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他的收藏
王世襄都不敢自称收藏家
马未都也都望尘莫及
启功说他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就是近代收藏第一人
|
张伯驹
有人叹息说:
这样的收藏大家中国再也不会有了。
说起张伯驹,大家也许未曾听过。
可说起鼎鼎大名的真人版民国F4,你就不可不知了。
这四位民国花美男,每一个都大有来头,他们凭借超高的颜值和才华,成为姑娘们心中大撩特撩的芳心纵火犯。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是谁?
民国四公子 图自/网络
一号主人公 · 溥仪的堂兄——溥侗
二号主人公 · 袁世凯之子——袁克文
三号主人公 ·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
四号主人公 · 银行家之子——张伯驹
从皇族到贵族再到财阀,他们从出身起,即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在丛碧山房留影 图自/网络
图中这位怀抱黑猫,与一袭黑色长衫融为一体的翩翩公子,即是我们今天要扒的主人公——张伯驹。
公子世无双,7岁入私塾读书,9岁就能写诗,他是先生眼中的神童,13岁时他和袁世凯的儿子们一起上最前沿的学院。
长大后,因为厌烦从政当官,他就在家躺平,过上了读书、写诗、作画、看戏、唱曲儿的“纨绔”生活。
张伯驹·兰石书法 图自/日本横滨2017年夏季拍卖会
29岁那年,张伯驹在家附近的琉璃厂闲逛,突然在一家古玩店中,一幅“丛碧山房”的横轴深深吸引了他。
他断定那是康熙皇帝的手笔,于是,想都没想就花了1000两黄金将其买下。
不懂鉴定的他,在从小耳濡目染中,凭借直觉斩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收藏。
因为喜爱“丛碧”二字,他将自号也改为“丛碧”,住的宅院也叫“丛碧山房”。
清康熙·丛碧山房横轴 图自/网络
此后,收藏成趣的他,成为北京各大古玩店里的常客,因为出手阔绰豪爽,周围的古玩商都爱与他打交道。
可他的母亲却经常吐槽他: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只知道花钱买字画。
为此,他的父亲为他在自家银行中,安排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他开始频繁往返北京上海两地。
因此,为他的收藏爱好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视野。
唐 李白真迹·《上阳台帖》 图自/网络
少年时,他是姑娘心中的白月光,老年后,他成为无数藏家心中不老的神话。
如果只是公子哥,那么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何足挂齿?
可他将书画收藏做到了极致,甚至将他个人的情感与命运也牵扯其中。
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 图自/网络
张伯驹收藏的书画,不贪多只求精,只要是他认准的书画即使再珍稀,他也有一掷千金的决绝。
为此他曾自言道: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制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
故宫·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图自/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他给故宫送出了一份量惊人的礼物——8件国宝级字画。
他们分别是:
晋代·陆机的《平复帖》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宋代·范仲淹的《道服赞》
宋代·杜牧的《张好好诗》
宋代·蔡襄的《自书诗卷》
宋代·黄庭坚的《诸上座帖》
宋代·赵孟頫的《千字文》
宋代·吴倨的《杂书诗集》
范仲淹《道服赞》
赵孟頫《千字文》
黄庭坚《诸上座帖》
这八幅画作,任意一幅都能成为国之重宝。为此,国家奖励了他20万奖金,而他分文未收,只留下了一张单薄的褒奖状。
后世人称:为人不知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
故宫颁发给张伯驹的褒奖状 图自/网络
此后,他出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为填充馆藏,他又将自己收藏的近30幅字画无偿捐给了吉林省博物馆。
其中,就有南宋·杨婕妤的《百花图》,那是我国现存最早女性画家留下的手笔,除此之外还有宋拓《九成宫醴泉图》、明代·薛素素《墨兰图》等珍贵书画。
宋拓《九成宫醴泉图》 图自/网络
南宋·杨婕妤《百花图》 图自/网络
张伯驹的一生收藏了中国历代名迹共118件。
而书画之下的他,却比文物更有趣,比国宝更珍贵。
很少有人知道,在动荡波折的近代,他为收藏这些字画从家财万贯到家徒四壁,甚至到生命都遭受到了威胁。
图自/网络
1936年,张伯驹因为一幅被溥心畲卖掉的画而耿耿于怀。
那是一幅唐代韩干的《照白夜图》,后经古董商卢芹斋卖给了英国人,现在这幅画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让国宝流失国外,是张伯驹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韩干《照白夜图》 图自/网络
与此同时,溥心畲手中还有一幅现存最古老的字帖——隋代·陆机《平复帖》。
为了防止国宝再一次流出国门,张伯驹下定决定花费了20万元买下这幅真迹。
未曾想过,这幅画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陆机《平复帖》 图自/网络
五年后的一个普通的日子,张伯驹在上班路上突然被匪徒绑架,绑架者是惦记着《平复帖》的日本人走狗——汪精卫。
他们向张伯驹妻子潘素,索要300万元现金,不给钱就撕票。
而此时的张家,早已经济拮据,无力回票,因此有人怂恿潘素将《平复帖》卖给汉奸,以救夫命。
紧急关头下,张伯驹却告诉潘素: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所藏古代书画赎身...
陆机《平复帖》 图自/网络
后来,潘素与绑匪谈判未果,张伯驹被足足关了八个月,才被艰难获救。
有惊无险的张伯驹因为捍卫国宝,获得上海人民的一致好评,而他本人却因此事心有余悸,不久后,就带着潘素举家逃离上海,前往西安。
一路上,为防止《平复帖》被抢走,夫妻二人设法将画缝在被子中,一路用心呵送,这幅字帖才保以周全。
陆机《平复帖》局部 图自/网络
1947年,张伯驹与意气相投的王世襄交往甚密,当王世襄委婉提出想一览《平复帖》的真迹用做研究时,张伯驹爽快回应:你一次次来我家看《平复帖》太麻烦了,不如回家去仔仔细细地看。
就这样,他将视为生命的《平复帖》交给王世襄看了一个多月。
正因如此,王世襄写出了权威考证论文《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图自/网络
同样为防国宝流失国外,让张伯驹付出惨痛代价的,还有展子虔的《游春图》,他不惜卖掉价值上亿的祖宅,也要守护属于中国人的国宝。
张伯驹一生致力于收藏,面对国宝流出,当仁不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国宝留住。
面对朋友,却慷慨大方,气度不凡,这样的大家风范,世间鲜有。
中年时期·张伯驹 图自/网络
上世纪70年代,他被打上“现行反革命”,这位本该富贵一生的贵公子,晚年却过得十分清贫,八旬老人,无粮票、无户口,仅靠亲戚朋友接济度日。
王世襄曾回忆道:在1969年到1972年最困难的3年,我曾几次去看望他。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20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
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老年时期·张伯驹与妻子潘素 图自/网络
某日,画家黄永玉,在餐厅偶遇张伯驹老人,写下了一篇短小的散文,记录在《比我还老的老头》里:
“忽见伯驹先生蹒跚而来,孤寂索寞坐于小偏桌旁。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四片,果酱小碟,黄油小二块。先生缓慢从容品味。红菜汤毕,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手巾一方,将抹上果酱及黄油之四片面包细心裹就,提小包自人丛缓缓隐去。余目送此庄严背影,不忍他移,半月后,惊闻伯驹先生逝世。”
黄永玉·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 图自/网络
情景中,黄永玉只是在一旁静穆注视着,没有前去打扰,应是不忍,也是敬重。
后来黄永玉,曾对他的小女儿说道:张先生一生喜爱人间美好食物,尝尽世上甜酸苦辣,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忍辱不惊,居然喝此蹩脚红菜汤,真是大忍人也!
晚年也经常撸猫的可爱老人 图自/网络
这位一生致力于收藏书画的大藏家,生于富贵,却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长年一袭长杉,喜爱撸猫。
在那个唯有魏晋时期可以比拟的乱世之中,张伯驹以一己之力为国家保留了无数瑰宝,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藏”。
其实,还有许多像张伯驹这样舍生为国的收藏大家,如:让国宝回国的启功、抢救文物的沈从文、贡献毕生所藏的叶义。
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始终保守着一代文人的风骨。
只是,世上再无张伯驹,中国最后的贵族,也不会再有了。
愿每一个身处囹圄的人
都能守有一颗赤子之心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海报: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