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显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资治通鉴导读45?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资治通鉴导读45(趣读资治通鉴第40辑)

资治通鉴导读45

《资治通鉴》

卷二·周纪二·显王

01

孟尝君田文的故事要从他的老爸靖郭君田婴开始说起。

田婴,齐威王最小的儿子,齐宣王同父异同的弟弟。当初跟着田忌和孙膑参与了围魏救韩的马陵之战而崭露头角,等到田忌出走楚国、孙膑隐身而去、美男子被撤还乡、齐威王逐渐老去,田婴成了齐国最靠得住的人。

齐宣王任用田婴为相,几年后又把薛城封给田婴,封号为靖郭君。

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田婴却仍不满足,他开始算计齐宣王了。

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田婴的手段,堪称高明而隐蔽,他想要的权利可是齐王求着他拿去去的,我们来看看田婴是怎么做到的。

他对齐宣王说:“你是个明君,国家大事应该亲手抓起来,各主管大臣的报告,你应该每天亲自听取并反复审核,统统作出批示。”

齐王一听,对哦,我的王国我做主。

从此一个快乐青年成了工作狂!全年无休的997成了标配,每天如山的公文堆上了国君的案头,不管大事小事田婴都让人往宣王那儿送,都要求要取得宣王的亲笔批示。

刚开始,齐宣王还非常高兴,乐此不彼地醉心于公务的海洋中,不久他就发现不对了,这玩意每天就算是二十四小时都在加班加点干,案头的文件也总不见少啊,齐王都没有时间陪他的后宫佳丽们玩耍了。

这可不行,当君王可不是来给你们干活的,我得享受生活啊!我得喝着我的美酒,听着姑娘唱曲跳舞才对啊。

于是,齐王下令,以后没有大事就不要再来烦我了,有事先请求靖郭君,公事就由靖郭君代办了。

齐宣王把公务扔给了田婴,自己一头扎进了温柔乡。

顺理成章地,田婴成了齐国实际上的王。

02

靖郭君行武出身,身强体壮,又是官至相国,位高权重,姨太太多得数不过来,自然也就儿女成群了。

他光儿子就有四十个,其中有一个平民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取名叫田文。

田家自他们的祖宗田完开始就非常地相信命理之说,因田文是五月初五出生,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命比铁硬。

算命说这小子长大以后会给家里带来祸端,克父克母。

田婴怕他克着自己,想让人扔了,田文之母不忍心,偷偷地救下了田文,从小放在府外养大。

野生放养的往往比圈养的更加的茁壮,长大后的田文生得气宇轩昂、风流通达、足智多谋,与他爹很有几分相似。

田母将长大成人的田文带回了家,田婴虽然非常地生气,一番交谈下来,发现这个儿子与自己一直带在身边培养的儿子们完全不同。见识谈吐、待人处事完胜于其他儿子,又看着顺眼,也就留了下来。

跟着父亲一段时间以后,田文向他的父亲提了一个让他从此飞黄腾达的建议。

他对父亲说:你大权在握,已经历三代齐王,但功绩却从不见人传诵。你当相国期间齐国的领土一寸未增,你的私产却万金有余,门下也无贤能之士。

你的姬妾们将绫罗绸缎当地毯,天下贤士粗布短衣都穿不起;你的下人们每天都能大鱼大肉,天下贤士吃糠咽土。

你还每天收刮财物那么起劲,也不知道你刮那么钱财有何用,都给姬妾及下人们浪费吗?你没看到齐国已经一天天地衰落,周遭都是虎狼环视吗?

这些话完全点醒了田婴,他从此把田文作为接班人来重点培养。他也听取了田文的建议:广散钱财,蓄养心腹之士。

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之后,便让田文当家里的大总管,主持家政,接待宾客。

要知道权倾朝野的靖郭君家里简直就是齐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往来的宾客非富即贵,各国的使臣到齐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来靖郭君田婴的府上拜会。

田文在接待和处理这堪比国事的“家事”时,有礼有节、进退有度,所有人都觉得田文不当靖郭君的世子,实在是暴殄天物、浪费大才。

还真是不断有人到田婴面前建议立田文为后,田婴本就有此意,又加上舆论滔滔,也就顺水推舟了。

几年后,靖郭君去世,田文无可争议地继承了田婴的爵位,接班做了薛公,号为孟尝君。

上位后的孟尝君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犯事出逃的人才,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以丰厚待遇。

就这样,孟尝君就成了天下贤士最大的保护伞,天下贤士无不心向往之,食客上千,门庭若市。

就像我们说读书人最喜欢虚名吹捧一样,贤士们最大的满足就是别对自己高看一眼、尊敬有加。

孟尝君对于收留的食客门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而且给他们的食物配给也与自己相同。

他经常让人记下食客们的家庭情况、生活境况,常派手下去人家里上门慰问,以示关心。

几招下来,所有人都觉得这孟尝君是自己这辈子碰到的最好的人了。

孟尝君的美名从此传遍天下。

(作者:也读历史)

公众号同名,用通俗易懂的现代化语言习惯来讲述和解读《资治通鉴》,让历史不再枯燥,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喜欢的朋友请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