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uluru_rock",作者Uluru。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款平衡和动作类桌游,这类游戏的特点就是规则简单易学,一起来看看吧。

Animal Upon Animal

最酷的桌游(这4款毛线桌游我给满分)(1)

游戏名:Animal Upon Animal(动物叠叠乐)

游戏人数:2-4

建议年龄:4-99

游戏组件:29个木质动物块(1块鳄鱼,猴子,企鹅,绵羊,蜥蜴,刺猬,犀鸟和蛇各4块),1个骰子,规则书

这款游戏是大名鼎鼎的儿童桌游大户Haba出品。游戏机制非常简单,玩家每人分得7个不同的动物块,鳄鱼只有1块是作为基本起始底座。大家轮流执骰子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往上叠动物。如果在自己的回合放置时有动物掉下来,就得在掉下来的动物中拿最多两个回家。第一个把自己的动物全部用掉的人获胜。

我很喜欢Haba家桌游的做工,木块上漆匀称,摸上去细腻质感好。我们家的是德国版,不过完全不影响游戏,游戏本身毫无文字依赖。淘宝上有不少类似的产品,价格便宜,不过质量就不敢保证了。这款动物造型可爱,还可以和别的玩具一起搭配玩,看下面这个小朋友搭的。

最酷的桌游(这4款毛线桌游我给满分)(2)

Toc Toc Woodman

最酷的桌游(这4款毛线桌游我给满分)(3)

游戏名:Toc Toc Woodman(伐木达人)

游戏人数:2-7

建议年龄:5

游戏组件:36片塑料树皮,9片塑料树干,1个塑料树根,1把塑料斧头,规则书

还记得《爸爸回来了》中的王中磊和儿子威廉一起在家玩的几款游戏吗?伐木达人就是其中一款。游戏开始前要先用4片树皮和1片树干组合起来再层层叠起形成一棵树。接下来就抡起斧头变身伐木工了。每个回合每人可以敲击两次,震下的树皮和树干都得收回家中。如果所有树皮都震下了则游戏结束开始算分。每个树皮得1分,每个树干得倒扣5分。所以,只要你树干震下多,基本胜利就无望了...

最酷的桌游(这4款毛线桌游我给满分)(4)

Jamie和我玩时才4岁,根本不能掌握轻重,随便一敲树皮树干纷纷往下掉,最后算分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可人家还就要玩,敲得不亦乐乎。感觉真正能掌握还得大一点吧。也可以适当改改规则让孩子玩起来成就感高一点。这款淘宝上有中文版,比英文版便宜了不少。

Ka-Boom

最酷的桌游(这4款毛线桌游我给满分)(5)

游戏名:Ka-Boom(你建我拆)

游戏人数:2-5

建议年龄:6

游戏组件:26片积木板块,16块积木,4个投射器,10个投射骰子,1个沙漏,1张贴纸,规则书

这是款有着浓浓的愤怒小鸟风格的游戏。建筑师要在沙漏漏光前拿着积木努力按照积木板块上的图形搭建多个建筑。其他玩家作为破坏者要在沙漏开始计时便试图用投射器摧毁建筑师的高楼。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破坏者分得的骰子炮弹数量也不同。建筑师不可以用身体保护自己的建筑,但是建筑被摧毁了可以重新搭盖。当沙漏漏完大家停止动作开始计分。每个正确完成的建筑可以得到该积木板块上的分数。之后再由下一位玩家担当建筑师。第一个得到16分或以上的玩家获胜.

最酷的桌游(这4款毛线桌游我给满分)(6)

游戏看似建筑师有点吃亏,不过由于积木搭起来的尺寸并不大,破坏者没打中的炮弹也是不能捡回来的,所以想击中也没那么容易。游戏的规则决定了玩起来还是很紧张刺激的,想想那短暂的30秒骰子乱飞的情景吧,太欢乐了。

Speed Cups

游戏名:Speed Cups(快手叠杯)

游戏人数:2-4

建议年龄:6

游戏组件:20个杯子(5种颜色各4个),24张题卡,1个按铃,规则书

这是著名的桌游德国心脏病的设计者2013年的新作,看到那熟悉的按铃仿佛又能找到那款游戏的影子。游戏的目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按照题卡排出杯子的阵型。游戏开始前每位玩家拿取一套杯子(5色各1个)放在面前,将按铃放在正中间。

题卡打乱顺序面朝下放在按铃边。游戏开始后指定一人翻开题卡,所有人马上开始按照题卡的指示开始排放杯子,完成后立刻按铃。

等所有人都完成后,开始检查第一个按铃的人放得对不对,如果正确他就获得题卡;如果不对再检查下一个完成的人。当所有题卡都被拿走后游戏结束,获得最多题卡的玩家赢得比赛。

最酷的桌游(这4款毛线桌游我给满分)(7)

这个游戏比较特别的是题卡的提示并不是特别直接,尤其对孩子来说可能需要稍稍反应一下,考验了孩子对颜色和图形的快速识别。在紧张带有压力的气氛下排放杯子有时也会忙中出错。题卡鲜艳可爱,是个不错的家庭游戏。

Uluru 是由一位有两个孩子定居澳洲的妈妈创办的。她爱陪孩子读书,玩游戏,爱生活。她有着许多独到的育儿见解和理念,并愿意分享。在Uluru这里你不仅可以获取有用的童书鉴赏,亲子桌游体验等信息,还能了解到第一手的澳洲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有趣的英文和数学学习方法,筑建更亲密的亲子关系。请来和Uluru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本文由Uluru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