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样的句子,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包括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今天就说一下“持节云中遣冯唐”的故事。

话说汉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冯唐的人,他祖上是赵国人。到他父亲那个时候,举家迁到了代国(今山西大同一带),汉朝建立以后,又搬到了安陵(今陕西咸阳境内)。冯唐是个正直无私、敢讲真话的人,被推举为职位不太高的中郎署长,这时候他已有80岁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手法(品故事悟道理3.持节云中遣冯唐)(1)

有一天,文帝乘车经过郎署,看见冯唐,顺便问他:“你怎么还在做郎官?老家在什么地方?”冯唐,如实的告诉了文帝。文帝称帝以前就在代国做王,一听冯唐竟是自己的老乡,就来了兴趣,对冯唐说:“我在代地的时候属下常跟我说起赵国将军李齐的事迹,尤其是大战巨鹿城下的一段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想起这个人,你知道这个人吗?”

冯唐说:“李齐虽然了不起,但还比不上廉颇、李牧这两位将军。”文帝问:“这怎么说呢?”冯唐说:“臣的祖父在赵国的时候,担任官率将(官名,百人之长),和李牧很要好;臣的父亲原来是代国的丞相,和赵国将军李齐很要好,第一,我知道他们的能力。”

文帝听冯唐说到廉颇、李牧,很是高兴,就说:“现在我就得不到廉颇、李牧做我的将军,如果有这样的大将,我还用担心匈奴吗?”

冯唐说:“恕臣直言,现在就是有廉颇、李牧,陛下也不一定能用他们。”文帝生气了文帝生气了,起身上车走了。

过了不久,文帝把冯堂叫了去,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适当的机会,在人少空闲的时候再说吗?”冯唐表示歉意,就说:“老臣又愚蠢又粗鲁,不知道什么是忌讳,请陛下降罪。”

没过几天,匈奴有大规模犯境,文帝非常忧虑,就又把冯唐找来问:“你怎么知道我就不能用廉颇、李牧呢?”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时候帝王派遣大将出征,都恭敬地远送,并亲自推着车轮,对将军说:国门以内的事,归我来管;国门以外的事,都有将军你决定。所有军功封爵奖赏,全都由将军做主,回来再向帝王报告。臣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的将军,驻守边防,军中有榷市(做买卖的地方),收的税,全都有他自己管理使用,犒劳士兵。朝廷不从中干涉,赋予全权,以完成任务为重。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北面赶跑了匈奴单于,打垮了东胡,消灭了澹林(当时代国北面的民族),西面抑制了强秦,南面支持了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差不多可以称霸中原了。后来,赵迁做了赵王,昏庸无能,听信郭开造谣,说李牧反叛,终于把李牧杀了,任命颜聚替代他,结果军队被打垮,士兵逃散,赵王被秦国活捉,赵国灭亡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手法(品故事悟道理3.持节云中遣冯唐)(2)

“臣私下听到,魏尚做云中郡守,他把军市收的租税,完全用来犒劳士兵,把自己应得的俸禄也拿了出来,每隔五天宰杀一次牛,犒劳宾客、属下。他治军有方,匈奴不敢侵犯。原来匈奴曾一度入侵,魏带领车骑迎头痛击,杀敌无数。将士们只懂得守卫边疆,奋勇杀敌,立下战功。官府只要看到所报战功有一点不相符,一年不相符,办案的官员便引用法规条文来进行制裁。奖赏得不到,二官员根据的法规却一定得照办。我很愚蠢,总觉得陛下立法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且说云中郡守魏尚,因为报告战功的文书和核实的情况不符,少了六颗首级,这就犯了罪,陛下把它交付给有关部门审判,革掉了他的封爵,判处他一年徒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陛下纵然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用他们的。我实在太愚蠢,触犯了忌讳,罪该万死啊!”

文帝听冯唐说得有道理,马上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带了符节去赦免魏尚,让他官复原职,守边御敌。

文帝很赏识冯唐,怎奈他年事已高,所以后人常引以为憾。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句子,抒发的就是这种感叹。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当时苏轼被贬密州,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派冯唐持节前来,让他官复原职,更好地报效朝廷。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汉纪)

【悟道理】从文帝的角度看,做领导既要严明赏罚,又要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从冯唐的角度来看,人应该敢讲真话,敢于举荐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