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正阳县农科院花生培育基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正阳县农科院花生培育基地
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从在心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到历经二十年花开花谢,青岛两位农民崔元绍和陶成军终于成了“花生专家”,先后育出6个花生新品种,成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物品登记。近日,他们创办的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顺利上榜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是什么,让两位青岛农民迸发出如此之大的能量?
“土专家”双喜临门
“一边是公司喜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边是家中添孙,真是高兴啊!”当记者初次联系到崔元绍的时候,他还沉浸在双喜临门的喜悦中。
车间机器轰隆声不断,崔元绍和陶成军正忙着盯着机器给花生脱壳,也就是俗称给花生“扒皮”,按照一亩地的用量分装,一箱花生种子是30斤。他们做过实验,在平度一亩地播种30斤种子,最后能够收获一千到一千三百斤净花生。从4月25号开始,山东鲁西南地区开始春花生播种,而青岛气候因为受海洋影响会晚几天,一般是从4月27号到5月5号期间完成播种。
“以前的花生品种杂,纯度低,为了提高花生纯度,我们就自己开始做试验田。自己试验品种成功后,就带着当地的农户种,基本上是越种越纯。”崔元绍说,他们现在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进行新品种试验、繁育、加工,实行“一村一种”,一边是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另一边是提高农户积极性。他们对于当地农户的花生种子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每斤高出五毛钱,这让很多农户跟着受益,一提公司名字,当地农户都熟知。
记者看到,在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名单中,平度市作为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成功入选。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分布广泛,山东省花生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胶东半岛是中国优质花生主产地之一。在“农业圈”的人都清楚,平度地处胶东半岛西部,是全国最大的花生集散中心,可谓是“中国花生之乡”。其出产的“平度大花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花生常年种植面积约30万亩,在花生育种和种植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老家是即墨的,因为平度花生产业发展较早且规模大,就选择在平度安家了。”崔元绍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52岁了,自己曾经跟着花生研究机构做过新品种繁育,经常会跟一些老专家打交道,时间长了,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
“我当时就在想怎么把花生业务做大,正巧遇到了崔哥,他比我大一岁,很投缘。”陶成军告诉记者,他也是初中学历,之前常年从事花生收购业务,是平度南村镇本地人,哥俩有了共同创业目标后,决定一起抢占种业市场。
“当时那个老专家就跟我说,你们研究个品种试试,慢慢琢磨,我当时就感觉我一个初中学历的农民,很多专业学术语都不通,怎么能行呢。”崔元绍说,当时老品种花生的产量低,而且出油率也低,算是花生发展产业的瓶颈,要是能把种子育好,起码成功了一半。在老专家的再三鼓励下,2002年,两人把平度作为育种“首选地”,自主研究花生育种,开始尝试在家种地育种,专门在院内做了试验田,在父辈的帮助下,种下一批批花生。2002年8月16日,两人正式携手成立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专注花生种子育种。
“现在白天忙着种子加工,晚上还要填写一些申报表格,一刻不闲着。”崔元绍跟记者介绍,他们已经跟平度南村镇的部分村签订了制种合同,基本上每年都会从每个村收一到两个花生品种,从2008年到2015年,平度和即墨实行国家指定的供种,基本上都是分种到村里,现在他们公司可以提供原种。
曾连续两次折戟
“挨个挑,挨个看,挨个观察。”陶成军介绍,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在种的选择阶段,必须在单株成熟后挖掘出来才能逐个进行选择,因而势必逐一过目过手,这个复杂的选择过程与其他作物育种是不能比拟的,过程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一年又一年,花开花落,转眼快十个年头过去了,崔元绍和陶成军两人开始极度渴望花生种子“收获”,2011年,终于等来时机成熟,两人带着自主育种的“华实一号”去参加山东省审定。
“如果说只是简单留个种,自己家种着吃这倒是无所谓,但是如果要推广和销售,是必须有身份的,需要审定登记。”崔元绍介绍,为了让他们的新品种花生拥有身份证,两人没少奔波。
记者了解到,按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规定,新培育成功的花生品种,需要提出登记申请,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进行DNA检测等品种测试并登记公告后,才算有了合法“身份”,才能进行推广、销售。
“就像是从小长大的孩子一样,真是投入感情了,不能放弃。”崔元绍告诉记者,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去山东省参加了审定,都没有通过。他们当时了解到能够通过审定的种子都是出自正规的科研机构,还没有个人公司通过审定。虽然没通过有些失望,但崔元绍没有放弃,决心突破这个界限。
2018年,崔元绍和陶成军精心培育的首个花生品种“华实1号”,成功获得品种登记,收到了登记证书,这给了两人更大的信心。随后加上花成3号、实花1号、华实2号、华实9616、花冠1号共6个良种,全部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审定。
“为了拿下竞争市场,我们就要有自主产权的花生好品种,我们就自己培育,既让它成熟期早、产量高、还要适合耐涝耐旱,这样农户也能放心选择种植。”陶成军跟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华实9616号品种,是以花育16号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是一种高产优质早熟大花生新品系,在当地已经推广种植,收获的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不错。
“我们粗略算过,在播种前,基本上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花生种子达100吨左右,年销售额1亿元”。崔元绍介绍,由于已经培育好的6个花生良种受到赞誉,所以他们公司的订单销量一直不错,除了山东省内,还销往河南、江苏、安徽、辽宁、新疆、云南等省份,其中“华实1号”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欢迎,并出口至韩国、日本等国家。
农民给博士上课
“自从花生种子在全国走俏后,青岛以及其他地市组织了很多下乡参观学习活动,很多科班出身的研究员来我们这里现场观摩,有不少是博士。”提起自己给博士讲课,崔元绍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从2010年开始,收到当地邀请,我就到外省去讲课,特别是东北三省,每次都是春节后去,每年二月二都是在那理发,这让我印象很深。”崔元绍说。
“以前都是销售国家统一审定的种子,属于卖别人的品种,现在我们自己的花生种子通过审定了,肯定是要大力推广自己的种子。为了打开销路,叫响品牌,我们开始琢磨参加展会,没有个十年八年,是积累不来好口碑的,最少也得三五年。”崔元绍说,为了在这个行业内深耕,他和陶成军一起参加全国种子交易大会以及各省市举办的种子信息交流展览会,河北廊坊、河南郑州、辽宁沈阳等地,都留下了两人的身影。
探索一年两熟
“二十多年了,这一路走来,确实有过曲折,但是也算是碰运气,坚持下来,就碰到了好运气。”从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两位山东大汉也有着自己的一份认真与“柔情”,迄今两人已收集保存花生种质资源400多份,种质资源的研究,不仅可以鉴定出生产上直接利用的品种,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育种提供材料。记者看到,两人把各种种质资源都用一个个小纸袋包装好,用黑色签字笔做好标记,根据不同品种特点进行相应的储存。
“因为平度是个农业大市,所以我们也探索一年两熟种植方式。”陶成军说,他们公司现在在高产基础上培育出适合一年两熟、小麦和花生套种的早熟品种花冠1号,这样能节省时间与空间,实现了“粮油双丰收”。
“政府确实是为我们亮了绿灯,帮我们选址办厂,从老厂到新厂,一步一台阶。”陶成军告诉记者,南村镇被列为青岛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后,当地花生产业就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还发展了一批农业机械公司,全部都是机械化播种与机械化收割,就连他们的种子也都是经过机器脱壳,崔元绍和陶成军采取 “公司 基地 农户”的示范繁育模式,公司现已拥有花生原种、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
“国家政策、地方政策都让我们农民看到希望,也享受了一定的扶持,文件中连续两年对发展油料作物、提升油料产能进行强调,那就是重点发展方向。”崔元绍说,他们公司连续7年承担了中央财政补贴花生项目,累计面积达到10万亩,直接受益农户6万多户。
“两个人的力量有限,有了科研力量,便于更好实现育种效果。”陶成军介绍,他们的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已与山东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示范育种基地,并且拥有稳定的花生原、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在明年年底有望增加新品种,完成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