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颈、项】“领”是脖子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引领而望”就是由此而来的意思是伸长脖子而远望,表殷切盼望的样子口语中所谓的“脖领子”,即指脖子,“脖”与“领”是同义的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促织》写到蟋蟀缠斗的时候,一只蟋蟀“张尾伸须,直龁敌领”,所谓“直龁敌领”,就是直接去咬敌手的脖子“领”的“衣领”的意思,是由“脖子”引申出来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上古时期近义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上古时期近义词(古时近义词辨析)

上古时期近义词

【领、颈、项】

“领”是脖子。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引领而望”就是由此而来的。意思是伸长脖子而远望,表殷切盼望的样子。口语中所谓的“脖领子”,即指脖子,“脖”与“领”是同义的。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促织》写到蟋蟀缠斗的时候,一只蟋蟀“张尾伸须,直龁敌领”,所谓“直龁敌领”,就是直接去咬敌手的脖子。“领”的“衣领”的意思,是由“脖子”引申出来的。

“颈”也指脖子,但是指脖子的前部(《广韵》:“颈在前,项在后”)。古时表示自杀常说“刎颈”,刎颈当然是指割断脖子的前部。古人也常用“交颈”以表示双方亲爱,“交颈”当然也是脖子的前部相交。

“项”是脖子的后部,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按)灌夫项,令谢(谢罪)。”往下按别人的脖子,古人只能说“案……项”,而不能说“案……颈”,因为按的只能是脖子的后部。今成语“项背相望”,常用来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绝,“项”和“背”都指人身的后部。今医学上所谓“强项”,也是指后脖子硬。至于所谓“项练”则是套在后脖上的环形装饰。

【具、俱】

两个词都可做副词用。

“具”用作副词,表示“全”、“尽”、“统统”等意思,如《鸿门宴》中用了几个“具”:“具告以事”,“具告沛公”,“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这些地方的“具”都不写作“俱”。

“俱”用作副词,表示“偕”、“同”、“一起”的意思。如《鸿门宴》中的“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这些地方的“俱”,都不写作“具”。可见“具”与“俱”在用法上是有分别的。

【视 见 观 察 看 望】

这一组词都是眼的动作,属视觉范畴,但它们的意义有区别。

“视”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如《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

“见”是“看见”,如《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庄子.庖丁解牛》:“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视”和“见”分别是:“视”是具体的动作、行为,“见”是视觉的结果。成语“视而不见”,说的是“看,但是没有看见”,不是“看而不看”或“看见而未看见”的意思。

“观”是“有目的地看”,含有“观赏”、“玩味”的意味,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工闻其(晋公子重耳)骈胁(一种生理畸形,肋骨紧密相接),欲观其裸(裸体):浴(指重耳洗澡),薄(挨近)而观之”,又如:《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从台上弹人(用弹弓射人),而观其辟(避)丸也”。今天所谓“参观”

、“观赏”等词都保留了“观”的上述意义。

“察”是“仔细看,看清楚”,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今成语“明察秋毫”即由此而来。正因为“察”有仔细看、看清楚的意思,所以现代才有“审察”、“洞察”、“视察”等说法。

“看”本是“看望”、“探望”的意思。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为邺令,其姊往看之”,《世说新语.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到了唐代以后,“看”才有了现在的意思,如李白《清平乐》:“名花倾国雨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望”是“向远处看”。如《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又如《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