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刘备的儿子,三国时期蜀国的第二任君主,有关他为世人所熟知的两个典故,一个是“赵云抱幼主七进七出”,另一个则是略带贬义的“乐不思蜀”,因有忘本之意;前者虽同为故事主人公但尚且年幼,无从叙述,后者丢国弃家,为明哲保身寄人篱下而为后人所不耻,

阿斗是真的乐不思蜀吗(扶不起的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1)


时至今日,我们仍把“乐不思蜀”看成一个贬义词,由词语背后的典故,对刘禅的评价也引发出了不少的讨论,那么刘禅这种做法对不对呢,个人觉得,刘禅本身这个人不是什么弱智,以结果导向来看,稳坐皇位42年,终得善终,也保全了蜀国百姓,这不是一个庸人所能做到的

阿斗是真的乐不思蜀吗(扶不起的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2)


所以其实从做人的角度,阿斗是较成功的,至少不笨,中庸,不能因为他没能完成伟业而冠以弱智;时势造英雄,成王败寇,怪就怪在他出身于帝王之家,而自己可能没有过人的雄才伟略,最终结果也是成为吴国俘虏,更在与吴王谈话中,口出金句,流传至今,成为笑柄

阿斗是真的乐不思蜀吗(扶不起的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3)


其实当时的客观条件要想统一恢复汉朝基业基本是没可能的,历史的车轮往前转,更凸显了阿斗的无作为,起点高,被寄语的期望就高,可人家偏偏顾大全抛忠义,换做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呢, 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