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包容开放的大唐王朝孕育出许多性格饱满、个性鲜明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与人格合二为一,给后世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诗歌财富和文人气节。

如李白,桀骜不驯、放达不羁和享乐主义在他身上兼而有之;如杜甫,忧国忧民、乐善好施的品质历历在目;如王维,既有从容达观的一面,又有低调内敛的一面;如白居易,朴实无华却又沉稳冷静,是人生智者;如王昌龄,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活脱脱一个铁血硬汉;如李商隐,多情善感却又清高傲世……

如果要说起晚唐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803年——852年),则很难给他做出公正客观的标签,只因为杜牧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起伏,他的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而后半生,因为仕途失利,沦落成落拓文人,在郁郁寡欢中告别了人世,把生命长度定格在了49岁。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1)

杜牧

把杜牧的文学成就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里,也是出类拔萃的。在诗歌,辞赋,骈文的创作上,杜牧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在诗歌领域的成就无疑是最值得称道的,他的诗风多变,既能像李白那样抒情状物,托物言志,歌颂大唐王朝的大好河山,又能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他的诗歌的整体风格自成一体,在晚唐众多诗人中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因此,他有资格跟同时代大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跟他们的前辈李白与杜甫遥相呼应。

杜牧的人生遭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是以835年他从扬州调回长安任职为界限的。这一年他32岁,32岁之前,他春风得意,而32岁之后,他不幸卷入朝廷争斗,受到排挤后,索性辞官回到祖屋“樊川别墅”,不再关心世事,预想用陶渊明式的生活来安度晚年。

公元803年,杜牧出生在京兆长安一个大户人家,家境相当显赫,他的爷爷杜佑是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同时也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在朝廷有很高的威望。他的父亲杜从郁曾被朝廷任命为左补阙,官职位居七品上。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2)

安史之乱

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仅仅依靠耳闻目染,就能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本领,何况,杜牧还是一个很有灵性的人,自小被方圆百里的乡亲称作“神童”,源于他7岁就能轻易作出应景诗,16岁就写出了《孙子兵法》的注解,以及对晚唐时期藩镇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许多解决意见。当朝太尉李德裕偶然看到杜牧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很快把他的意见采纳,为大唐王朝讨伐各地藩镇作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后的日子,杜牧的仕途生涯,可以用一马平川来形容。

杜牧为自己赢得文学美名,是在825年。这一年他22岁。当杜牧的政治才华越来越得到朝廷的重视后,杜牧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越来越强烈,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大唐王朝和老百姓切切实实做点事情了。

此时,大唐王朝经过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的打击,锐气几乎丧失殆尽,繁荣昌盛的景象一去不返。虽然在全体军民的努力下,经过4年艰苦奋战,最终平息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但是,大唐王朝极大地损伤了元气,从此变得萎靡不振。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3)

阿房宫

同时,其他藩镇效仿着安禄山、史思明的样子,对朝廷虎视眈眈,随时都想冲杀过来巧取豪夺朝廷的财富。可以说,此时的大唐王朝真正走到了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2岁的热血青年杜牧,怀着满腔热情,写下了那篇一千余字的《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有理有据,声情并茂,是以秦始皇兴师动众修建阿房宫为线索展开论述的,文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是如何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最终导致国破家亡。杜牧写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警告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而成为历史的罪人。

跟历代有骨气的文人一样,杜牧在此时,匡时济俗的情怀表现得更加浓烈。但杜牧心里很明白,要想让自己的劝谏得到上层的认可,自己必须处在一个权高位重的位子上,说出的话才有分量,才会让上层把自己的建议放在心上。

《阿房宫赋》传播出去后,让杜牧很快在京城长安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他耿直率真的个性,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许,也对他的仕途之路也带来了许多利好。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4)

古人娱乐

很快,在828年,25岁的杜牧如愿以偿,高中进士,真可谓是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刻。起初,他被朝廷授予“弘文馆校书郎”一职,这个职务类似于历史典籍的主编,需要往返于全国各地,到处搜集县志和其它文献资料,以此来校订历史典籍中的不实之处和错误之处。

不久后,朝廷一道圣旨,把杜牧派往江南扬州一带工作。面对这种人事变动,杜牧心里清楚,他离开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后,想给上层进谏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跟他当初的人生抱负格格不入。心中纵有千万个不愿意,却只能惟命是从。

扬州是唐代著名的娱乐城市,是让许多文人骚客心驰神往的地方,但对杜牧来说,上任到扬州后,跟他的梦想渐行渐远,令他心中十分不爽,以至于他成天郁郁寡欢,只能通过纵情声色,流连于灯红酒绿的夜场生活,来消磨时光。生活的现实,让杜牧从一个拥有豪情壮志的热血青年,逐渐变成了一个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大量钱财、精力和时间,就这样在那些年被他挥霍在了纸醉金迷的生活里。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5)

《长恨歌》诗意图

835年,杜牧的人生迎来了转机,他被朝廷从扬州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他似乎又看到了实现人生抱负的希望。面对这样的人生转机,杜牧瞬间产生了强烈的羞耻之心和忏悔之意,他悔恨自己在扬州度过那几年沉湎酒色的日子,于是,就写出不少诗歌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无疑是《遣怀》,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尤其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被历代文人所称颂。从此诗中完全能感觉到,杜牧那颗郁郁不得志的心,承受了怎样的煎熬。

忏悔之后,人到中年的杜牧,决定浪子回头,以毕生所学好好报效朝廷,体现一个文人士大夫的人格担当。但此时的大唐王朝,如同迟暮的英雄,纵有富国强民之心,却面对内忧外患,显得是那样力不从心。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6)

牛李党争

另一方面,朝廷两个元老,牛僧孺(779年——848年)和李德裕(787年——850年)各自都培养了庞大的势力,相互争权夺势,朝廷面对这两个元老的所作所为,显得是无能无力,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把持朝纲,惹得朝廷上下怨声载道。

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在杜牧重返长安时,争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几乎所有文武百官被卷入了这个漩涡。

杜牧家族跟李德裕家族是世交,两个家族的关系一直保持的不错,少年时期的杜牧受到了李德裕的不少提携。随着年岁增长,杜牧耿直刚正,风流倜傥,不拘小节的个性,逐渐让周边人颇有微词,其中,对他有提携之恩的李德裕,多次建议他改变自己的一些作风,如若不改,会影响到仕途。但杜牧依然我行我素,对李德裕的劝告置之不理,让其大失所望,因为这个事件,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7)

《泊秦淮》

在私交上,杜牧却跟朝廷宰相牛僧孺走得亲密,只因为牛宰相也喜欢舞文弄墨,常邀请朝廷的文人雅士到自己府邸吟诗作对,杜牧常常是他的座上宾。

李德裕始终认定杜牧是牛僧孺的同党,所以,在安排职位和任命问题上,一直排挤杜牧,仅仅在长安任职不到3年,杜牧就被打发到偏远地方上任,又一次离开了政治中心,实现人生抱负依然是遥遥无期。

虽然各种人生失意接踵而来,但文人血液里那种骨气依然没有流失殆尽,杜牧一次又一次呐喊,期待用呐喊来唤醒病入膏肓的大唐王朝,所以,在晚年他写出了那首千古绝唱《泊秦淮》,诗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但他的呐喊声如同一支支利箭射进了大海里,变得是那样软弱无力。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8)

杜牧书法《张好好诗》

之后几年,杜牧被反反复复被调职到其它地方和京城长安之间,不过,再也没有进入核心权力层,都是在无关痛痒的职位上耗着。

随着848年牛僧孺去世后,杜牧即刻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官职和薪水被一降再降,甚至到了无法养家糊口的地步。

杜牧好几次申请加薪,或者去外地任职,都没有获得批准。因为在牛僧孺去世后,李德裕一手遮天,任何人想得到一点好处必须经过他的同意。

杜牧终于清醒了!

这次,杜牧终于看清了大唐王朝以及李德裕的真面目,面对这些,他如同螳螂挡车,根本无法改变什么,他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也让自己的抱负自生自灭。

唐代杜牧(唐代大诗人杜牧风流倜傥)(9)

今日的长安樊川

此时此刻,杜牧的心累到了极点,决定再一次回头,永远逃离官场这个是非之地。

如果说835年杜牧第一次选择回头,是他厌倦了浪子生活,为实现自己人生抱负而为,那么,这一次选择回头,还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安抚自己那颗受伤的心而回头。人生不仅仅有理想,还有诗意栖居。当他明白这些,他具有了放下一切的心态。

于是,在850年秋季某天,杜牧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把祖上留下的樊川别墅重新修改一番,决定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精神家园,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偶尔,再邀请几个文友来这里喝喝茶,叙叙旧,作作诗,岂不美哉。

但这样的好日子仅仅过了两年,杜牧就离开人世,让世人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