韵的方言。在晋语中,有一个语言现象以致引起晋语学者们的注意,那就是"圪"头词的存在。

一、"圪"的概说

山西话里的"圪"普通话读作ge,是晋方言里普遍存在的一个前缀,无词汇意义,一般只起表音作用,有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圪头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圪A式。

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

名词:

圪针 枣树、酸枣树的刺

圪蚤 跳蚤

圪台 台阶

圪梁 山梁

动词:

圪蹲 蹲

圪捣挑逗,摆弄

圪吵 小声讨论

圪蹶 用一条腿向后踢

形容词:

圪腻 形容油腻

圪森 形容可怕

圪出形容不平展,皱纹多

圪星形容东西少

量词:

圪节节一圪节竹竿

圪独 头:一圪独蒜;一小堆的量:一圪独饭

圪抓手抓的量:一圪抓瓜子

象声词:

圪吱 形容挑重物时扁担颤抖发出的声音

圪噔 形容大步走时发出的响声

(二)圪AA式。

由带"圪"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根重叠而成。

名词词根重叠后附加了"小"的意义,并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如"圪台"指台阶,"圪台台"指像台阶样的小台子。

形容词词根重叠,又加深程度的作用。如:

圪腻腻过于油腻这些儿菜过肥,人们圪腻腻得不能吃。

动词词根重叠,一般变成形容词,如:

圪瞪瞪眼:他气得眼圪瞪哩。

圪瞪瞪 生气地瞪着眼睛

有的点表示"稍微"的意思,如:圪看看 稍微看一看

(三)圪A圪B式。

A和B多数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有的是反义词构成形容词性四字格,如:

圪摇圪摆 形容摇摇摆摆的样子

圪梁圪洼 形容地势凹凸不平

(四)圪圪AA式。

这是"圪A"的重叠式,表示动作连续进行或不断出现,如:

圪闯(身体扭动):你站在戏场儿不要圪闯!

圪圪闯闯形容身体连续来回扭动:他圪圪闯闯的,身上又有虱子了。

(五)圪A圪A式。

这是"圪A"的另一种重叠式,表示"一下"、"一阵子"的意思,如:

圪吵圪吵 讨论一下

(六)圪ABC式。

有的是加后缀"马爬""了耳"等,如:

圪节了耳形容节子多:这棍子圪节了耳不能做拖把。

有的是"圪A"加同义词或反义词,如:

圪迁将就迁就,将就:这件衣裳你就圪迁将就的再传几天吧!

圪腥烂气形容气味腥膻:这碗下水圪腥烂气的可不好喝哩。

(以上例子取自《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

二、"圪"的分析

从以上"圪"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一)圪无实在意义,即使去掉"圪"字有些词也能说得通;(二)"圪"在具体的词汇中获得了"小"等意义。

这些"圪"头词在结构上分为单纯"圪"头词和派生"圪"头词。单纯圪头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如"圪榄",动词如"圪捞",形容词如"圪料"。它们是方言析音词(也叫分音词、嵌词)。

也许有人会问,那按照非线性音系学分析,不符合原字读音。这是因为嵌词定型时间在尖团合流之前和见系开口二等字细音化之前,由于这些嵌词所派生的单字音形是变化前的形式,我们必须复原原来的单字音,再按照前字取声、后字取韵的原则操作。通过对嵌l词的语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圪是单音词分化出来的一个音节,其语音特点是急、促、短、轻。

而圪头词的派生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和量词。名词如圪堆、圪蛋;动词如圪蹲、圪吵、圪蹶等;形容词如圪腻、圪森、圪星、圪瞪瞪等;象声词如圪吱、圪噔、圪才、圪巴等;量词如圪节、圪抓、圪独等。这些"圪"头词的词根大都有具体的意义和固定的字形,一部分还可以独立成词。这个特点动词最明显,像圪蹲、圪吵、圪蹶,即使去掉"圪"字仍旧是可以独用的。像圪弯、圪尖圪堆等词,去掉了"圪"字或者改变了此行,或者成了兼类词,但意义上仍旧与圪头词有密切的联系。而圪叹叹、圪扇扇等词,虽然没有"圪"不成词,但是其意义还是不难看出的。从圪头词的词跟上我们可以看到词根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而"圪"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却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他是一个有词汇意义的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一般不含有特殊的意义色彩,没有表义功能,也找不到语素虚化的痕迹。所以单纯"圪"头词的"圪"只是单音词分化的一个音节,而派生"圪"头词的"圪"只是一个没有实在意义的前缀。从这些词的词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意义,就是"小"。一般来说,"圪"头名词通常称为细小的东西,如"圪堆"是指一小堆土;"圪"头动词通常表示行为幅度小或动作短暂,如"圪吵"表示小声讨论;"圪"头形容词通常表示轻微的程度或状态,如"圪料"是条状物体上的小弯;"圪"头量词通常表示小的、模糊的计量单位,如一圪独蒜;"圪"头拟声词通常表示对细小声音的模拟,如门圪吱一声开了。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总的一个趋势就是从单音节到双音节,甚至是多音节。单纯"圪"头词应该是圪头词家族的始祖,而派生圪头词有单纯圪头词嫁接借用,其词根大多有独用的历史,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和固定字形,这说明了"圪"无实在意义,这是因为"圪"的产生是有单音字析出的一个音节。这也就能解释"圪"为何在一些词语中可以省略。但是"圪"在一些词语里有有了"小、短暂"的附加意义,这可能跟"圪"的语音特点有关系。"圪"的语音特点是入声收尾,急促短,这样的语音特点对于表达小、短等意义是很适宜的。由于上古汉语类似于复辅音音节的析音,产生了单纯"圪"头词。而"圪"头词又在汉语多音节化的驱使下衍生佳节除了派生"圪"头词。由于"圪"是析音词的一个音节,所以无实在意义。但是由于其语音特点以及人们的使用习惯等使得"圪"字在特定系统中拥有了特定的意义,使其植入人们的观念中,成为一套约定俗成的观念体系。

三、小结

从圪头词的现象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语音、语意、词汇、语法现象的变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这些现象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由于上古类似于复辅音的析音,产生了析音词,"圪"字由此产生。一种新的词汇由此产生。这位双音词、多音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单音词双音化得趋势中,派生"圪"头词又产生了。并且有各种不同的词性。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使得"圪"头词有了特殊的附加意义。我们在对比派生"圪"头词以及其词根意义的分化,又要回到其语义方面去考察。而语义的产生又要回溯到其语音的产生历史上。这样,一个语音变化产生了词汇语法的变化。从"圪"头词的现象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语言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并却语言又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由于人们的使用使得语言有了特殊的意义。从"圪"头此种我们还能看到语言演变的历史是可以从方言中找出证据的。在语言的历史现象的研究中,从方言中找寻并存现象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侯精一,温端正.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2]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9.

来源:太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