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艺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1)

前排右一为余开基教授

谈起从艺生涯,年近八十岁的余开基教授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他说:“我出生在一个与音乐毫无关系但文化氛围却很浓厚的家庭里,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家逃难住在四川万县的农村里,当时我只有四五岁,几个哥哥在县城念高中,他们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周末常约一些同学在家聚会唱一些当时流行的抗日歌曲和艺术歌曲,如长城谣、松花江上、夜半歌声等,当时的乡村没有什么音乐生活,它们富有激情的歌声深深吸引着我,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我躲在屋外倾听,虽然不懂歌曲的内容,但它的旋律浸淫着我的灵魂,直到我长大后才知道这些歌曲的名称,仍被它深深地感动。也许音乐的种子在那时已经种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了。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2)

抗战胜利后我家迁到武汉,记得我家对面就是著名的民众乐园,父亲常常带我去看京剧,我又被京剧吸引,爱上了京剧,并学会了很多京剧的唱段,经常和我五哥在家学唱,家人都觉得我嗓音好,清亮圆润且有韵味,所以要我多多当众演唱。传统京剧的熏陶,对我走上音乐道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文艺活动的骨干。记忆最深的是初三时看总政歌舞团演唱的“黄河大合唱”,那激动人心的歌声敲击着我的心灵,禁不住热泪盈眶,不能自己。音乐强大的力量使我感动得久久不能平静,我记了一篇日记,至今保存着。我立了志愿,我要学习音乐,我要成为一名歌唱家。’’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3)

1956年他被原中南音专附中(武汉音乐学院 前身)录取,出色的声音天赋加上勤奋好学,为之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64年他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原恩施自治州歌舞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正当在他歌唱黄金年华,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几乎粉碎了了他少年时代当歌唱家的梦想。在那特殊的年代,他曾在书店卖过书,上过“五七干校”,下到农村插队劳动锻炼,经受过“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磨练。他没有消沉,也没有磨灭他顽强的意志与对声乐事业的执着追求。

文革结束,他调回恩施自治州歌舞团,重回他热爱的歌唱舞台,他曾暗暗发誓要加倍努力,将失去的近十年艺术生命夺回来。他每年参加近200场演出,他的演唱和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歌剧人物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欢迎。他曾在“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夺印”、“泪血樱花”、“江姐”等十多部大型歌剧中担任主角。

他演唱的歌曲多次在湖北台、中央台、海峡之声电台、湖南台、长沙台播出,特别是他领衔主演的民族歌剧“烈烈巴人”,在1985年举行的湖北省首届戏剧节中获演出金牌奖等七项大奖,获得广泛赞誉。《江汉早报》在(他为振兴歌剧而唱)的文章中称他“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他那歌唱的强烈震撼力和极具美感的高音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是一位不同凡响的歌剧演员”。也就在余开基先生第二次艺术生命的高峰期,人到中年的他又迎来了艺术生命中的一个新的转折,1986年他与夫人赵世玲双双调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舞台转向了声乐教学的讲台。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4)

从舞台到讲台,余开基先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为适应大学声乐教学的规律,他努力去思考、学习、总结研究国际国内声乐演唱教学的前沿信息和知识,将自己多年舞台演唱表演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转化上升为理论,以指导自己的声乐教学实践工作,这也是他的优势所在。余开基先生凭着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人文修养,他在《黄钟》《音乐创作》等国家级专业理论刊物上发表了近三十篇论文。同时出版了《音乐文化趣谈》《音乐文化修养及赏析》《音乐高考强化训练声乐卷》、《攀登者的足迹》等一百多万字的专著。特别是《声乐卷》一书十四次再版,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声乐学子和声乐爱好者的欢迎。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5)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可说是余开基先生的为人写照。在艺术上严格要求,在声乐教学上诲人不倦。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他不但精心要求学生掌握演唱的方法和技巧,而且特别重视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他发表在《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的论文《声乐艺术再创造能力教学探讨》获美国洛杉矶科尔比文化信息中心优秀论文奖。由于他在声乐教学上的卓越成绩曾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奖、湖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金钟奖合唱比赛优秀指导奖、湖南金旋律声乐比赛声乐指导奖,新加坡国际声乐比赛最佳指导奖等奖项。余先生对人真诚谦和,宽容,在湖南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良好的口碑。多年来他奔走各地举办数十场声乐讲座,组织多场高质量的音乐会和学术研讨会,为推动和繁荣湖南的声乐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00年余先生退休后,又应邀创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声乐系(现为音乐学院),担任首届系主任。他白手起家,在院董事会支持下,他以高质量、高起点建系核心理念指导下,虽年过花甲,但壮心不已,为建系日夜奔波操劳,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业,在湖南高等音乐教育领域中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在短短四年中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跃居大学本科的行列。现在的涉外音乐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师资雄厚,设施一流,拥有教师100多人,学生2000多人的音乐学院了,人们都说“没有余开基教授也就没有现在的湖南涉外的音乐学院”。余开基教授曾说:“我从师大音乐学院到涉外音乐系工作到第二次退休,是我艺术生涯中最充实,最快乐,最自豪又有成就感的十年。”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6)

余开基教授五十年的演唱和声乐教学生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表演和教育人才,他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高校声乐教师,我没有显赫的成就,我的作品就是培养了一些学生和写了几本书和文章而已。”多年来余先生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七十多人在国际、国内声乐大赛中获奖,其中武汉音乐学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江明教授,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王丽达、中央歌剧院首席女高音,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中国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陈小朵,中国歌舞剧院女中音歌唱家张卓,重庆歌舞剧院副院长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广都曾受教于余先生的门下,同时还为湖南培养了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谭红星、李悦、胡琪梅、李慈庸等优秀的声乐人才,他们都活跃在三湘大地的声乐艺术舞台和讲坛上。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7)

2014年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长沙市音乐家协会,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友谊阿波罗集团共同主办了余开基教授艺术生涯五十周年音乐会,集中展示了他 在五十年演唱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骄人成就。他的歌唱家学生们齐聚一堂登台演唱,令人感动的是歌唱家王丽达为报恩师,因脚伤坐着轮椅上台演唱,全场观众为之动容,使音乐会掀起高潮,也成为乐坛一段佳话。北京音乐周报主编白宙伟先生撰文《五十年做的两件事——听余开基教授艺术生涯五十周年音乐会》中说:“余开基教授五十年从艺做人,教书育人,把人放在前面,感动着自己,感动着他人,感动着学生,因而艺自心生,得其真谛,亦得厚报,.正如此音乐会所昭:星光灿烂,桃李芬芳。”余开基先生在声乐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声望,曾多次担任国际国内声乐大赛评委,並应邀在新加坡举办声乐艺术学术讲座,反响热烈,深受好评。

已到耄耋之年的他虽退休在家,仍关注着声乐艺术的发展繁荣,关注着后辈们的成长,他谦逊的說:“在我人生的艺术道路上,虽饱经沧桑,历尽坎坷,但追求事业的梦想矢志不移,尽管我取得的成就离少年时代梦想的目标相去甚远,可对声乐艺术的高峰仍然是高山仰止,心响往之。人生总有諸多不足和遗憾,但我曾经努力过,奋斗过,虽成就甚微,也就只能聊以自慰了”。

我们衷心祝愿余开基教授开心快乐,健康长寿,艺术生命长青!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8)

《现代名人研究》统一刊号:2257/SG


名家简介

余开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教育学会理事,湖南省音协声乐艺术委员会会长,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省音协合唱联盟艺术顾问、湖南省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顾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余惠承(放歌楚天春华秋实)(9)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原音乐系主任。曾任湖南省民盟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师大民盟南院主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