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这句话的意思是,端着一只杯子,不断地往里面倒水;杯子满了,也不停止,不如适可而止。

通俗的解释很好理解,意思也很浅白,一个人往杯子倒水满了还会继续倒;除非他在玩或者是傻子,一个正常人绝对不会这么做。

这一件小事,一个正常人谁都能够看清楚,弄明白,但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着类似的事,就不是谁都能够把握得住的了。

南怀瑾先生解释,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对天道自然的法则有所认识,那么,天赋人生,已够充实。

善于利用生命中原有的真实,应对现实生活,就能够优游余裕而知足常乐。但是,如果忘记了原有生命的真善美,任欲望膨胀,希求永无止境的满足,那么,必定会招来无限的苦果。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

01

有一户贫苦的人家,平日靠编制芦苇维持生活。

一日,他的儿子上山途中发现一枚价值连城的珠宝,便拿回了家中。

哪知,父亲看到后,大惊道:“这珠宝乃是九重之渊那骊龙口中的宝物,如果被它发现定会被生吞活剥,我们还是尽早归还,以免惹祸上身。”

儿子认为只是父亲胆小怕事而已,难得自己有这么值钱的珠宝,怎能就这样还回去。

怎料父亲话音刚落,骊龙便寻到了这里。将他们本就破烂不堪的草屋夷为平地,一家三口葬身龙腹。

高飞之鸟,死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盲目地贪求,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2)

有一则《新编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的人生演绎,读来发人深思。

一个小孩子听到过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妈妈告诉他,爸爸就是家里的乌鸦,每月给家中寄钱,就像乌鸦叼起的小石子,一颗一颗,攒多了,家里就有水喝了。后来,爸爸在矿上出事了,妈妈就变成了攒小石子的乌鸦。他长大了,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爸爸生前工作的煤矿,几年后,他当上了矿长。

他不满足每月的那几颗“小石子”,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窑。肥水不流外人田,小煤窑日渐壮大,灾难降临了,他工作的煤窑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发生了大规模的冒顶事故,工人伤亡惨重。

作为事故第一责任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在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被重判死刑。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3)

 对讲机里,他流着泪说,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扯大,吃尽了苦头。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临走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儿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但是乌鸦着急了,它是只性急的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涨高。乌鸦飞到别处,捡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进瓶里。结果,“砰”的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回荡在整个死囚室。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4)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锋芒尽显,本已金玉满堂却不仅不懂得藏拙,而且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想做到功成身退谈何容易?正所谓否极泰来,祸福相依,放眼古今中外,历史上长盛不衰的有几人?

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却也含有引发祸水的因素。老子用朴素的辩证法的道理,指出了进退、荣辱、正反等互相转化的关系,否则便会招致灾祸。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5)

02

一只饥饿的狗无精打采地走在路上,从早晨到现在,连一点儿面包渣都没找到,肚子干瘪干瘪的,两只耳朵也无力地耷拉着,着实可怜。

突然,另有一只小狗嘴里叼着一块肉骨头出现在它的面前,饥饿的狗真是喜出望外,铆足了劲冲着小狗狂吠,接着恶狠狠地向小狗扑过去。小狗吓出了一身冷汗,丢下骨头仓皇逃走了。

抢到骨头的狗为了能独享美餐,决定寻找一个安全、偏僻的地方。它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清澈透明,它禁不住小心翼翼地向河中看了一下。这一看可不得了,原来水中也有一只狗,一样叼着一块肉骨头,也在瞪着大眼睛瞧着它。

 贪心的狗心想:“这只狗长得傻头傻脑的,一副饿死鬼的样子,它怎能配吃这么大一块肉骨头呢?我一定要把它嘴里的那块骨头抢过来不可,那样吃起来多过瘾啊!”

 想着想着,它再也忍不住了,忘记了自己站在河边,嘴里正叼着骨头。它张开嘴,想故伎重演,用它的叫声吓走那只狗。不料,它还没有叫起来,嘴里的肉骨头就掉到河里去了。

骨头掉到了水里,打碎了饿狗在水里的倒影。贪心的狗眨巴眨巴眼睛,哪里还有什么傻狗和骨头?

这个故事或许大家早已听过,但人总在不知不觉中犯了与这只狗同样的错误。对于已经拥有的不感到满足,贪婪地想索取更多,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原有的美好事物,还不正是我们人性中表现出的常态吗?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6)

03

人生在世,争得无非是两样东西,一是争气,一是争利。争气,值得,但不可太盛;争利,无尽,永远没有满足。名利皆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其放纵欲望,不如享受生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与世无争,自寻解脱。

收敛欲与念,深藏功与名。正因为很难做到,我们才应努力去悟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的精髓。

记得小时候削铅笔,刚开始我总想削成最尖的,结果往往折断。这给了我很深的教训,以后再削铅笔,我都会适可而止,不求最尖了。

世人往往忽视这一点,凡事总是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应量力而行,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天道忌盈,业不求满”的真义。

 从生活的积极意义来讲,不强求是获得心灵快乐的一种方法。一个奢求太多的人,体验不到幸福的滋味,因为他的眼睛总是盯着实现不了的东西。自己明明是条小蛇,却妄想一口吞下一头大象,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做人做事都会急功近利,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等被大象踩在脚底下时,才蓦然醒悟,可惜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我们做事不要做得太满了,要给自己留点余地,人不仅仅是要做事,还要享受生活呢,还要陪家人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这样,人生才从容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