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变成全网热词,起源于某博主发布的微博:碰到一家人出门旅游,经历了行李全部被退回,竟然没人紧张和生气,而是重新安排好继续开心聊天。

这份淡定和从容、波澜不惊的态度和处事风格,网友赋予了一个词“松弛感”。现在各种压力让人疲于应对,“内卷”成为新常态。成年人,甚至是孩子,无论心理还是身体上都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松弛感”既不是强调“对抗”,也不是鼓励彻底放弃的“躺平”,而是为无处宣泄的复杂情绪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松弛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推崇。

松弛感的近义词是自信、积极、放松、安全感。

反面是紧绷感,与焦虑、紧张、精神内耗、内卷有关。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松弛感呢?

有松弛感的人(松弛感离我们有多远)(1)

要不断增长自己的智慧

举重若轻,曾经有一位老师跟我讲过:要想轻松的舀出一碗水,你需要有一缸水

我有一个朋友,北大本科哈佛博士,妥妥的学霸,我问她 ,北大哈佛的老师好在哪里?

她说,好的老师能把复杂的学术用简单的语言讲出来,让小白都能明白。

这就是智慧,这就是松弛感吧。

所以,松弛感就是你胸有成竹,轻松的输出。你只有“用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把时间用在日复一日的“自律“,反复训练后,才能变成从容自得的“松”,这种松弛是反复锤炼后的“自然而然”。每一点滴的收获背后都意味着持续的学习与付出。

如果没有“紧”过,又怎么能达到“松弛”呢?

强大自己的内心

90后 、00后让我们羡慕,他们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我们这一代的评价体系好像永远在别人手里,父母、老师、领导。

要真正摆脱这种他人评价的体系,才有可能做到松弛感

这个真的不容易,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的救赎方式。

原来,让内心强大

我只需要

看到自己

接纳我还不能做的

欣赏我已经做到的

并且相信

走过这个历程

终究可以活出自己

——萨提亚 《当我内心足够强大》

学会接纳自己,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

接受现状,不要急于寻求远方。这个做到不容易,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所以需要刻意地去练习,去寻找。

从积极心理学上看,人只有不断的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品格优势,更加笃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事情,不断扩大这种优势

查看过往文章:积极心理学 | 孩子都能具备的24项优势

关注当下的美好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是真的很现实。

“松弛感”的鼻祖——旷达超脱的苏轼。苏轼身上那股「松弛感」,来源于人间烟火气

苏轼,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忽然遭受诬陷,蒙冤入狱,后来被贬黄州、惠州,甚至更荒凉的海南岛。

但他能放下官场名利,不计得失,随遇而安,和无法改变的现实和解。

命运让他上朝堂,他就匡君辅国,大济苍生。命运把他放逐到荒岛,他就垦荒种地,寄情山水,自得其乐

东坡肉、岭南荔枝、海南生蚝,这些都曾经在苏东坡的笔下熠熠生辉。

他就是能用旷达的语气,将九死一生的艰苦之事,说得惬意舒适,竟然还有一点令人向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谁能不喜欢这首《定风波》,写出了「松弛感」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