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和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藏族同胞们喜爱歌舞,因此各种藏族民歌也成为了其文化系统中颇有特色的一部分。在这块特殊的文化土壤中,也曾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知名歌唱家和音乐人,如已故武警总部文工团一级歌唱演员拉姆措,还有大家熟知的韩红、阿兰、容中尔甲、降央卓玛等。

藏族歌手白玛措新歌(天祝籍藏族歌手拉姆措)(1)

尽管有些歌手已离我们而去,但这些歌手们演唱过的经典歌曲依然在歌坛热唱不衰,让无数藏歌爱好者们如痴如醉。就像著名歌唱家拉姆措,虽然英年早逝,但其所唱过的经典歌曲,在中国民歌天空中就像一颗流星,瞬间的光亮让人至今难忘。

拉姆措,1966年11月27日出生于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拉姆措”在藏语里意为“海的女儿”,但遗憾的是她的家乡却没有大海,只有雪山和草地。

拉姆措自幼就喜欢唱歌,每天都和自己要好的姐妹们一起在家乡的草原上一边放羊一边载歌载舞,玩累了就席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睡醒了就接着唱。由于她的歌声嗓音圆润、甜美亮丽、音域宽广,韵味绵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悠扬的草原牧歌的情韵。很快拉姆措就在家乡出名,被家乡人誉为“草原上的格桑花”。

1980年初,拉姆措所在的家乡天祝县民族歌舞团招收演员,拉姆措兴奋异常,只身跑了近100里路来到县城,参加歌舞团的招收。最终,在二百多人的报考队伍中,年仅十四岁的拉姆措以一曲《祝酒歌》连同美丽的舞蹈而被老师一眼看中,随后便被歌舞团录取了。毫无疑问,这是她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在县歌舞团里,拉姆措受到了正规的声乐指导和练习,在这里拉姆措凭借良好的嗓音和刻苦的练习迅速成为歌舞团里的“台柱子”,其本人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很快又被调到甘肃省民族歌舞团。

1990年拉姆措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在此期间,师承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并得到了王品素教授的系统指导。自此后,拉姆措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4年拉姆措被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特招入伍,成为战斗歌舞团的一名独唱演员。1997年拉姆措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艺术人才尖子班,师承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同年调入北京武警总部文工团,成为武警总部文工团的一级歌唱演员,2000年, 拉姆措和妹妹们成立了名扬乐坛的“央金玛三姐妹”歌唱组合,,被誉为是中国藏歌的领军人物。

1992年, 拉姆措凭借美妙的歌声夺得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 这个奖特别珍贵, 这也是藏族歌手在青年歌手大奖赛这个大舞台上向全国人民展示的第一个大奖, 从此拉姆措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

拉姆措一生歌曲获奖无数,先后获得中国民歌大赛金奖;全国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声乐大赛三等奖;朝鲜平壤第十二届“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演唱会金奖等无数奖项。

藏族歌手白玛措新歌(天祝籍藏族歌手拉姆措)(2)

与此同时,拉姆措还多次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中央代表团以及文化部组织的各种大型文艺晚会等,并出访了朝鲜、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

同时还为电影《益西卓玛》《心跳西藏》配唱主题歌,为电视连续剧《荆柯刺秦王》《八瓣格桑花》《跨越苍凉》《文成公主》《走进香巴拉》《孤堡》等录制了主题歌,出版了多张个人演唱歌带专辑和VCD专辑。

拉姆措相信美妙的歌曲能带给人们希望,她一直致力于搜集和整理传统的民间藏歌,整理藏族传统音乐,力求返璞归真尽自己的所能将历史悠久的藏家文化传承下去。最终成为一位颇具实力的藏族歌唱家。

拉姆措有着被天使吻过的嗓音,对民族音乐的控制非常完美,是一位难得的民歌天才。由于拉姆措在藏民歌方面的特殊贡献,她先后担任了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家协会会员等职。

藏族歌手白玛措新歌(天祝籍藏族歌手拉姆措)(3)

然而,天妒英才,正当拉姆措在民族歌唱艺术道路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怕的病魔也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潜伏在她的身体里。2011年6月,拉姆措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意外地发现自己身患胃癌,短短四个月的时间,癌细胞扩散加剧。同年11月5日,拉姆措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45岁。

中国藏歌的领军人物,一代民歌天才就此陨落,像一颗流星瞬间的光亮后便消失在茫茫无垠的宇宙中,让人不由地扼腕叹息,但她演唱过的经典歌曲至今仍被广为流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