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第十篇。

河南省理科一本高校录取难度的分层排列于上文完结。(因头条版面限制,表格已做了最简处理,完整版会在今年的高考数据中一起发送。)在数据处理形成表格的过程中,对于异常波动的数据也逐渐由点到面的形成了一点个人认识,本文做一总结。

每年的高校录取之后,总有一些幸运的考生以较低的位次,被常规认识之中感觉难以录取的高校所录取,这对于考生是捡了大漏,对于学校意味着招生过程的遗憾,拉低了学校在公众的认知。“没问题为何分数滑坡?分数滑坡了你能说没问题?”这些问题很尴尬。

归根结底,滑档现象是传统录取规则中,必然中的偶然。

在河南现行的老高考录取规则之下,当群体认知形成某一共识后,(比如某音某个主播或多个主播经常讲解某一个认知后),就会把某一个片面的认识放大,最终志愿填报时形成扎堆或刻意回避。纵向对比,去年河南高考中断档高校特别多,个人认为这是主因。

既然滑档是老高考规则下的必然,我们能不能利用起来,抓住这个中间的偶然呢?是守株待兔还是瞎猫抓鼠赌运气呢?数据会给出提示。

以位次波动2倍或2万位以上为标准,剔除高收费类(数据太多)后,筛选近年断档高校如下表:

物生地组合多少分能上一本(是守株待兔还是瞎猫捉到了鼠)(1)

近年断档高校,黄色为异常波动年份

纵向看,

1,断档对高校的招生的确有不利影响,当上一年断档后,下一年的投档分相对常规水准会有下降。

2,总体遵循中值回归原则,(如果高校的专业安排不很坑)重复捡漏机会基本不存在,守株很难等来下一只兔子。

抽取几个高校看一看:

物生地组合多少分能上一本(是守株待兔还是瞎猫捉到了鼠)(2)

上表中,社科大与南航,有一点跳上跳下的“猴性”,大概率与专业的安排有关,有兴趣的可以查询一下近年的专业变化。

中南大学王牌专业是冶金,投档线与行业就业浮沉有所关联。

人大苏校全部是高收费专业,疫情期间也抗不住,2021深跌,2022还是没完全缓过气儿,每年6万元的学费直接反映到了高考录取结果之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年深跌,数据上看,关键的平均分位次也打了数折,随着财经类的降温,投档分2千多位的位次是很难回去了。

最高分的位次,平时看似无用,纵向看,高分考生选不选一个高校,其实是最明显的趋势指向。

回头再看2022年的录取,断档特别多,但汇总之后,主要也就几类,报志愿弄得像买行业股票了。统计之后,甚至给人一个印象:捡漏就去行业类高校。

统计中,近年断档最多的是医学类高校,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但仔细想想,这一类高校核心专业很好,但杂七杂八的其他专业难道不坑?

医学类的断档的锅,要由专业设置来背。

物生地组合多少分能上一本(是守株待兔还是瞎猫捉到了鼠)(3)

医学类15所

另外两类行业高校是财经类和外语类。高潮之后是低谷,时也运也,社会是向前发展的,风起时飞上天,下落不至于一下栽到地上,盘旋中起起伏伏很正常,但趋势不变。

物生地组合多少分能上一本(是守株待兔还是瞎猫捉到了鼠)(4)

财经类11个,外语类4个

另一个大类,也是近年的报考热门,师范类,这个类别同医学类相似,当大家逐渐认清核心专业与非核心专业价值的区别后,必然会有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

物生地组合多少分能上一本(是守株待兔还是瞎猫捉到了鼠)(5)

师范类8所

最后,讲一点实用技巧。

有句话讲:好志愿是冲出来的。

冲,意味风险的增大,不小心一头冲进坑,得不偿失。所以关键是目标的选择,要反复的观察当年的各校专业招生计划。特别是专业设置专而精的招生项,可以大胆的冲。

比如郑大的临床医学单列5 3,专业很纯粹,冲不上也不会调剂到其他烂专业。

还有就是第一年招生的高校项目,因为没有历史数据参考,不确定性较大,不确定就可能是高攀的机会。

物生地组合多少分能上一本(是守株待兔还是瞎猫捉到了鼠)(6)

2022年理科一本首次招生的项目

(河南省理科一本的高校招生系列文章,本篇完结。文科类数据整理中,待完结后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