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过(到底应该怎么过)(1)

经过初高中的苦学,小A终于来到了一所还算可以的大学。

小A初中、高中都是班干部,大学他不想当了,于是放弃了竞选。

某个活动上,小A听到学长的分享:不在于学习多么好,而在于你积累的多少人脉,你能积累100个人脉吗?

于是小A加入了学生会,学科部,进去以后,才知道是每天查学生上课情况。当然,会遭到大家的“抵制”。每次轮到小A去点名,他也是压力山大。

直到后来认识了一个比较“反动”的同学,他说你们学科部就是指导员的“走狗”,小A“幡然醒悟”,毅然决定离开学生会。

关于学习,小A听了某个学长的话,没有旷课过的大学不是大学,于是坚持经常旷课,美其名曰自己想学也可以,但不想过那样的生活。

自己希望潇洒度过四年,痛痛快快的玩四年。

四年过去了,小A贯彻了自己的想法,但小A并不快乐,甚至有时候有坠入地狱的感觉。

小A的问题在哪里?

小A的问题有四:

第一,小A没想清楚大学与未来的关系,没想清楚自己大学想要怎么过,只是听了别人的一些想法。

第二,小A没有把学生会的角色跟自己分开。

第三,小A没有自己的思考,轻信别人的想法。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快乐不是来自于逃避,而是来自于挑战与超越!

反观小B:

与小A一同加入学科部,最后坚持做到了部长,同时也坚持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爱好也没落下,度过了充实又愉快的四年。

相关理论:

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生理、安全、尊重、接受、自我实现。只有自我实现,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佛学:色即是空,欲望只是人类用来满足基因的机制,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

出来混理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逃避了某些东西,虽然一时爽,但是未来因为逃避导致的能力缺失会成为你的限制。

酸葡萄理论:自己做不到的,会觉得是酸的,人们对于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倾向于扭曲认知。

价值观:容易受人影响没有判断的人,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优先级,先把资源投入在什么地方。

成就理论:不断超越自己的舒适区,会提升自己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掌控度,同时也会让自己对未知更加淡定,=减少了痛苦,会让整体幸福指数更高。

角色理论:你个人角色,与职业角色可以分开,对公你是一个严厉的领导,私下你可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这不是分裂,而是你这个产品的稳定性/专业素养。情商也是一种职业素养。

应该如何度过大学?

1、认知要正确,提升认知,通过阅读、思考、反省、讨论等活动。否则就会陷于别人的言论。

2、明确价值观,通过思考与反省。否则无法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

3、明白快乐的源泉,来自于不断超出舒适区,带来的自我能力提升&对世界的应变。否则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

4、明白大学与人生的关系,人生是“生存导向”,大学是为人生做铺垫的黄金时机/最后时机。否则会错过良机。

5、正确看待学习、人脉、打工等的关系。大学是学习和人脉积累的最佳时机。

6、爱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与爱好,有助于提升大学体验。

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过(到底应该怎么过)(2)

小碗说:大学,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