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上海出品的话剧《浪潮》将亮相上海大剧院。相隔一周,另一部同样是上海出品,同样以龙华烈士英雄事迹为题材的话剧《前哨》,也将登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展开全国巡演。

龙华烈士陵园是上海的红色地标,一年一度桃花盛开时,英烈往事伴随桃花映耀在人们心中。今年夏天,一年一度的“龙华魂”上海市中小学生情景剧汇演也将进入第十七个年头;到了秋天,左联五烈士生活过的虹口区,又将迎来学生创排的作品“开学第一课”,在追思英烈风采中汲取青春成长的力量。

桃花谢了又开。围绕龙华烈士群体这一艺术创作的富矿,上海舞台已涌现一批由年轻人主创,运用当代艺术语言,在年轻一代观众中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文艺作品,使得红色经典故事呈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为了让年轻观众坐得住像电影大片一样燃

去年5月《浪潮》试演结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观众反馈。“17岁到36岁观众占67.6%,针对左联五烈士性格、台词、道具,他们都会提问题,小到升降板挡住字幕,大到谢幕是否要单独成篇。”五花八门的建议让工作人员喜出望外,“说明大家看得很仔细、很投入。”

《浪潮》排练之初,导演何念提出打穿剧院天花板,装9块升降板。上话总经理张惠庆第一反应是“太疯狂了”,但她能理解何念的用心良苦,“影视剧有越来越多的特效,节奏快,场景转不停,舞台靠什么留住观众?”

呼应《浪潮》名字,台上有水、有浪、有雨、有雾气,为此上话大厦门外堆满巨型水桶。“导演怕演员着凉,要求满舞台的水加热成温水。排练时,演员常戏谑,今天又要洗澡了。”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1)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2)

《浪潮》时而平静、时而激荡的水池舞台,九宫格式上下浮动的升降板,被观众评价很燃、很炸,却让编剧韩丹妮差点迷路,“以往谢幕,我们从侧台穿行。而《浪潮》后台被道具塞满,我们摸了半天,一开门,不是侧台,而是停车场。”

想让年轻观众坐得住,得有媲美影视剧的体验。枪声中,鲜红血花在黑色大幕溅开,《前哨》先声夺人的倒叙方式牢牢抓住眼球。一段长镜头影像在上海石库门穿梭,展开左联五烈士生活画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说,“《前哨》将演员表演、影像、诗文朗诵等多种媒体形式交错在一起,角色抛出的桃树枝,散落成满天的桃花,大学生左浪为淋雨的殷夫撑雨伞,这些都打破时空的阻截,召唤观众加入对话过程。”《剧本》副主编武丹丹感慨,“《前哨》呈现出独特的气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监狱外雪花和天晴,有着人文气息,也有不可掩盖的历史感和书卷气,这样的气象只属于上海。”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3)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4)

从中学生演员到90后编剧每个人都求知若渴

“《浪潮》从2020年年底一直改到2021年秋天。”作为职业编剧,韩丹妮对于“改”本子习以为常。

《浪潮》四位编剧都是90后。像所有龙华题材剧组一样,编剧们不止一次去过龙华烈士陵园、左联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熟读烈士传记。

“殷夫和他哥哥的故事最有戏剧冲突;胡也频用今天视角看有些‘恋爱脑’,其实他不是;柔石的师生情、冯铿的姐妹情,则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朴实情感。”四位90后女编剧时常在辩论,“每个人都有观点,都想输出。”遇到灵感堵塞,韩丹妮看电视剧《觉醒年代》,听《人间正道是沧桑》主题曲。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5)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6)

早在2019年,韩丹妮创作以冯铿为主题的《作家在地狱》,入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新文本孵化计划,在1933微剧场首演。2021年,《作家在地狱》在第六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进行线上展演。“《作家在地狱》传递给新时代青年人的,不仅是了解革命先辈的伟大牺牲,还能引起青年人对自身的反思,启发他们找到自我、坚定方向,成为有梦想并勇于追求梦想的人。”

虹口区“开学第一课”,17位中学生穿着1930年代服装,将《作家在地狱》变为学生版原创话剧《笔墨丹心》,700多位师生观演,这是虹口区“彩虹计划——人文涵养”工程“戏剧进校园”项目之一。饰演监狱看守曹汉民的中学生孟骄阳特地查阅冯铿的史料和作品如《你赠我白烛一支》《开学日》等。扮演冯铿的中学生袁珍妮说:“学习烈士思想,也了解了历史,这是我难忘的一课。”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7)

比中学生年长一轮的上戏毕业生们也在演出中学习。《前哨》主演袁弘说,“我们没有给观众讲课。我们用真情实感与观众交流,让他们感受到革命时代烈士们在做什么、付出了什么,这是我喜欢《前哨》的原因之一。”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8)

演员胡歌在上海大剧院看完《前哨》后分享观后感,“戏中是90年前青年人的热血与牺牲,台上台下都交织在一起,我在多个时空的故事和记忆里穿梭,久久不能平息。”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9)

有些“课”,只说老师身份,就让年轻主创们激动。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请王孝和女儿王佩民在龙华烈士陵园为《王孝和》剧组上课。王孝和牺牲后三个星期,王佩民才出生。“佩民,这个名字是父亲对我的嘱托,佩服人民,为人民服务,心里永远怀揣人民。”王佩民认真聆听年轻人表演《王孝和》片段,还现场讨论唱词。

今年《王孝和》计划在长江剧场演出。“演员亲身体验英雄的革命豪情、友情、家庭之情,自己有感情投入,才能感动观众。”高博文说。

2021年11月,上海文慧沪剧团《早春》登陆浙江宁海,为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红色主题剧目长三角巡演拉开大幕。宁海是柔石的故乡,柔石后人代表赵为民以“百年热血犹未冷,慷慨激情忆‘早春’”来欢迎《早春》。

“柔石是英雄,也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早春》导演吴佳斯看来,“剧中柔石面临的困境、做出的选择,是时代中的每个普通人都可能面对的。”

在漫长时光磨砺中成长年轻人隔空对话

种子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长成苍天大树。漫天桃花来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悉心栽培。2006年创办伊始,“龙华魂”上海市中小学生情景剧汇演一直要求学生们参观龙华烈士陵园后进行创作。“龙华魂”情景剧汇演被市教委纳入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重要活动,去年汇演有来自上海市中小学的100部作品入围,12部优秀作品入围,由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专业演员指导后登台。

担任决赛评委的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提醒小演员们注意细节,“穿上长衫旗袍,不应该搭配运动鞋;有些戏服太新,一看可知是刚刚做的,不如借服装,更符合剧情。首先做到戏剧的真实,才能逐渐走近历史的真实。”

2019年上海歌剧院根据龙华烈士蔡博真和伍仲文事迹创作《血映桃花》,2021年升级为情景舞蹈《囚车上的婚礼》,出现在《光辉的旗帜——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编导孙鹏说,一条绣着桃花的红色围巾象征着烈士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寄托。

2019年,上海越剧院推出根据胡也频、蔡博真、伍仲文等烈士事迹改编的小戏《桃花血》《囚车上的婚礼》。2021年小戏升级为微电影,选材也更为广泛,《新生》《她!》《渔光曲》《自古英雄出少年》4部影片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吕祥透露,有的剧组一天拍摄19个小时,演员被洒水车淋湿、吹干,再淋湿、再吹干,毫无怨言;有的为了镜头前的几分钟,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减肥;有的在大热天穿上棉袄,剪去一头长发。微电影登陆“学习强国”平台、B站、百视通、“龙华英烈”公众号、市群艺馆“慕课”专栏。

台上人说,“过完年,隔壁龙华寺的桃花就要开了”,台下人过完年将展开新一轮演出。

关于黄山红色的故事简短(传统故事现代表达)(10)

年轻的主创,隔空对话百年前同样年轻的先烈,“我们的内心有一样的火热情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前哨》剧照

图片来源:演出方提供

来源:作者:诸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