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大语文时代来临?不,现在应该叫泛语文时代更合适!9月份执行的语文新课标将阅读纳入到语文的课程教学和考核中,所以阅读成为了孩子好成绩的核心能力。
首先,任何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理解力,而理解力的提升,就需要通过训练,阅读无疑是最便捷、廉价的方式。通过大量阅读,孩子不仅看到了书中描写的人物、事件、时间等各种信息要素。要想将这些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理解,就需要理解力的不断增强。如果孩子理解力增强,学习其它各科知识都很轻松,因为人类的学习是建立在对概念的学习、理解基础上。
举个例子:乘法的意义是几个几相加,如果孩子能理解乘法的概念,那么做68个3相加的题就会很容易。否则,就可能真的写出来68个3相加,还会嚷嚷着“妈妈,地方不够,根本写不下”。
其次,我非常直白地说:小学6年 初高中6年,一共12年的学校学习时间最终的指向就是高考。高考语文现在考核的范围非常广泛,阅读理解材料各种各样的都有:有艺术类、有实验类,想像以前一样靠刷题来提高成绩的做法已经不可行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提高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再次,阅读有利于孩子人格成长。因为书中有大量的人物,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人格模型。孩子在阅读时,通过了解这些人物的经历,不仅能明辨是非,还能通过作者深入人物内心的刻画,知晓人物的心理动态。例如,读名人传记类的书籍能对孩子有激励作用,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老师说:所有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的竞争。这句话也反映出人格完整性、稳定性对于个人发展的直接影响。例如:一个玻璃心的孩子,没办法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成绩自然也不会太好。
目前国内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才刚起步,但是在国外,阅读疗法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手段。因此,也可以证明阅读对人格的影响和成长作用。
观念的问题咱们已经达成共识了,接下来聊聊更实际的问题:在标题中我提到1岁起就可以培养,为什么一定要尽早给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又该怎么培养呢?
第一,我们必须让孩子尽早养成阅读习惯,才能在上学时显得毫不费力。因为我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为终身阅读者,而不是为了考试的机械阅读机器!如果将2岁前的孩子比作刚刚抹上的水泥,将手按下去就能清晰地印上掌纹,那么10岁左右的孩子就相当于是已经干透了的水泥,需要用钢凿加锤子才能雕刻出掌印,但很难将掌纹细致地雕刻出来。
第二,在书籍选择方面:0-7岁可以阅读绘本;8-9岁可以阅读拼音书、桥梁书;10岁以上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教育部必读书目的要求,阅读文学类书籍。
桥梁书,有图、有字、有拼音,为了过渡到文字书
第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兴趣,才是最重要、最费心、费力的事情。我家儿子从1岁起开始做亲子阅读,直到8岁左右才能做到独立、自主阅读。现在阅读对他来说,不是任务、负担,更像是一种享受:早晨核酸过后、睡觉前、吃饭前,只要有点零散时间,他就会拿起书来自己阅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亲子阅读不可中断,我们即使去外地也带着书出门,一定要坚持每天固定时间、声情并茂做亲子阅读。这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基点。
2、阅读时,不是干巴巴的朗读,而是带有一定表演性质,根据书籍内容、人物、气氛,让声音体现出抑扬顿挫。
3、做亲子阅读绝不是读完故事就万事大吉,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还要能提出一些问题,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针对3-5岁孩子,提出事实性问题,也就是书中已经描述过、提到过答案的问题。例如:小熊和妈妈去森林采蘑菇,问:小熊和妈妈做什么去了?这就是事实性问题。
针对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将事实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混合提问,就是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推理之后获得答案。例如:熊妈妈穿着雨衣和小熊去森林里采蘑菇了,问:今天天气怎样?通过雨衣,推测出今天会下雨。因此,天气怎样的答案是:下雨天。
4、除了以上3点之外,在针对幼儿阶段的书目选择时,一定要符合几个条件,也是我个人给孩子选书的条件:环保大豆油墨印刷、纸张无反光或少反光、内容除了故事还要能包含情商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人格成长、正确的行为习惯示范。
这套《2-6岁启蒙睡前故事》,非常适合2-6岁的宝宝,符合我选书的要求:
第一,大幅插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
第二,彩色注音版,等孩子上学之后,还可以再次阅读作为复习拼音和独立阅读的训练用书。
第三,书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和性格培养的内容。
第四,书籍附有二维码,当你工作一天感到疲惫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扫码实现真人朗读,对孩子进行伴读。
第五,全书40册,每一本书一个故事,薄薄的一本,即使是外出、坐车、等候,也可以随时随地用真人朗读的故事对孩子进行陪伴。
第六,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出版社,品质(纸张、印刷、插画等)有保障。
第七,这套书现在有家小店正在做促销,国庆价只需要59.9全套带回家。链接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