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昆明风情二十七

禄劝撒营盘的赶街天,恰好是星期天。所有的街道全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多种气味在此济济一堂,交换着一种乡村特有的气息。

昆明小哨镇赶街时间(昆明禄劝撒营盘)(1)

与周围喧闹滚烫的气氛相比,街道旁边的教堂犹如俗世中的孤岛。信徒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挤过人头攒动的乡街子涌向教堂,这是他们心灵的驿站。与那些邋遢的醉汉相比,他们显得有些鹤立鸡群。很快,华丽悠扬的钢琴伴着唱诗声像一片片花瓣,纷纷扬扬地飘了出来,洒在人们的头上身上。

那个正在教堂台阶前卖老鼠药的小贩刚喊了一句:“老鼠药老鼠药,鸡吃鸡不活,鸭吃鸭跷脚……”便如劣质的录音机卡了壳,毫无过渡地哑了。他顿了一下,张了张嘴,似乎有些不甘心,但终于还是没有再喊出声音来。作为掩饰,他硬是从喉咙里挤出一口痰,“叭”地一声吐了在地上。

昆明小哨镇赶街时间(昆明禄劝撒营盘)(2)

在镇上的一条巷子里,一位容貌高贵的老人对我说,我们是纳苏颇,我怔了一下反应过来,这是一位彝人。尽管她的脸上和手上都布满了属于老年人的斑点,可安详的气质依然赋予了她一种稀罕的美。

我请求给老人拍一张照片,承诺给老人寄照片。老人欣然应允了,并给我留下了地址。

彝族是禄劝的世居民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活动于境内的金沙江一带。至今还保留着祭祖的习俗,缅怀是为了激励,腾空的烟花,仪式,神灵,我有幸目睹过那种被伤痛浸润过的美。

昆明小哨镇赶街时间(昆明禄劝撒营盘)(3)

在撒营盘街子上买了三公斤现磨的荞麦粉,撒营盘由于地处高寒,日照时间长,荞麦的品质特别好,也是当地特产。

撒营盘的彝族人做荞麦的方法很简单,先舀几勺极细的干荞面在碗底,然后从灶台上提起茶壶冲进滚开的开水,边冲边搅,一碗弥漫着天然甜味的荞麦糊即刻便做好了。这种吃法,简单天然,又保全了荞麦的原味和营养。

昆明小哨镇赶街时间(昆明禄劝撒营盘)(4)

回来后找了家照相馆把照片洗出来寄给了那位彝族老人,放了一张16寸的装框,自己认为最好看的。

一直喜欢那种纸质的照片,可以放很久很久,放到纸质泛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