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小孩专注力培训靠谱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孩专注力培训靠谱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玩具刚玩儿了一会儿就腻了、写作业的时候坐不住、上课的时候直走神儿……几乎每个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困扰。有机构从中发现商机,针对性地推出了专注力提升培训班,不少焦虑的家长被此裹挟,经过“专注力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洗脑后,重金买下课程,以为自此便掌握了推动孩子走向学霸之路的通关密码。
心理专家表示,专注力的发展与儿童大脑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是否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因人而异。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养对孩子关注力提升的效果更持久。此外,简单地把所有问题推给“专注力不足”,很有可能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真正帮助。
【调查】
免费测试误导家长“对号入座”
上周末,记者来到一家专注力提升培训机构咨询。听闻记者的来意后,工作人员立即表示,可以为孩子进行免费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老师再为孩子安排相应的课程。针对未满5岁的孩子,机构会通过游戏等方式,从孩子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5个方面进行测评,从而针对性安排感统课程。“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好,是因为前庭觉发育得不好,而我们的感统课程可以直接刺激孩子的前庭觉。”工作人员解释。5岁以上孩子则要在机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份书面测试。记者还电话咨询了多家机构,这些机构均表示,可以为孩子安排免费的专注力测试。
记者注意到,在提供咨询时,机构工作人员的话术中暗含玄机,他们多会进行一些有倾向性地引导,“孩子是不是做事情没有长性?”“平时是不是有一些走神儿的表现?”“做作业的时候是不是坐不住?”得到肯定答复后,工作人员便得出笃定结论,“这是典型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表现。”有家长向记者吐槽,自己报课时就是中了这样的“圈套”。瑶瑶妈妈是在商场逛街时被机构工作人员拉去做了测评,“我当时一听是免费的,就想着看看自己孩子是什么水平。结果听完了工作人员的介绍,觉得孩子条条中招,如果放任不管,感觉孩子以后的成绩就没救了。”于是,瑶瑶妈妈一冲动,直接花了2万多元购买了120个课时的课程包。
还有机构提供了面向家长的测评表,测评的提示中也有倾向性的暗示。比如某机构的一份家长测评表提示,为自己孩子评分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减轻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则以更严重的场景为准。
高科技培训主打“游戏化练习”
记者走访发现,专注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大致分为两大类:传统类的练习以及主打高科技的“脑波反馈训练”。
在朝阳区一家培训机构,墙上显著位置展示着专注力培训的训练项目及孩子们的训练成果。“你看这是在圆圈中间划一道横线的练习,孩子最初来的时候,要么线画不直,要么没法把线画在圆圈的正中间;几节课训练后,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工作人员比较着两张画满圆圈的纸的异同,向记者解释。除了划线练习外,墙上还贴着穿线项目、找影子、舒尔特方格、找数字、快抄等练习内容。透过教室窗户可以看到,教室内还配备了平板电脑、耳麦等设备,“我们还会有专门的模块训练孩子的听能力。”不少家长反馈,这种训练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个课程包上完,孩子行为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也有专家表示,这种练习方式较为枯燥,且机械重复,对孩子的发展并不一定有什么好处。
一家主打高科技的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机构会使用先进的仪器对孩子进行全脑测试,判断孩子各脑区发展情况;然后通过高科技的设备对发育薄弱的脑区进行针对性地提升。参加这类课程培训时,孩子要戴上头带,并在头上贴上电极。“我们的设备可以把对应脑区的数值读取出来,然后以直观的画面反馈到电脑屏幕上。”工作人员举例,“您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游戏化的训练……比如,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很集中,屏幕上的赛车就会走得又快又稳。通过这样的提示,使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增强和改善。”记者查询发现,业内专家对此项技术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
“注意力训练师”培训也成了生意
专注力培训机构的师资如何?记者发现,机构的老师资质并不透明。很多机构声称自己的老师都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并且接受了机构内部的专业培训。记者要求查看相关证明时,对方则称不方便提供。也有机构在平台上公布了师资团队,但是详情只有老师的姓名及毕业院校;且从毕业院校信息来看,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具有机构所声称的专业背景。
也有机构表示,机构内授课老师为专业的“注意力训练师”。而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该职业资格并未被收录其中。记者注意到,获取“注意力训练师”资格证已经形成利益链条: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注意力训练师”,培训“训练师”的机构比比皆是,宣传口号也极具蛊惑力,将其形容为“21世纪黄金职位”,报考对象为“有志于儿童感统培训的各界人士”。一家机构坦言,机构内的“注意力培训师”接受的仅为自己本机构内的培训,“所有老师都会经过总部统一培训,每周也都会有培训。”
【分析】
“三分钟热度”由发育特点决定
“我们不能把所有‘坐不住’的表现都简单地归因于孩子的专注力不足。”资深心理咨询师许玉玲说,有的孩子天生好动,这是由其气质类型决定的;而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就是其很难改变的“本性”。“家长会明显感觉到,这部分孩子坐不住、静不下来。其实这并不是他专注力的问题,他们天生活动量大,需要足够的户外运动,需要充分‘放电’。”许玉玲说,孩子的气质类型是中性的,并没有优劣之分,作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还有的孩子“坐不住”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许玉玲就曾接触过很多类似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做沙盘游戏时要频繁地跑出去确认妈妈是否还在,很难安心地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在许玉玲看来,对于孩子“坐不住”的表象不能一刀切,要小心辨别,否则可能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帮助。
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利看来,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三分钟热度”或许才是常态,这是由大脑本身的发育特点决定的。她介绍,孩子生来具备专注力,其发展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儿童在0岁至6岁,大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孩子要通过无限的探索和发现,建立广泛的神经环路。”此外,她指出,孕期、家庭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亲子互动模式等因素也都与孩子专注力的发展有关。
【建议】
家长可将专注力训练放在日常
张兴利认为,孩子有机会练习“我要注意”“我想注意”尤其重要,也就是说,对孩子专注力进行“训练”是有必要的,但是并不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兴利团队曾做过一项面向4岁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早期精细动作好的孩子,后来专注力相对较好,后期智力水平也更高。“手巧和心灵相互促进。”因此,洗抹布、拧抹布、擦地、拿东西等这样的小事儿,对孩子的专注力培养也有一定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手的力量、抓握、手指的精细动作都能得到锻炼。”此外,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专注力发展的环境,合理控制孩子的玩具数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许玉玲提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专注力提升训练时,还是要怀抱着爱和情感,不要为了训练而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背后是有情绪和内驱力在起作用的。”她表示,只要方法得当,提升训练也可以变成有趣的亲子互动。比如,亲子共读、迷宫游戏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她同时提醒,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断,让孩子意识到“我是时间的主人”。
张兴利也提醒,如果怀疑孩子是出于病理性的原因导致专注力低下,家长要通过专业规范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