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养殖是近几年才陆续发展起来的,土鸡投资少,设备简陋,养殖方式灵活多变,因此土鸡的管理也有自己的特点。

育雏期前十天管理需要重点做好下边5点:

1 温度管理。

土鸡在育雏过程中,加温的方式主要是火炉,保温灯为主。这样的加温方式,鸡舍温度分布不均匀,远离热源的地方,鸡舍温度低,靠近热源的地方,温度高。一个鸡舍的温差相差5摄氏度都很正常。鸡舍温差大,鸡雏很容易出现腹部受凉,拉稀的情况。

这种鸡舍,一定要提前把鸡舍预热充分,同时育雏时候,不要去刻意看温度计的温度,鸡舍温度分布不均匀,一定要看鸡雏的分布情况,进行加温或者降温操作,如果鸡舍温度不够,雏鸡卵黄吸收不彻底,抵抗力弱,而且沙门氏菌更容易爆发,雏鸡死亡率上升。

雏鸡如何养殖才能提高成活率(雏鸡想要提高成活率)(1)

2 饮水。

病从口入这句话适合所有的品种的鸡,土鸡也不例外。土鸡养殖数量都比较少,前期采食量少,可以给雏鸡喂凉白开,这样对雏鸡的肠道保健比任何药物都好。饲喂凉白开这个细节,以前在白羽肉鸡中都在使用,只是随着现在养殖规模的扩大,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直接换成“生水”,但是土鸡养殖完全可以延续凉白开育雏的方案。

雏鸡如何养殖才能提高成活率(雏鸡想要提高成活率)(2)

3 沙门氏菌。

土鸡孵化的种蛋多数来自农村收购或者自己留种鸡的产蛋,这些种鸡没有经过严格的防疫管理,垂直传播性疾病严重,最常见的就是雏鸡沙门氏菌。育雏第一周一定要用少量抗生素来预防沙门氏菌的爆发。

4 营养过剩。

土鸡是小众养殖,品种众多,每个品种生长速度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不同,这个时候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不同。现在土鸡育雏前一个月,都是用肉鸡或者蛋鸡全价料。这些饲料营养是根据肉鸡和蛋鸡的生长特性生产的,但是这些营养对土鸡来讲,太过丰盛,很难完全吸收。大量不能被吸收的粗蛋白,会加重土鸡的肾脏负担,外在表现就是“糊肛”加重。因此土鸡育雏前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碎玉米来降低饲料蛋白,减少雏鸡的消化道负担。

雏鸡如何养殖才能提高成活率(雏鸡想要提高成活率)(3)

5 腺肌胃炎和球虫。

腺肌胃炎是育雏前10天必须预防的疾病,这个不分品种不分区域。这个病会影响雏鸡的采食量,产生生长抑制,鸡雏大小不均,影响最终的养殖效益。

球虫主要是指小肠球虫,一般在雏鸡7~14日龄之间高发,根据育雏模式和场地环境不同,发病早晚有变化,一般地面平养的鸡发病早些,笼养或者网养发病率低些。养殖户可以根据雏鸡具体情况,在7日龄,10日龄,14日龄这三个点进行针对性预防。

雏鸡如何养殖才能提高成活率(雏鸡想要提高成活率)(4)

小结:

看似简单一个土鸡育雏,想要保证成活率和鸡雏的健康度,养殖户也是需要下功夫的,不能随便将就。否则育雏期间虽然鸡雏没有大毛病,后期的鸡也会很难养。

点击下方加入圈子,学习更多养鸡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