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某音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一位博主:弦论幼儿园。在很多人看来她主要讲的是一些“超高端”的物理学理论,这个“超高端”的意思就是一般人看不懂但都会觉得高大上的知识

当我看到这位博主做内容分享时,我想起之前看到一部美剧《生活大爆炸》,这部剧迷一定不会不熟悉“弦理论”,因为谢尔顿研究的就是“弦理论”。

神奇的物理学原理(那些颠覆认知的神奇物理法则)(1)

有一集讲的是谢尔顿因为周四没有按原定计划吃披萨,改吃了泰国菜,十分不满地唠叨不停。霍华德为了让谢尔顿闭嘴,就问他是否熟悉德雷克方程,谢尔顿以他最擅长的机关枪式表达方式,在10秒中解释一遍德雷克方程的计算公式。

德雷克方程由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于1960年代在绿岸镇提出,是一个可以用来推测“可能与我们接触的银河系内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数量”的计算公式。根据德雷克博士的计算,在数百万恒星系统中可能只有十个高等智慧文明。

神奇的物理学原理(那些颠覆认知的神奇物理法则)(2)

这些物理名词是不是已经将你绕迷糊了?又或许你也会觉得这些太高深莫测了,那么今天就说说我们生活中的物理。

初中刚接触物理几乎所有孩子都会被物理的神秘莫测所吸引,我想很多孩子在最初结识物理的渊源大抵都是如此。而作为家长的我因为想好好跟孩子讨论物理,所以想私下偷偷地复习一下,于是入手了这本《跟着物理学家学物理》。

神奇的物理学原理(那些颠覆认知的神奇物理法则)(3)

这本书的作者是东京大学讲师左卷健男,他是日本有名的科普作家。曾出版多部畅销著作,他的作品有多部被引进国内,且口碑好销量高。这本书保留了国外部分不同于国内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可以说与国际接了轨。

物理无处不在,物理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如果你稍微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例子也是非常多的。比如你煮的某个东西太烫了,然后用冷水降温,这是利用物理学的热传递原理。你的鞋底都是有齿纹的,这是为了增加摩擦力,防滑的。冬天的时候戴眼镜从屋外面进到家里,眼镜要起雾,这是凝结现象。

神奇的物理学原理(那些颠覆认知的神奇物理法则)(4)

学生时代的我,就是因为喜欢上了物理,后来才渐渐喜欢上了数学和化学。现在自己的孩子上初中接触到物理后,每天回来也是叽叽喳喳一顿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还时不时挑战老母亲的物理储备。虽然一开始表面上还可以卖弄一下,可后来深感大部分物理都已还给老师了。不知道组为家长的你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

《跟着物理学家学物理》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它将五十个和物理相关的原理和定律,通过对 “发现契机”、“原理解读”和“趣闻轶事”“原理应用知多少”四方面的拆分,让读者从知其然,转变成知其所以然。

“发现契机”和“原理解读”不仅弥补了很多读者对于一些物理知识来源上的不足,也会爆料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有趣故事。而在“趣闻轶事”和“原理应用知多少”这一块则是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读者更加生动地体会到物理生活,生活物理无处不在。

有趣又有料才能有所得

记得初中是总爱放大镜,尤其是学了光的聚焦。我会一只拿着一张纸,另一只握着放大镜,满头大汗地在阳光下玩“纸上生火”的游戏。有时候会对着蚂蚁玩得不亦乐乎,想想小时候的自己也真是“心狠手辣”。我们通过身边能看到的事例来实现物理法则和原理。

一般在学习好玩又有趣的知识时,不容易随着深入的理论知识而觉得枯燥。而这本书不仅仅适用于中学生10-18岁,小学高年级或者成人也同样适合。

书中以一种与科学家情景对话的方式展开,轻松引入50个重要的物理法则和原理。在每个物理定律法则中发生的趣闻轶事让我们更容易明白这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

神奇的物理学原理(那些颠覆认知的神奇物理法则)(5)

举个关于“波”的例子,波的频率会随着运动发生变化,于是有了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一种辐射的波长因为博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的现象。或许从文字难以具象化,那么你想想我们平时在路上遇到救护车,会觉得车迎面开来时,声音越来越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这就是“多普勒效应”的应用,作者并由此让我们了解了关于宇宙的膨胀。

书中这样生动易懂的例子很多,这本书不仅让我们通过了解物理学就能发现世界的构造,还展示了这些定律和原理在现代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的应用。

说在最后

总之,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用以分析揭示事物现象及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特别是初中物理最贴近现实生活,它从生活现象中总结概括物理规律,再运用于解释,解决现实生活现象,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物理科学,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真正感受到“世界是建立在物理规律的基础上的”,了解到物理学贯穿人类生活的始终,不可缺少。一开始学好物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探索更深更广的科学打好基础。

神奇的物理学原理(那些颠覆认知的神奇物理法则)(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