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南航桂林空难,又称“桂林空难”、“中国南方航空3943号班机事故” 、“1992年南方航空B737阳朔撞山空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992年广西桂林1124空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992年广西桂林1124空难(1992年南航桂林空难)

1992年广西桂林1124空难

92南航桂林空难,又称“桂林空难”、“中国南方航空3943号班机事故” 、“1992年南方航空B737阳朔撞山空难”。

1992年11月24日,南方航空公司执行广州——桂林的CZ3943航班,在向桂林机场正常进近过程中,高度突然下降,在阳朔县杨堤乡土岭村撞山粉碎性解体。这是中国民航历史上第二严重的事故。坠毁飞机的机型为波音737-31B,这是波音737-300型飞机第三次发生坠机事故,也是历来涉及737-300型客机的第二严重的事故(仅次于2004年闪光航空604号班机空难 )。

新中国建国以来,在桂林奇峰岭机场这个地方发生了3起重大事故,导致264人死亡,全国重大事故13.6%发生在桂林发生,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全国运输航空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的20%。可是同期桂林航班不到全国的1%,而且三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地点出奇的近,相距不足40公里。

飞机07时17分从广州起飞,航线飞行高度7000米。07时41分进入桂林指挥区。07时42分,飞机报告预达桂林时间07时55分。07时46分,飞机报告高度4500米,距桂林机场25海里。07时50分45秒,飞机请求高度2100米通场加入三边,塔台回答“可以”。07时50分49秒,飞机回答明白,此后便失去联系。

11月24日早7:54分左右,飞机以近乎自杀式俯冲的姿态坠毁于距离桂林奇峰岭机场约32公里处的阳朔县杨堤乡附近的天马山中。

10时开始,桂林驻军、武警桂林支队、桂林市公安局以及181医院医护人员约1000人赶往现场救援。空难地点方圆15公里被封锁,禁止无关人员出入。事故现场非常惨烈,飞机残骸破碎成碎片,最终只收集到了2吨残骸,不足飞机重量6%,且没有一具完整的遗体。

事故调查:11月25日上午10时50分,飞机“黑匣子”在天马山附近的丛林中被找到,但是由于冲击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9时15分,“黑匣子”被送往上海鉴定和破译,同时搜寻到了飞行记录本和9段数据带。民航部门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同时,还邀请了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美国波音飞机公司、CFM国际公司的9名专家到桂林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查,并与中国专家交换了意见。

事故原因:阳朔空难的黑匣子由飞行记录器和座舱交谈记录器两部分组成,通常是了解空难发生原因的唯一线索。因而对阳朔空难的黑匣子的要求很苛刻,必须经受得起高温、高压、爆炸、震动而不损坏, 所以其牢固性可想而知。然而,在11月25日上午10时50分找到的黑匣子却破损严重,内外两层均被撞开,虽经专家竭力破译,仍然不完整,空难原因的重要依据不足。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发展,11.24空难的原因才透过网络有所披露。

一个是未经证实、由半正式渠道流出的的“官方结论”,称事故由机械故障和机组处置不当造成:

飞机下降时,右发自动油门因故障未能随动,导致两台发动机推力不均,飞机开始向右滚转 ,但机组直到飞机右坡度达到46度才有所察觉,但处置错误,竟然向右修正,加剧滚转。当飞机滚转至168度将要倒扣时,机组还猛烈拉杆,使飞机加速俯冲撞山。

1993年之前,国内几乎看不到关于安全事故的报道,所有的安全事故只是根据行业和官阶进行“内部传达”。数十年间只有两起重大安全事故被公之于世,其一是“渤海二号”事故,其二是“桂林空难”。1993年,桂林市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39111人次,比1992年下降13.7%。

桂林空难促使了广州市新白云机场的建造,广东省要求民航部门成立选址筹备工作组,选址方案必须在1993年1月23日前向广东省委汇报。新机场的选址工作于1992年12月开始进行。1993年3月,由“广州新机场场址考察专家组”进行技术论证并提出书面意见。同年5月,广东省政府与民航总局联合上报《关于迁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请示》。随后,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接受白云国际机场当局的委托,于1995年完成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6月民航总局及广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关于上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2004年5月18日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