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大家应该知道,上个月的6月27日,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大家也应该知道,于蓝的丈夫是《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政治部王主任(出场时是师政委,后调任军政治部主任)的饰演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方。
但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于蓝、田方的婚姻介绍人是谁?对此,于蓝在自己的回忆录——201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苦乐无边读人生》中,早已介绍过。
1938年,田方和于蓝先后奔赴延安。于蓝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因为有一口标准普通话而让她去演戏,当时有一位女老师熊塞声,在学习、表演、生活上给了于蓝无微不至的关怀。
早在读初中二年级时,少女于蓝就看过电影《壮志凌云》,对其中饰演青年农民田德厚的演员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田方被调到鲁迅艺术学院,既做行政,也做演员。而第二年春天于蓝也进入“鲁艺”实验剧团担任演员。
此时,田方与于蓝经常见面,共同的艺术追求让他们互有好感,尤其是田方,早就喜欢于蓝了。有一天,熊塞声找到于蓝,告诉她“田方喜欢你!”并将田方对于蓝的爱意传给了她。
就这样,随着熊塞声的牵线搭桥,两人都知道了对方的心思。
在回忆录《苦乐无边读人生》中,于蓝写道:有一次见面,“田方斟酌了一阵,‘我在延河边上第一次看见你,就暗暗选中了你!’我不知如何是好,他却紧紧地拥抱了我!”“1940年冬,我和田方在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节的纪念日结了婚……”
No.2
能促成于蓝田方这一对著名影坛伉俪,熊塞声居功至伟。于蓝、田方乃至当下的我们,都应该感谢熊塞声老艺术家!
熊塞声,1916年出生于黑龙江通北县,祖籍江西南昌,原名熊贤璆,又名熊教璆。本来家境很好,因为她的父亲曾是木兰县县长。但5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房产也被人坑骗,母亲和七个女儿艰难度日。之后,无奈的母亲带着孩子们迁居齐齐哈尔,熊塞声被送进了教养院。
在教养院里,能唱会跳的熊塞声曾在《可怜闺里月》《洋状元》中扮演角色。1934年,她考入山东民众教育馆戏剧训练班,1935年夏到北平,在中国旅行剧团当演员,演出过《保卫卢沟桥》《威尼斯商人》《九一八以来》等话剧。
1936年后,熊塞声在《如此繁华》《王老五》《新旧时代》《摇钱树》等电影中跑过龙套。
1937年冬,熊塞声奔赴延安,在抗战剧团任演员,后调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在此期间,她参演过《大团圆》《中秋》《婚事》等话剧,以及《血泪仇》《白毛女》《夫妻逃难》等歌剧。
也就是在这里,熊塞声成了于蓝、田方的“红娘”。
抗战后,熊塞声任东北文工二团演员,不久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科长,1949年在成荫执导,武兆堤、林克、苏里、熊塞声主演的《回到自己队伍来》饰演了吴母一角。
No.3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熊塞声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50年代,她先后在《红旗歌》中饰演马母,在《内蒙人民的胜利》中饰演顿得布母亲,在《赵小兰》中饰演赵老太太,在《结婚》中饰演王老奶奶,在《英雄司机》中饰演郭大妈,在《沙家店粮站》中饰演石母,在《哥哥和妹妹》中饰演奶奶,在《马》中饰演常大娘,在《探亲记》中饰演眼镜大娘,在《粮食》中饰演老好妻等角色。
从出演角色可以看出,熊塞声所饰演的大都是母亲、婆婆、大娘、奶奶等各种类型的老太太角色。1956年,她调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1961年又回到北影。
六七十年代,熊塞声又先后饰演了《春暖花开》中的桂英婆婆、《锦上添花》中的广播妻、《红色邮路》中的李大娘、《瞧这一家子》中的老太太、《甜蜜的事业》中的老奶奶等。
尤其是在1962年拍摄的黑白喜剧片《锦上添花》中,熊塞声饰演了秦广播的妻子。该片由谢添、陈方千执导,韩非、赵子岳、凌元、田烈等主演。电影中,她和丈夫秦广播都是热心肠,积极为赵子岳饰演的老站长和凌元饰演的胖队长做“红娘”,终于促成喜事。
熊塞声非常有才华,从影的同时还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主演有童话剧剧本《巧媳妇》《还我的孩子》《一架缝纫机》《骄傲的小燕子》,童话长诗《马莲花》《孟二先生》《吹笛子的人》,电影文学剧本《钟义和小白龙》,民间故事集《马郎》等,还曾与冰心合编《1949——1979儿童文学剧本选》,编写了其他童话诗、民间故事集等。
熊塞声的丈夫是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编剧,夫妻俩合作的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钟义和小白龙》和神话剧《巧媳妇》等。
1981年6月16日,著名电影艺术家熊塞声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向熊塞声、梁彦艺术家致敬!
【喜欢老电影、老影人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者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请记得关注“娱文娱视”我们这个小家,美文会及时发送到您的手机上,幸运会时时萦绕在您的身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