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文三王传》记载:“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我们后世一般认为,汉文帝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其长子就是汉景帝刘启。但是《史记外戚世家》记载:“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也就是说,汉文帝为代王之时曾经与王后生育了四个儿子,但汉文帝即位之后,这四个儿子相继病逝了,如此一来,非嫡子刘启才有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但是,《史记·外戚世家》中的这段记载却存在诸多疑点:

1、给刘恒生育四个儿子的王后是谁?她是不是窦皇后?

2、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为何全部病逝?

3、这四个儿子的死亡时间为何均在汉文帝即位之后?

关于第一点,我们可以得到确切的答案,《史记·外戚世家》记载:“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很明显,窦皇后并不是代王王后。那么,后面两个问题如何解答呢?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曲折而疑点重重的故事。

一、功臣派平定诸吕以及迎立代王刘恒

汉文帝几任皇后(汉文帝登基前的王后是谁)(1)

公元前180年,执掌大汉江山长达十五年的吕太后去世,随后朱虚侯刘章、齐王刘襄等人率先发动了针对于吕氏的政变,陈平、周勃、灌婴等人随即响应,在夺取长安城南军与北军军权之后,平定诸吕的功臣派“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曾经在汉朝呼风唤雨的吕氏势力自此几乎被彻底铲除。

随后,周勃、陈平等功臣认定“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于是“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且不论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是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但《史记》有记载少帝刘弘的确是汉惠帝的子嗣,然而,在功臣派的授意下,这些儿童的身份全部都被否定,并且被剥夺了生命。功臣派认为“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最终他们排出了在荡平诸吕过程中立下大功,并且威信极高的齐王刘襄,而选定了从未参与铲除诸吕,但是“仁孝宽厚”的代王刘恒。

二、汉初功臣派的强大势力

汉文帝几任皇后(汉文帝登基前的王后是谁)(2)

功臣派拥立汉文帝的意图很明显——他们在扶植一个傀儡。从以下几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初功臣派的势力之强大:

1、《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记载:“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平定诸吕后的汉朝皇室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室非常相似——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朱虚侯、东牟侯在平定诸吕之时立下了大功,但是给他们论功行赏的不是汉朝皇帝,而是功臣派。

2、上文已经提到,平定诸吕之后,功臣派认定“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并将他们全部诛杀,注意,被害者中就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后少帝刘弘!这是显然的弑君大罪,但是没有任何人因此而受到惩罚。

3、齐王刘襄果敢刚毅并且立下了大功,实在是当时刘氏宗亲中的一位带头人,但是功臣派以齐王之母性格不好为理由(齐王母家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轻松地将他在皇位候选人之中排出,随后拥立了低调,甚至被人认为是懦弱的代王刘恒。

三、吕雉建立的“刘吕联盟”

汉文帝几任皇后(汉文帝登基前的王后是谁)(3)

清朝史学家赵翼在他的《廿二史札记》中曾经提出了“吕武不当并称”的观点,并且指出“吕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诸刘,正见后之欲使刘吕常相亲”。根据《史记》的记载,刘氏宗亲中娶吕氏的包括琅琊王刘泽(刘邦的堂弟,娶樊哙之女)、刘盈(皇后为吕雉的外孙女张嫣)、刘恢(刘邦之子)、刘友(刘邦之子)、刘章(刘邦之孙,娶吕禄之女)、后少帝刘弘(刘邦之孙,娶吕禄之女)。按照《高祖本纪》中对“高帝八男”的顺序记载,比汉文帝年长的汉惠帝以及比他小的刘恢、刘友都娶了吕氏女,则汉文帝的王后极有可能也是吕氏。除此之外,汉文帝为代王之时所宠爱的慎夫人和尹姬都有记载,但是对他的王后却没有一丁点记载(甚至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所以,汉文帝为代王时的王后,很有可能就是吕氏之女。

四、汉文帝对功臣派的打压

而代王刘恒登基之后的作为,显然是让功臣派失望了,他用了三个步骤,轻松地将天下大权收归己有,并且对功臣派进行了打压:

1、夺取京城的兵权。太后吕雉执政时期以及驾崩之前都非常重视对兵权的掌握,她临终下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但平定诸吕的过程中,周勃等人将南北两军收复。而代王刘恒刚刚从代国到达京城,便“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牢牢控制住了京城的兵权。

2、稳定功臣派,扶植代国势力

汉文帝登基之后宣布益封太尉(周)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硃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但与此同时,他开始扶植自己的力量,除了宋昌、张武等人被授予兵权并且封侯之外,他的舅舅薄昭也被封为轵侯,另有“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3、打压功臣派势力

汉文帝几任皇后(汉文帝登基前的王后是谁)(4)

汉文帝对功臣派的打压进行地很不顺畅,他稳定当时的形势之后便下诏“令列侯之国”,而这个诏书颁布一年多之后却没有任何人理会——功臣派自然清楚,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汉朝呼风唤雨,就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网,这个网必须依赖于他们所有人共同维持。

汉文帝对此也很清楚,所以他专门找到了丞相周勃,他说:“前日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并免去了他的丞相之位,在随后的步步紧逼之下,周勃终于“勉为其难”就国。

在这种情况下,汉文帝终于逐步掌握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但是,功臣派的势力依然很大,以至于贾谊、晁错等人频繁上书请求继续削弱功臣派以及强盛诸侯王的势力。汉文帝精准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此时最重要的是维护汉朝的稳定,避免再生事端,因为刚刚建立的汉朝经不起频繁的折腾,所以他没有听从贾谊等人提出的过激政策,尽管他确实由衷地赞赏贾谊的建议(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五、对汉文帝“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的推测

凭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逐步得出以下猜测或结论:

1、吕太后驾崩之后至汉文帝登基之前的这段时间,汉朝实际大权掌握在功臣派手中。

2、功臣派对吕氏非常忌惮,以至于连吕后所立的后少帝、吕后所抚养的汉惠帝的几个幼子都不能放过。

3、正史中对汉文帝为代王时的王妃几乎没有记载,只是说她曾经生育了四个儿子,而这四个儿子则在汉文帝登基之后不久依次病死。但嫔妃窦氏(即后来的窦皇后)在代国生育的两个儿子(包含后来的汉景帝)却没有染病的记录。

4、汉文帝登基之后,对功臣派展开了大规模的打压,功臣周勃甚至“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如此一来,我们似乎可以回答最初的那三个问题:

1、给代王刘恒生育四个儿子的王后不是后来的窦皇后,她有可能是吕氏。

2、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病死”是非正常死亡,很可能与功臣派清除诸吕“遗患”有关。

3、代王刘恒与吕氏并没有发生过冲突的记载,他携家属入京之后随即登皇帝位,而此时功臣派对吕氏的清洗尚未结束,他的四个儿子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意外。所以,汉文帝稳定皇位之后不久,就开始打压功臣派的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