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数百年来《红楼梦》中的那些离奇片段之“也”说(39)

《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情节是否是由史上的传说故事改写而来?

那风月宝鉴,除了记叙贾瑞本想调戏揩油于堂嫂王熙凤却反被戏弄敲诈之外,更有贾府之中甚为深层的隐写吗?

风月宝鉴的故事还对社会上的哪种人有讽刺与警告?

在本系列的初编接近尾声之时,愚欲借《红楼梦》中最有直接警示寓意的一段“风月宝鉴”的详写情节,间或破例跳出书本之外,捎带浅识一下“照镜子”的某些简单方法,初探一下能否在镜子中看到某些背后之隐。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1)

关于《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问题,事因出现在第11回。却说在贾敬生日之时,贾府私塾掌门人代儒先生之孙贾瑞,不知是欲望一直被压抑,还是酒后一时兴起,在吃席半途,当得知远房凤嫂儿看望侄媳秦氏将迟至赴宴之时,席间特别偷空在假山后背静处与之“邂逅”,本欲对她调戏一番,但被婉拒后仍不思悔过,屡次伸出鸭脖子送上门挨宰。可他哪曾想是自不量力,三番五回欲在有“凤辣子”“破落户”之称的凤姐儿膝前交作业。结果是反遭算计,于严冬时节,在夹道深巷,惨受一夜凛冽的寒风光顾,再加上一满桶尿粪的关照,特别是在回家后还遭到自己亲爷爷的一大顿板子问候,再在凛冽的寒风中长跪挨罚,竟致久病长达一年仍不愈。这时(在第12回中)——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2)

忽然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3)

恰在这时,跛足道人又出现了。他到底是要治贾瑞的病,还是看贾瑞的笑话来了?是为了病人,还是为了那“宝镜”?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哎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4)

【446】这个贾瑞,不听劝告,看那风月镜,只喜欢欣赏正面,光想美事,独享美景,贪图美色,不愿看那具有震慑力的反面,不自我反省,不知收敛,他那一通通小小的作孽,竟被镜子后面严阵以待的持锁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不失时机予以收网,最后由于邪气缠身,被戴上枷锁,强行架走!

原来,这个贾瑞,其字“天祥”,名和字似乎都是高大上,仿佛天上第一,地下无双。但这个天祥之人,由于他不顾高低冷暖,贪色无度,取财无道,犯了人生两大忌,不但不能“天翔”,连聪明都谈不上,整个一个假睿,最后被“天降”。主要原因就是没弄明白自己的位置到底处在何方,自己的能耐到底有多大,甚至都没认识到由于自己父母早已双故,连生活的基本来源都欠缺这一致命的弱项,只是被他爷爷在贾府任私塾的所谓“校长”身份所自满而冲昏头脑,本属癞蛤蟆小青蛙之流还想吃天鹅肉。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5)

人一旦犯迷糊,不切实际的骚操作就可能接踵而出。他不但不勤学耐劳,还想从熙凤嫂子身上捡豆腐吃,居然把出了名的凤辣子当作现成的调料。在管学堂时也是不分是非曲折,不分人等大小,在一帮小孩子身上也是吃偏食占便宜无够,闹得学堂鸡飞狗跳,差点儿成了斗兽场,毁了爷爷劳其一生的义学名声。尤其是在凤嫂子面前已经碰了软钉子以后,他仍不思悔改,同样的错误再一再二再三再四,屡犯不止,毫无纠偏改邪悔过之心。在死到临头时,还妄想“让他拿了镜子再走”,愚蠢之极,令人发指。这等操行,根本就不配做贾府私塾大儒之孙。最后,命丧黄泉,罪该当之。可悲又可气!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6)

【447】这风月宝镜,两面皆可照人。对于那些邪思妄动之人,自谓聪明之类,王公贵族之后,如果真的一时不慎得了某些贪婪喜色之症,若能及时照照镜子,在欣赏正面美景自我陶醉的同时,适当适时适量翻看一下背面,对那些累死野鬼的可怜,冤死孤魂的可怕,饿死骷髅的狰狞产生一些畏惧感,他们很可能会及时从梦魇中惊醒,从黑夜中走出,早早起来洗漱去垢,做一次心灵上的大扫除,让自己看破红尘,悔过自新,会变得干净一些,甚至还可能重塑其清雅形象。

然而,这世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愿听取警唤之劝,执意我行我素滋事暴戾,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总是像脱缰的野马,不受羁绊束勒,不顾一切忘我狂奔,不知何时何地,忽遇悬崖,瞬间跌入万丈深渊,最后被迷津的激流卷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警告,可以说就是《红楼梦》一书的大主题。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7)

【448】由贾瑞的一句“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联想到有些富家子弟,在犯了大法被公安机关逮捕羁押收审之际,还冒出“让我回家见自己父母一面,顺便拿点随身物品”之类的天真乞求,竟是惊奇的相似!请别以为自己出身于优厚雅儒权臣富贵之家,就永远把自己当“娇杏”,一身永远是幸运,即便遇事,也能通过父母亲属通融运作就能侥幸摆平,不愿刘姥姥式的底层世人把你叫醒!

请切记:自正清廉,自身勤勉,自好洁身,才是本分。只有这样,才能即便是遇到暴风雨雪天,也不怕鬼敲门。尤其是那些“枝深人参”的郎君,头脑要保持一点冷静。千万不要一时间蕾开桃花园,果结蟠桃园,身居游乐园,就忘了自己曾经是百姓的儿孙,背弃了善良诚实的前辈,背负着不能自已的杂货包袱,逆历史正道而行,打肿脸充虚胖,辜负了父母们那原本朴素简单的期望,被定格在那贪婪狂妄的耻辱柱上,让世人当谈资看笑柄!

更可笑的是——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8)

(红楼剧照:凤姐儿)

旁边伏侍贾瑞的众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落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看,已没了气。……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面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9)

(红楼剧照:已病入膏肓的贾瑞和奶奶)

【449】那独参汤若是读心汤、独省糖就好了。虽然代价昂贵,但若真是患了重疾,提前使用那之前综合调理的方子,也许不用几十斤就能收到奇效。即便一时治不好,病痛也可得到缓解。然而,真到了无药可治的末期,再用独参汤,恐怕是适得其反。就很像是某些孩子的监护人,平常不好好调教,只是“一味”地偏袒溺爱自家的孩子,这样就会像是成天都在让孩子吃容易上火的仅用人参熬制的独参汤,往往容易失去用多味药方综合调理治疗的绝佳时机!

可悲的是,书中的代儒夫妇,明明知道自家孙子火大攻心,不是适时采取降热祛燥之法,而是在自家没条件竟还低头丢面地向隐藏的敌力人家以乞求方式煎熬昂贵的独参汤灌他,就犹如火上添柴。

看来,即便是像贾府中代儒之类这样有学问的人,也尚需“待乳”呀!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10)

一句话,如果是由于自身贪心太大、欲火过旺,一味不管不顾,恣意妄为,一旦惹出了大事儿来,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你!

几百年前的故事,仿佛刚刚掠过。有些人自己平时不注意管教孩子,而是从始至终就娇生惯养,一旦孩子犯了错儿,要嘛不问青红皂白,简单粗暴,以一顿辱骂暴打完事;要嘛就是不找自身原因纠偏改错,而是借势拱火浇油,怨天尤人,责备社会对其不公,执法太严,有意无意让孩子产生偏见与不解,甚至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其理何寻,其果谁尝?

【450】在这个故事里,破足道人告诉他:那风月镜,只能看反面,不能看正面。否则,会被邪祟附身,万劫不复。在当时那种封建社会里,官府衙门,风月场中,各种丑陋现象比比皆是,但有些人又巧借各种理教学说掩以华丽的外衣,要想看清事物的本质,寻求事件的根源,就必须观看正面的同时多看反面,仔细斟酌,才能得到较为真实的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致病的良方。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11)

然而,在人类社会的文明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资讯海量似的增长,信息都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精细化,在这种新型的时代广角镜面前,如果还是抱着要嘛是那种只习惯于看正面,要嘛是只喜欢看反面的片面模式,仍抱着古板陈旧的教条不放,就会阻碍人们对新事物发展过程正确全面的了解认识,获取不到有关方面的前沿信息甚至哪怕是一些基本的认知。如果一直看不到事物的正面,就可能会被一些妖言蛊惑蒙蔽,很容易造成心理灰暗,还可能会让自己成为时代的杠精,甚至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不管是在风和日丽之时还是阴云笼罩之时,适当地欣赏美丽的正面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荷尔蒙的生长,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体魄,增加自信,增大后劲,充满对未来的期望。

另一方面,当然也得时常看看镜子的反面,以便对社会上的某些污泥浊水、历史逆流保持适当警惕,必要时还需针砭时弊,为净化社会的大环境做一下清洁工。与此同时,还得不时对照检查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错误缺点与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方法予以纠正,积极融入到社会的正向发展之中,争取有所作为,努力获得进步。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12)

若自己已深处危重时刻,就决不能再孤芳自赏,就要时刻关注背面,直视问题,增加危机意识,增强生存意识,加大竞争意识,谨防夜郎自大,努力寻找弊端所在的根源,谨防被坏人算计,以便尽快摆脱困局,告白灰暗,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451】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这个风月宝鉴,似乎是利用了史上的传说改编,借着叙述贾瑞调情通径熙凤反被戏弄敲诈的一段趣闻,还深埋着贾府中一个更为隐晦的故事呢!

那就是借用了一个民间的“镜姬”之说:

原来有一姓沈的巨富,家中藏有一宝镜,宝镜中还隐着一镜姬。后来家有倒插门的女婿俞逊一直对此宝镜好奇,却屡屡不得见之。不知怎的,一日沈家失窃,唯宝镜被盗。不久之后,贵婿又“凑巧”在街摊上贱买一古镜回家,不曾想原来那古镜就是他家岳泰山失窃的那块宝镜,这一下可令女儿女婿惊讶不已。当女儿女婿小两口儿打开宝镜时,里面竟然有美若天仙的镜姬在给他们做裸衣表演。在他们看了之后,情不自禁,竟无视镜姬的存在,连日自我陶醉风云无度,惹得贵婿病危,最后还是岳父出面强力干预,封镜镇妖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13)

据说这镜姬,原是五代后梁乱伦不堪的朱温(朱全忠)之宠姬。她先是死于乱军之中,后遇仙师以她之血铸镜并附其魂魄于镜中而成。

【452】可以认为,这个故事与贾家发生实质性关联的就是那镜姬作者不但以此写出了贾瑞的假睿之不详,而且有更深的隐指,就是那镜中 “美丽绝伦”的妖姬,犹如乔装的一只“熙凤”,死死而温柔地残蚀着贾府。至于这只“熙凤”到底指谁,再联想到前面对贾存周周瑞家的的“”字解析,有阅读过我的“也说”系列文章的读者,至此可能已猜出八九分了,“熙凤隐有稀凤——“西府之缝”王夫人,其人其事就有那石桥三港的三曹对案、绕堤柳借(即此回中的所谓“三日后”之暗射)就跃然纸上了,也由此引发了贾府的被抄家“诛连全宗”(那镜中妖姬虽然面上指是的 “凤姐”,其实只是以她作为一个过渡隐指罢了。)

这一幕幕是否像后梁史上的朱温那家族乱伦的低级翻版?

故此,才曾“另有”作者用《风月宝鉴》更替小说《红楼梦》之名,可见其在《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表达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然而,“奇怪”的是,在《风月宝鉴》之前还有什么《情僧录》,后来又改名《金陵十二钗》之类,但最终还是以《红楼梦》之书名名扬于世!

敬爱的各位读者,您能猜出这书名之间改来变去的几分奥秘吗?

至于那位抢救出“宝镜”的“道”人是谁?那改编“风月宝鉴”的“真实”作者又是谁?愚将在续编的开篇中专门就《红楼梦的虚虚实实的四位作者的问题拙发一己之论,以抛砖引玉,激起几丝共鸣。

宝鉴奇谈全文(从风月宝鉴到底还能看出点什么)(14)

注:本“也说”系列文章,始终敬囿于一百二十回原文,其解读谨以书中叙述为基本线索,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篇章之间相互反复印证,不随意妄加揣测,也不与任何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相勾连。【】内的数字是阅读提示的连续序号,如有欲了解其概况的读者,请参阅本系列“也说”的首篇:破解数百年来《红楼梦》中的那些离奇片段之“也”说(阅读提示)

文中图片普通下载自网络,如有不妥,一旦知会,即刻删除。

(待发:跋语——《红楼梦》的隐写之“源”因及被勘误之后的晦“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