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皓月照禅心”出自唐代诗人李颀 的:

《题璿公山池》

【全文】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1)

【感悟】

禅心:清空安宁的心,月照禅心,更是两种意境的完美结合。

禅,并非天上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及;禅,其实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其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以其对真实人生的追求。

禅的宗旨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生活,而是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抛弃狭隘和自私,增长智慧,培养爱心。禅的终极意义是积极人生;是面向社会。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2)

【李颀简介】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3)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4)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5)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6)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7)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8)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9)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10)

一盏幽灯照佛心(清池皓月照禅心)(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