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园园 (首批中国注册营养师)

春天脚步越来越近了,减肥的节奏也加快了不少。

减肥,听到“油”就很怕。

人人皆知的高油大户反而不可怕,防着点就行了。

可怕的是那些隐藏的含油高手。更有甚者,听起来还挺健康,殊不知,脂肪含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那么,哪些食物是隐藏的高油食物呢?其为什么会藏着那么多油?

鸡爪

女性不会放过任何与美容有关的食物,虽说鸡爪美容不太靠谱不过依旧挡不住大家对它的钟爱。

然而鸡爪的脂肪含量着实不低,按照最新食物成分表数据,鸡爪脂肪含量高达16.4%,跟猪蹄差不多。虽然嚼着挺劲道,不过这可是妥妥的肥肉(脂肪含量大于10%的肉)啊!

一个鸡爪从30克到50克不等,可食部大概在60%。按照平均40克/个来算,每顿吃三个的话,就意味着吃进去11.8克的油脂,大概两瓷勺还多,基本就是炒一两个菜的用油量了。然而很多朋友吃3个是根本刹不住车的...

​腐竹-豆皮

豆制品听起来很健康对不对?

不过明白腐竹、豆皮的制作过程就不难理解这俩为啥也被列入隐形油大户名单中来了。

豆浆经煮之后表面凝固的一层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薄皮,用工具挑起后挂起晾干。最先挑起的这层口感最滑,就是豆皮。之下的会挂起成条状,称为腐竹,口感没有那么滑。

由此可见,油豆皮和腐竹堪称“龙凤胎兄妹”,脂肪含量自然不相上下,油豆皮稍高点在23%左右,腐竹脂肪略低一点在21.7%左右,不同品种间会有一定差异。

脂肪是高,不过与此同时,腐竹与豆皮的蛋白质、钙含量也很高,跟大豆等量交换的前提下适量吃才是关键。

相反,因为觉得“豆制品比较健康”就放开吃,那么热量一定是会爆表的。

​辣椒酱

辣椒之所以尝起来火辣辣,是因为里面含有辣椒素类“灵魂性”物质,这是一个小家族,里面包含8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这两种约占95%)。

辣椒素家族的伙计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喜油不喜水,所以基本都是脂溶性的。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1)

这样制作辣椒酱的时候,往往会在里面加入大量的油脂把辣椒充分包裹起来,这样才能让辣椒的“灵魂”有所寄托并释放开来,于是就有了我们吃到嘴里时的又香又辣、快感迸发。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2)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3)

市售不少辣椒酱的脂肪含量在40~60%之间,有的产品油脂就赤裸裸地排在第一位,一半以上都是油脂,对于无辣不欢的朋友来说确实得悠着点..

​沙拉酱

跟“米饭伴侣”辣椒酱类似的是,“蔬菜伴侣”沙拉酱的脂肪含量也不省心。沙拉酱味美质滑的背后同样可能隐藏着高油高盐的真相。

不过事情不能一刀切,因为不同沙拉酱的脂肪含量差异比较大,的确有的沙拉酱脂肪高达70%左右,这跟吃油基本没啥本质的区别了。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4)

但也不是所有的沙拉酱都那么富油,有的脂肪含量在30%左右,虽然依旧不算低不过在同类中好得多,买的时候注意挑选“降低脂肪”、“脂肪减半”的。另外一定得控制好量,例如一个菜放1~2瓷勺,脂肪量并没有比炒菜用油更多,还是可以接受的,就怕半瓶半瓶地蘸..

霜降牛肉

也叫雪花牛肉,最初来自于日本,因肉质中有漂亮的白色大理石纹路而著称。

然而这个白色花纹不是别的正是脂肪,有的放眼望去白色部分能够占到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脂肪就占半壁江山了,难怪雪花牛肉没有瘦牛肉的干柴,反而肉质细嫩口感滑润。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5)

问题是,好吃就容易吃多了,这么昂贵的价格吃进去一肚子脂肪,真的不划算啊!

​粗粮饼干

粗粮确实是健康的代名词,然而粗粮饼干却可能是披着粗粮外衣的隐形油大户。

以下是一款粗粮饼干的“身份证”,配料表的第二位便是油,营养成分表的脂肪含量高达33%。也就是说吃七八十克的这种饼干,就把每天的烹调油配额用完了。更意想不到的是,在粗粮的掩护下脂肪含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大大升高了!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6)

(每100克该粗粮饼干的脂肪含量为33克,大约占每日脂肪需要量的55%)

不妨看下粗粮饼干与某普通饼干的营养成分比较 (如下图):每100克该普通饼干的脂肪含量为9.2克,,而粗粮饼干脂肪含量大约是普通饼干的三、四倍可谓富可流油。那些拿粗粮饼干当早点还期望减肥的朋友们,可以跟它拜拜了。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7)

(每100克普通饼干的脂肪含量为9.2克,大约占每日脂肪需要量的15%)

那么为啥有些粗粮饼干的油脂含量反而更高了呢?真是成也“粗粮”败亦“粗粮”也。

正因为麸皮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导致粗粮饼干比一般的酥性或韧性饼干口感要粗糙,不易让人接受 。于是商家灵机一动便添加更多的植物油来弥补这一“不足”,让口感变香酥一些以此俘获大众呢。

​非油炸薯片

跟粗粮饼干类似,要形成薯片特有的酥、香、脆,同样离不开油脂的贡献。非油炸听起来健康一些不过,非油炸≠不加油。

因为薯片的加工方式有两种:油炸型和烘烤型。油炸型自然脂肪含量不低,但是非油炸薯片只是工艺上不经过油炸,取而代之用烘烤方式制作,但这绝不代表配料中不含油脂,相反烘烤之前同样要放很多油才能达到酥香脆的口感。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8)

例如以下是某款很流行的“非油炸薯片”的标签,人家也没有藏着掖着,配料表第二位就是所添加的起酥油,营养成分表也赫然写着每100克的脂肪含量是25.8克(脂肪含量25.8%),与原料马铃薯0.2%的脂肪含量相比,这个薯片的脂肪含量飙升了将近130倍。

凤爪腐竹煲(腐竹原来都藏着很多油)(9)

纵观市面很多薯片,某些油炸型薯片有的甚至比普通的油炸薯片脂肪含量还要高。所以无论是油炸还是非油炸薯片,都会额外添加不少油,这绝不是判断脂肪含量是否高低的标准。

今天的高油食物介绍到这里就结束啦~

欢迎留言补充,说出你的见解,或者你想了解的食物。

我们下期再见。

​说明:文章原创,首发《生命时报》,其他转载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