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在什么时候出来的(西游记有何而来)(1)

《西游记》,本人最早接触还是来源于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上映播放,第一次接触原著时候,还是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暑假购买的原著,整个初中时代才将原著读完,感觉《西游记》不过如此。没有感觉到内容刺激和很吸引人。于是将其付之高阁。

过了很多年,直到有一次整理书房时候,发现了布满尘埃的《西游记》,才想到原来我竟然有《西游记》原著,找闲时机会又读了一遍,瞬间感觉当年的想法很幼稚,《西游记》之博大精深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由此再次爱上这本小说原著。常置于床头。

《西游记》为吴承恩所著,目前为大部分人所公认,不过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是吴承恩而另有其人。在此文,不在讨论之列。

西游记在什么时候出来的(西游记有何而来)(2)

吴承恩画像

解读一本书想要表达什么,一定要了解它的作者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 ,《西游记》取材自唐代高僧玄奘西行见闻,辩机撰文写的《大唐西域记》。再加上民间故事和元代杂剧最终成书。

吴承恩(1510——1582),出生于明代中期,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生于一个没落家族,家境清贫,史料记载中的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吴承恩的父亲吴锐,其父吴锐为人忠厚,喜谈说史传,好游淮地名胜古寺,常给幼年吴承恩讲述民间神魔故事,父亲对吴承恩写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培养了吴承恩对这方面的爱好。同时也给吴承恩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由于吴承恩爱读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良好的基础,才能创造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这样的一个环境,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解读《西游记》,这句话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不理解作者的这句话,就无法解读《西游记》包含的作者的真正意图。

《西游记》成书年代背景大约在明代嘉靖年间。说起这位嘉靖皇帝,非常迷信道教,他不仅本人信道,当上皇帝以后,还要全体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升官发财,敢于进言劝谏者轻则削职为民,枷禁狱中,重则当场杖死。

西游记在什么时候出来的(西游记有何而来)(3)

影视剧中的嘉靖

嘉靖帝时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官至礼部尚书,陶仲文还一身兼少师、少傅、少保数职,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这是一个皇帝疯狂的年代,疯狂造神的年代,嘉靖帝是明代有名的崇信道教的皇帝,炼丹吃药,追求长生不老。并且多次给自己加封道号, 像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甚至给自己的父母也上了道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游记》书中有很多讽刺时局的内容,并且西游记书中神话体系和明代的之前的传统神话体系有所不同,吴承恩进行了改动,独创了西游记体系神话故事,可能也受皇帝造神运动此影响。

《 西游记》以描写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达到西方求取真经的故事,通过八十一难,道尽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