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新冠疫情爆发已经 1 年了,一个个已治愈的数字曾让我们感到欣慰,但我们很少关注到,这些数字背后每一个新冠病肺炎康复者,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
2021 年 1 月 8 日,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新冠肺炎康复者后遗症的调查,调查显示:[1]
63% 的康复者有疲劳或肌肉无力现象、22% 的康复者有脱发、11 % 康复者有嗅觉障碍 ……
除了身体上的后遗症,更令人心痛的是很多新冠肺炎的康复者正在遭受社交孤立、甚至是歧视。
纪录片《新冠康复者的一年》 讲述了杨新运、王彦宝夫妻俩的故事,他们在武汉疫情爆发时均染上新冠肺炎。[6]
在方舱医院治疗时,他们就知道康复后出院别人会害怕自己,自嘲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
亲哥哥之前一直对杨新运很好,可哥哥害怕儿子、孙子被感染,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她。
她也就没再联系哥哥了。
很少哭的大叔看到此处时不禁泪目了,我很难想象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竟因新冠肺炎断裂了。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康复者也面临着以上的遭遇,大叔希望你能和我一起了解下他们的生活。
01
被孤立和歧视的 “新冠肺炎康复者” 有多痛苦?
就像杨新运所说的 “出院后别人会害怕”,很多人认为新冠肺炎康复者仍是危险的、甚至歧视他们。这给康复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一方面,孤立和歧视会使康复者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得抑郁症。[2][3]
新冠康复者陈勇自述说:“康复回家后,没一个人来看我,心门不打开的话,会产生隔离隔阂,有时比得病还痛苦。”[7]
陈勇之前最喜欢看电视剧 《在一起》,而现在他不敢看,每看一集都会流眼泪。
想象一下,几乎所有最亲近的朋友都突然远离你,那种感觉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会有多痛苦。
歧视、孤独不仅会引起情绪痛苦,还会导致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症,甚至自伤、自杀倾向行为。
数据显示, 26% 的康复者有睡眠障碍,23% 的康复者有焦虑或抑郁症。
微博上还曾出现一条康复患者自杀的新闻:
病毒没对他们做到的,孤立和歧视却差点做到。
另一方面,被孤立可能加剧新冠康复者的后遗症。
某些康复者的后遗症非常严重,大叔和你分享两个人的例子:
韩先生之前身体很强壮,可康复后连爬楼都爬不动,即使在家扫扫地也会气喘吁吁;
一位女士的左胳膊肌肉不断萎缩,浑身上下骨头疼。
研究发现,孤独会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破坏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可能影响他们后遗症的康复、并使其容易患其他疾病。
02
孤立和歧视,或许因我们的大脑 “太懒”?
从历史长河来看,每当传染病过后,都会引发大众对治愈者的孤立和歧视,麻风病、霍乱、流感、SARS、艾滋病…… 无一例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太懒。
提到 “湖北人”、“石家庄人“、 “新冠肺炎治愈者”,你有没有本能地产生保持距离的想法?
这些一个个名词,便是一个个标签。当被贴上这些标签时,就很容易受被孤立和歧视。例如,大叔的一位哥们在武汉读的大学,虽然人早已不在武汉,但电话号码依旧是武汉号。所以,他在疫情期间网购的物品,经常被镇里的快递点拒绝配送,每次都要解释很久。
小小的标签,背后蕴含着可怕的杀伤力。可惜的是,我们人类特别热衷于贴标签。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简单来说,贴标签是因为简单方便,让我们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高度危险的环境中,周围可能存在着各种豺狼虎豹,一不小心就会被伤及性命。因此,他们要清楚地区分哪些动物是危险而需要躲避的,哪些动物是无害而可以猎杀的。[4]
这样贴上不同标签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分辨出某种动物是否安全,有利于做出及时适当的反应,规避风险或者趋近利益。
贴上 “新冠疫情康复者” 的标签并保持距离,能帮我们以最少精力做到最大程度的自我保护,可这却伤害了康复者们。
大叔希望从你我开始,停止对康复者贴标签,提醒自己他们是安全的,给他们一些接纳。
03
“新冠肺炎康复者” 该如何面对孤立和歧视?
大叔知道无论我如何呼吁,很多康复者的生活与社交环境依旧艰难。我只能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以下几点小建议:[5]
1.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面对周围人的孤立乃至歧视,康复者可能会觉得是自己不好、自己做错了,例如杨新运所说的 “我们是害虫”。
但这不是你的错,这是病毒的错,这是人性中 “贴标签” 这种本能的错。
提醒自己 “这不是我的错,我无需承担不属于自己的错误”。
2.找到相互支持的小群体
康复者被孤立和歧视的整体环境,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愿意接纳和理解康复者。
康复者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人或团体。比如康复者可以组成相互帮助的的团体,分享彼此的经历与情感,给予彼此支持。
3.做一些热爱、感到快乐的事情
康复者陈勇每天坚持浇花、唱京剧,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缺乏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多做些喜欢的事情,帮自己保持每天的好心情。
4.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你觉得心理状态需要调整,甚至产生了焦虑、抑郁症,可以找专业咨询师帮助调节。
心理和身体,都需要被爱护。
即使周围人可能还会孤立你,但要相信你始终值得被爱、被好好善待,值得幸福而精彩地生活。
04
我们能为 “新冠康复者” 做些什么 ?
消除偏见、停止孤立听起来很难。
其实从你我开始,学着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就能带来改变。
大叔先和你分享个 SRAS 康复者武震的故事。[6]
武震 2003 年染上非典,康复后两侧股骨头坏死。
她早就准备和男朋友结婚,男朋友始终说工作忙、没时间看她。
武震身体恢复,终于能骑自行车到男朋友单位了,男朋友没见她就让武震回家了。
不久他们便分手了。
武震在采访时说 :“我望着那些楼房的一盏盏灯,如果哪一盏灯是为我亮着的,该多好。可没有 ……”
这是一种何等的绝望啊!
幸运的是,她找到了那盏灯。
2017 年 10 月她结婚了,之后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回家时,她常常能看到厨房的灯是亮着的,老公正在做饭。
她说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 有一盏灯是为她亮着的。
带给武震理想生活的老公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把武震当个正常人看待。
SARS 康复者、新冠肺炎康复者、艾滋病患者、抑郁症患者,乃至未婚的大龄青年、丁克人员等等都会被贴上标签,受到不同程度的偏见、孤立、歧视。
作为旁观者,我们没办法强行改变每个人,要求他们去理解接纳被歧视者。但如果我们遇到被歧视的一员,可以试着多亲近、了解他们一些。
在采访新冠康复者杨新运和王新宝夫妻时,他们对采访人员说 ”你们是第一个敢和我们一起吃饭的人,你们不怕我们么?“,脸上却写满了喜悦和满足。
我们像正常人一样地对待他们,哪怕一起吃顿饭、给他们个拥抱,就可能给他们带来温暖与欣慰。
只需试着做这么一点而已。
祝你身心愉悦,世界和我爱着你 ~
- The End -
References:
[1]Huang, C., Huang, L., Wang, Y., Li, X., Ren, L., Gu, X., ... & Cao, B. (2021). 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2] LeRoy, A. S., Murdock, K. W., Jaremka, L. M., Loya, A., & Fagundes, C. P. (2017). Loneliness predicts self-reported cold symptoms after a viral challenge.Health Psychology, 36(5), 512.
[3]Krieger, N. (2000). Discrimination and health. Social epidemiology, 1, 36-75.
[4]巴斯, 哲宏, 倩, & 晏. (2007). 进化心理学 : 心理的新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Coping with Discrimination.
[6]纪录片:《新冠康复者的一年:失眠、孤独、自嘲是害虫》
[7]纪录片:《新冠重症康复者陈勇自述:和妻子闯过鬼门关,活得更坦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