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有过口腔溃疡的经历;

它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有时候疼起来真要命,让人是喝也喝不好,吃也吃不香。

如果经常反复发作,那是真难受。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疳”、“口疮”、“口糜”范畴;

口疮虽生于口,但中医认为口为脾窍,舌为心窍,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口疮的发生实则与五脏关系密切。

来自一个口腔溃疡患者的忠告(一个差点误治的口腔溃疡案例)(1)

轻度的口腔溃疡一般不必用药,一到两周便可自愈;

最让人头疼的是那种反反复复发作,长年不愈的慢性口腔溃疡;

不仅会影响饮食、说话等,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还可并发口臭、便秘、头痛、恶心等症状,令人苦不堪言。

前阵子我接诊了一个口腔溃疡的大姐,本人不才,差点就医治失败了[捂脸][捂脸]

案例分享

45岁的南宁大姐,口腔溃疡几十年。伴有便秘,口渴,长痘,怕冷,舌苔偏厚。

根据她的症状,我一开始以为是湿热导致的,给她用清热祛湿。

吃药半个月,便秘、痘痘、口渴都改善了,但是一边吃药,一边发作口腔溃疡。

于是我调整思路,不再清热,反而用我自己改良版的《陈士铎引火汤》,引火归元,没想到7天口腔溃疡就好了,而且挺长时间没有复发。

来自一个口腔溃疡患者的忠告(一个差点误治的口腔溃疡案例)(2)

大家看到这估计觉得纳闷,口腔溃疡不是由上火引起的吗?怎么不清热反倒好了呢?

其实,上火也是分实火和虚火的。

如何分辨“实火”和“虚火”

实火引起的口腔溃疡一般不经常发生,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不适当的进补或脾胃湿热等;

溃疡红且疼痛较重;

这种情况可适当吃些中成药进行清热解毒,注意饮食清淡等。

而长期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主要虚火引起的,要么阴虚要么阳虚;

怎么判断呢?

简单来说,阳虚怕冷,阴虚怕热。

来自一个口腔溃疡患者的忠告(一个差点误治的口腔溃疡案例)(3)

治疗口腔溃疡,首先要分清楚实火虚火,还要搞清楚阳虚阴虚;

如果本来是阳虚引起的口腔溃疡,你一直清热泻火的话,只会更伤阳气。

阳虚型口腔溃疡怎么办

像门诊的这位大姐,常年口腔溃疡 怕冷,多数属于阳虚型溃疡(也可以叫上热下寒)。

我怀疑她以前不少用寒凉清火的药,可谓是饮鸩止渴。

阳虚型溃疡多数是内寒太重,逼虚弱的阳气向上浮动,不能归根(肾)。

阳气上浮,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造成口腔溃疡。

这时候用苦寒的药,把本身已经虚弱的阳气消灭,人的体质只会越来越差。

溃疡可能会一时好转,但是长期反复发作,痛苦不堪。

来自一个口腔溃疡患者的忠告(一个差点误治的口腔溃疡案例)(4)

此时必须用引火归元之法,把上面虚弱的阳气,引回肾之根本。

才能解决她上热下寒的问题,而且可以做到长时间不复发。

即便复发,仍旧照药方吃药,也可以很好控制。

➤ 引火归元有妙方

我给她用的引火汤,便是滋补肾水,引火归元的一道常用方,出自陈士铎的《辨证奇闻》。

本方组成:熟地黄,麦门冬,五味子,巴戟天,茯苓。

来自一个口腔溃疡患者的忠告(一个差点误治的口腔溃疡案例)(5)

熟地黄为君药,可以填精补髓,大补肾水;

麦门冬和巴戟天为臣药,巴戟天补肾助阳,引火归元,相当于向导,性味甘温,既不助火,又不耗水;

用麦冬养阴清热,可以“泻肺中之伏火”;

以五味子和茯苓为佐药,五味子能收能补,既能收敛浮火,又可以补肾阴;

茯苓则可以健脾祛湿。

这个方子,原本是用来治疗阴虚火旺的。

所以方子里两位主要的材料,熟地和巴戟天,比例是3:1。

但是我改良了一下,把熟地和巴戟天的比例调成1:1甚至1:2,反过来也可以治疗阳虚虚火的体质。

事实证明,确实效果不错,我在临床上使用也比较多;

当然,前提还是要辨证准确。

注:本文已被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邱医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