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言

情感农村故事(村子里的方言滴滴泉水集之知青篇)(1)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各种方言分布的区域很广。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内蒙古人也称之为此地话。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情感农村故事(村子里的方言滴滴泉水集之知青篇)(2)

村子里的人大多数来自甘肃省民勤县,他们使用的是兰银官话河西片的民勤方言。民勤方言有着丰富的汉语语言和汉语词汇。那些浸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词语、俗语、习惯用语、歇后语,充分表现出地方特色和风物人情,加之人们喜怒哀乐的表情、一颦一笑,恰似一幅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徐徐展现在你的眼前,让你回味无穷,感慨万分。

情感农村故事(村子里的方言滴滴泉水集之知青篇)(3)

有一次,路过黎明小学,听到里面的老师在教学生们生字。随着教鞭有节奏的敲打声中,老师大声地领读:“mai,麦子的麦”,学生们齐声跟读:“mai,莫子的莫”。有错吗?没错!因为在民勤话里,麦子就读作莫子。没错吗?有错!因为普通话里麦子不能读作“莫子”。这就是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民勤方言中随处可见:

村子里的人把鞋叫 hai,当地人自己做鞋叫“家做鞋”,从商店买回来的鞋叫“买鞋”,那时候,穿“买鞋”是有钱人的象征。我们刚下乡时,大家围观时发出“啧啧啧!人家都是买鞋”的感叹声。后来村子里如有小伙子出门相亲,都会到知青点借双“买鞋”长长面子。

村子里的人把走叫做“趱”(zan)。“紧赶趱”意思是快走。这是在字典里能查到为数不多音意都比较接近民勤方言的字。因为对于民勤方言来说有音无字的占绝大多数。从这个字的运用,可知民勤方言历史久矣。

村子里的人把扔叫做“丢”。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丢”就有扔的意思,例如“丢盔弃甲”。

村子里的人把第三人称他称之为“彼”。“彼人”是指他这个人,“彼家”是说他们家。“彼”的本意为“那,那里”。民勤方言使用的是引申义“他,对方”,与“此”相对。

村子里的人把较小的口袋叫“抽抽”。不论是布口袋还是衣服上的口袋,或是小学生背的布书包,统称为“抽抽”。

村子里的人把那里、较远的地方叫“欧那些”。发音时“欧”拉的较长,“那些”短促有力,发欧声音的长短取决所指地方的远近。

相对于这里或近处,村子里的人叫“切切”。

村子里的人如果对某件事感到很惊奇,都会发出“锅锅爷”的感叹。他们说“锅锅爷”十分动听,让你也感到很惊奇。

村子里的人对某人或某事感到很失望,都会说“木毬事”了。

村子里的人评价干活差不多的人,称之为“喇嘛的帽子,一毬的号子”。这里的“号子”是指帽子的号码都一样。如果干活各有差别,则嘲笑他们“喇嘛的号子,各吹各的调子”。这里的“号子”是指喇嘛吹的喇叭。

村子里的人把有手艺的人统称为“匠”。铁匠、木匠、毡匠(用羊毛或牛毛擀制毡子、毡帽、毡靴等等毛制品),绳匠(用马鬃、马皮、牛皮、驴皮拧成各种皮绳,用麻拧成各种麻绳,用羊毛纺成线绳,再织成毛布缝制成口袋)。艺人称为“戏子匠”,老师则尊称为“教书匠”。

村子里的人把小动物叫做“儿子”。例如:鸡儿子、狗儿子、驴儿子、猪儿子。小孩则叫“娃”。例如:女娃子、男娃子、贼娃子。

情感农村故事(村子里的方言滴滴泉水集之知青篇)(4)

民勤方言中叠词特别多。方言叠词是地方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可以使所描述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

胡麻开花蓝茵茵,妹子走路一阵风。

枣树不害羞,一年红丢丢。

白生生的大腿,水灵灵的眊眼眼。

腌下的咸菜翠森森,炒哈的土豆丝酸啾啾,摊下鸡蛋饼饼香喷喷。

脸上无光称之为灰塌塌。

形容人多聚集叫做格嚷嚷。

形容安静或是沉默叫悄灭灰。

把无动于衷的做法叫瓷习习。

把苦味道称为苦习习。

形容骄傲看不起人叫毬势势。

黄河边的岸边边,贺兰山的山尖尖,大红公鸡红冠冠,五经魁首一点点。

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齿,就怕匣匣没底底。

形容不顺心或是生病叫做“难活”,相对应的是“好活”。“好活死了”相当于现在的“爽歪歪”。

情感农村故事(村子里的方言滴滴泉水集之知青篇)(5)

村子里的人见面以后,一定要相互挖苦调侃一番。好像不这样一天都过不好似的,而且还是一套一套的说词,让人忍不住佩服民勤方言独特魅力。

“锅锅爷!今天刮的什么风,把彼个闲逼蛋刮毬出来了。大尾巴骚羊把门带上哈,冷风习习的,欢欢上炕。”

“渍渍渍!羞死彼家酸先人,高墙上尿尿(sui)也有彼出头的日子。葛针地里放毛驴,哪有你下嘴的地方。倒灶鬼,忘了彼是民勤娃哈!‘进门不关门是个民勤人,上炕不脱鞋(hai)刚从正凡来’,武式朝天地挂喊,木逼脸!”。

这就是村子里人的说话特点,语言简练而且风趣幽默。说话很少带脏字眼,如果带出“日你妈”、“鬼日的”、“驴下的”、“倒灶丧门神”等等的话,那可能是真的生气了。

村子里的人把讨厌叫做“日眼死了”。

把不爱关门的人称之为“大尾巴骚羊”。

把不要脸叫“木逼脸”。

把不知道羞耻叫“木险生”。把沉不住气叫“武式朝天”。

把有本事能干叫“日能的很”。若带有嘲笑的成分叫做“看把你日能的”。若是带有看不起的成分则叫做“日能的闲逼歪拐”。

把做不出成绩的人叫“闲逼蛋”。

把坏人叫做“杂八孙”、“龟儿子”、“贼娃子”。

把乱喊乱叫称为“挂喊”。

把小气鬼叫做“惜比家”或是“穷逼网梁”。

把过不起日子的人叫“倒灶鬼”。

把做不成事叫做“木哈数”。

把干活利索叫做“三把两下”,与之对应的反意词是“磨逼擦痒”。

把脾气倔强或不听话的人称为“没毬胖,比毬犟”。

把能干的人叫做“干吧干,干去弯”,前一个“干”平声是指身体瘦,后一个“干”去声是指干活,“弯”意思是能干。与之对应的反意词是“胖吧胖,上不去炕”。

把尽力而为的做事,称为“小公鸡打鸣,可腔腔搧”。

情感农村故事(村子里的方言滴滴泉水集之知青篇)(6)

实际上民勤话的源于日常的生活和劳动中,虽然都是顺口而出,但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分析,民勤方言还是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对比、夸张、比似、双关、比兴、对仗等等,正是这修词方法的灵活运用,才使的民勤方言具有了生动活泼、且风趣幽默的显著特点。

文章中所举的例子,只是当地民勤方言的常用的一小部分。是民勤话之沧海一粟。如果大家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那里采风,那里的风土人情会使你大开眼界。

野宿孤村月已残,不眠山老夜絮谈。

春播秋收喜迎客,鸡飞狗跳惧见官。

天似有情寿常驻,人到无求心自宽。

千古不泯青山翠,赤日金光照茅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