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善事父母为孝。古往今来,关于“孝”的典故实在太多太多了。

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不敢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刘恒。

刘恒便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自己才趴在床边睡一会。亲自为母亲煎汤药,每次煎完刘恒总会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会给母亲喝。

孩子给妈妈洗脚妈妈感悟(不只是一个作业)(1)

天下大,孝为先。皇帝随从何其多,批阅的奏章千百万,面对母亲患病依然是亲自照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尽心服侍。“孝”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而且是很多品质的基础。

“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说小鸭子的故事”

这则央视的公益广告,相信80、90年的父母应该都很熟悉,那是我们儿时的记忆。

一位年轻的妈妈一边在给5岁的儿子洗脚,一边讲小鸭子的故事,故事讲完了,脚也洗好了,妈妈对躺在床上的儿子说:“你自己看,妈妈待会再给你讲。”随后便走出了房间。

画面一转,忙了一天的妈妈正蹲着给一位老人洗脚,一边洗一边说:“妈,多洗脚对您的身体有好处。”

这时,当妈妈走进房间发现儿子不见了,正诧异时,发现孩子端着一盆水晃悠悠地走了过来,原来他也是要给自己的妈妈洗脚。

孩子用稚嫩的小手给妈妈洗脚,用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孩子给妈妈洗脚妈妈感悟(不只是一个作业)(2)

当年看这则公益广告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感慨,如今我也成为了一位妈妈,再次想起当年的画面,内心感慨万千。正如广告表达的意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爱心传承下去。”

妈妈的“舐犊之情”是这世间最本质的情感,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健康幸福的成长,就是因为妈妈浓浓的爱。我们可以为了孩子做任何的事情,那孩子呢?有没有想过回报一下自己的母亲呢?哪怕只是一次简单的洗脚。

曾经小丸子的幼儿园就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给妈妈洗脚!在小丸子这个年纪,她只知道爱妈妈便可以为妈妈洗脚。放学便就兴奋的对我说:“妈妈,今晚我要给你洗脚哟。”相比孩子的热情,我反而觉得很难为情。

其实“为妈妈洗脚”不仅仅是一次作业那么简单,它是想让孩子懂得疼爱自己的妈妈,懂得反哺,懂得感恩。

孩子给妈妈洗脚妈妈感悟(不只是一个作业)(3)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着最大的宠爱。面对父母的一点无心的责骂,便寻死觅活。如果在享受这样的宠爱的同时,孩子不懂得回报,不懂得心疼自己的父母,那这样爱也就是畸形的溺爱。

生活中,妈妈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孝”的品质,言传身教。自己多陪陪父母,多与父母聊聊天,多给父母做点家务和关爱,在节日里给长辈送上一份祝福一份心意。

那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呢?我们可以在在父亲节的时候,给爸爸送上一份小礼物;在家庭聚会的时候,让孩子分享零食,所有人都分享了自己在享受;在爸爸加班的时候,提醒孩子要主动给爸爸留饭……让孩子心里装着别人。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时候,家庭劳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孩子亲身体验时,才会真正领悟父母照顾他们的不容易,从而知道体谅父母。

孩子给妈妈洗脚妈妈感悟(不只是一个作业)(4)

当孩子主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照顾长辈,体贴父母便是孩子懂得了“孝”。这不仅仅只是劳作,更是在培养孩子的“孝顺”意识和习惯。

当然,妈妈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不能让孩子觉得孝顺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当孩子为长辈服务时,长辈应该笑脸相迎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有种自豪感,觉得为长辈做事一种幸福的事情。

孩子良好的品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要总是以为孩子小,等长大了就懂了,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妈妈应该在平时生活的小事情中多加注意和培养,逐步让孩子养成孝顺的习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给妈妈洗脚妈妈感悟(不只是一个作业)(5)

我是丸子妈妈,一个“不急不躁”的孩子妈。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

本期话题互动:如果孩子为了洗脚,你会难为情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