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一) 苏联模式的弊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 苏联模式的弊端

1、经济因素。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形成与30年代,在发展进程中显示过巨大的优越性,创造过公认的历史功绩,使苏联得以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但这种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有很大的缺陷和弊病,不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正是这种体制,使得苏联的经济搞不好,上不去。这是苏联机体的深层次的原因。

2、政治因素。苏联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一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执政党没有找到如何管好党和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

(二)意识形态的错误

苏联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长时期里,在文化问题上走极端。先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化、教条化、封闭化,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一概排斥;后来又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和“多元论”,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并最终在指导思想上完全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三)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妄图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非战争手段搞垮社会主义。

(四)民族政策的失误造成激烈的民族矛盾,加快了苏联的解体

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无视苏联各民族发展的实际进程,出现一系列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失误,严重伤害了非俄罗斯族群众。苏共的这些错误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仅引起各少数民族对共产党的不满,而且造成少数民族对俄罗斯民族更大的仇恨和隔阂,人民群众对苏共的强烈不满,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冲突,最终导致一些共和国宣告独立,苏联解体。

应该汲取以下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坚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及时反对各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重视理论工作的根本体现,在于勇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方向。

第二,必须坚持把最高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民族的人手里,并始终高度重视培养年龄结构合理的一批又一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第三,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