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异常一定会出现蛋白尿吗(出现蛋白尿就一定是肾脏病吗)(1)

肾功能异常一定会出现蛋白尿吗(出现蛋白尿就一定是肾脏病吗)(2)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不超过150mg。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蛋白尿其实并不罕见,相反在中国人群中较为常见。然而大众对其认知不深,有些人极度恐慌,认为只要出现蛋白尿就意味着肾病甚至肾衰竭,有些人则不以为然。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蛋白尿呢?

本文涉及蛋白尿的流行现状和成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了解蛋白尿,积极应对。

一、蛋白尿的流行现状

在2022年欧洲肾脏病学会学术年会上,公布了一项重要数据,那便是在检查了15000例荷兰参与者后,大约3%的人被确诊为蛋白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3%的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从未确诊过肾脏疾病¹。提示,蛋白尿的患病率其实远超过人们的想象。那么,在我国蛋白尿患病率又是多少呢?

在一项2021年公布的中国研究中,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6省18~75岁人群。从6省12县中随机抽取了2693例调查对象,进行了体格检查,并收集了24h尿液。而该研究最终纳入了2607例参与者,并检出了234例微量蛋白尿患者,检出率8.98%(95% CI,7.91%~10.14%)。男性、50岁及以上、吸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的微量蛋白尿检出率分别为10.48%、11.91%、10.94%、14.82%、16.85%和23.21%,高于相对应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和体重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OR=2.843, 95% CI,2.093~3.862)、糖尿病患者(OR=2.453,95% CI,1.626~3.702)和肥胖人群(OR=1.941, 95%CI:1.338~2.815)发生MAU的风险较高(P均<0.001)²。

上述数据表明,在我国蛋白尿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较高,需要医师重视。

二、蛋白尿的成因

蛋白尿除了与肾脏功能异常相关以外,还与饮食、药物甚至假阳性蛋白尿相关。

01 蛋白尿与肾功能异常

大量研究证明,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典型症状,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障碍密不可分。此外,有研究表明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障碍也与蛋白尿的形成相关。除了肾脏原因,血浆蛋白异常,组织分解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蛋白尿异常³。此外,蛋白尿和微量蛋白尿还常常与1型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相关。这也表明蛋白尿是某些对肾脏有不良影响疾病的重要指标⁴。总的来说,蛋白尿与肾脏功能异常关系十分密切,是评估CKD以及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02 蛋白尿与饮食

值得注意的是,饮食质量较低也可能导致蛋白尿。比如一项来自美国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以植物为主的高质量饮食可以降低患者发生蛋白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的风险。该研究纳入了286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3(±3.6)岁。

在校正人口统计学、行为和饮食模式的因素后,较低的饮食得分(APDQS)与CKD指标的恶化相关。与最低的APDQS五分位数相比,最高的APDQS人群中蛋白尿水平会有所减少(-0.25mg/g;95% CI,-0.37~-0.13mg/g,P<0.001)。并且在校正糖尿病、高血压等CKD传统风险因素后,这种趋势依然明显⁵。

03 假阳性蛋白尿

需注意的是,蛋白尿,特别是微量蛋白尿可能并非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出现了恶化,因此需要患者多次进行蛋白尿检查才可能知道病情如何。目前的研究发现以下原因可能导致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从而导致假阳性蛋白尿:

发烧、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等可能导致蛋白尿一过性升高,通常对人体无害。

脊柱是否正常:一些脊柱变形/不正常的患者易出现<1g/24h的蛋白尿,但是他们的肾功能正常。这种情况常见于瘦高的青少年。

严重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出现<1g/24h的蛋白尿,并且肾功能正常。

尿液变色,如红色/烟熏色可能提示与呼吸道感染相关。

HIV和肝炎感染也可能与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相关⁴。

此外,在检查时还需注意尿液样本中是否存在细菌,因为尿道发炎可能导致蛋白尿。同时,还应检查尿液沉渣检测中是否存在血液细胞、精子,因为月经、精液也可导致假阳性蛋白尿⁶。

04 蛋白尿与药物

除了病理性蛋白尿、一过性蛋白尿外,药物所致蛋白尿也是临床中常常出现的。如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肾毒性药物都可能使患者肾功能恶化,导致蛋白尿⁷。此外,一些老人服药不规律,可能导致药物用量过多,进而出现蛋白尿⁸。这些情况表明,对于蛋白尿和微量蛋白尿患者,医师应审核患者处方,用药史。

总之,出现蛋白尿不等于肾功能出现问题,从感染到运动量过大都可能导致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事实上,根据KDIGO临床指南对CKD定义,肾脏疾病的分期还需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⁹。从侧面反映了确诊肾脏疾病并非只考虑蛋白尿这一项指标。然而,现在蛋白尿的流行情况的确不容乐观,表明CKD高危人群较多。

参考文献:

1.Mitchel L. Zoler, Screening Finds Albuminuria in 3% of Community Adults. Medscape. May 27, 2022.

2.徐建伟, 刘敏, 王思琦,等. 中国6省18~75岁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 25(10):5.

3. Dickson LE, Wagner MC, Sandoval RM, et al. The proximal tubule and albuminuria: really! J Am Soc Nephrol. 2014 Mar;25(3):443-53.

4. Prasad RM, Tikaria R. Microalbuminuria. 2022 Apr 30.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5.Choi Y, Steffen LM, Chu H, et al. A Plant-Centered Diet and Markers of Early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uring Young to Middle Adulthood: Findings from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Cohort. J Nutr. 2021 Sep 4;151(9):2721-2730.

6. 曹大海. 假性蛋白尿误诊3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21):1.

7. 徐晓红, 李贤, 李成建. 药物所致蛋白尿[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22):1.

8. 施碧云, 周全魁. 中老年人过度服药导致尿蛋白过高2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8):4627-4627.

9. Stevens PE, Levin A;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uideline Development Work Group Member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ynopsis of the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201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Ann Intern Med. 2013 Jun 4;158(11):82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