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首次发布的“建筑可阅读”吸引力指数调研结果表明,对市民和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大多是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因时光的磨砺而更显光彩,也因关怀的视角充满了无限生机。

上海老建筑多以西式为特色,为上海城市风貌定下基调的,多数是欧美建筑师。基于此,在上海,富于中国特色的建筑总是格外吸引人眼球。“建筑可阅读”吸引力指数总榜单上,有一幢80多年的中式建筑——杨浦区图书馆,因其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美的神韵,而受到众人喜爱。

上海建筑名字排行榜(上海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前三甲)(1)

杨浦区图书馆的前身是上海市立图书馆旧址,建筑建成于1936年,当时是原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中主要建筑之一。很多“老杨浦”都知道,杨浦区图书馆有一个雅称叫“小故宫”。黄色琉璃瓦、门楼飞檐大顶、地面红缸砖、屋顶彩绘……宛若中国的“宫廷建筑”。

上海建筑名字排行榜(上海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前三甲)(2)

杨浦区图书馆已是80多岁的高龄,连接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未来。该建筑坐西朝东,主体部分为二层,部分三层,设计手法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混合式样,门楼正面为三孔券门,四周围以仿石造望柱栏杆,屋顶为重檐歇山顶。

上海建筑名字排行榜(上海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前三甲)(3)

建筑大堂屋顶彩绘,部分彩绘是原件,其他彩绘按原件复制;红缸砖地面的上千片地砖从20世纪30年代保留至今;二楼中厅的“孔雀门”,门扇上是两两相对的孔雀造型,上方是一只开屏的孔雀,样式精美,铸铁件全部用铆钉连接;门楼为歇山二重檐形式,楼顶用明黄琉璃瓦覆盖,附以华丽檐饰,四周平台围上石栏杆,非常气派。

上海建筑名字排行榜(上海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前三甲)(4)

上海建筑名字排行榜(上海最具吸引力的建筑前三甲)(5)

杨浦区图书馆建筑和位于长海医院内的旧上海市博物馆形成“左鼓右钟”的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又与旧上海市政府大厦、旧上海市体育场等周边建筑共同构成了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新与旧、历史和未来相会于杨浦,作为风云变幻见证者的老建筑,承载着百年来一代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生活体验……


来源:上海杨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