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车可谓是妈妈群中的“神器”妈妈们总觉得它能帮孩子克服走路时的恐惧心理,只要孩子坐在车里,玩着玩着就学会走路了可是你知道吗?学步车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如果经常用或者使用不当,对宝宝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重大伤害,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学步车的危害有几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步车的危害有几种(学步车原来是毁娃伤身的神器)

学步车的危害有几种

学步车可谓是妈妈群中的“神器”。妈妈们总觉得它能帮孩子克服走路时的恐惧心理,只要孩子坐在车里,玩着玩着就学会走路了。可是你知道吗?学步车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如果经常用或者使用不当,对宝宝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重大伤害。

学步车这个外来的幼儿习步工具,在妈妈眼中简直就是天才的发明, 它有宽大的圆形或方形的底盘、支架、上盘座椅、胯布以及玩具音乐盒,孩子可以坐在上面悠然自得地在家里快速滑行,孩子玩得高兴,貌似也变得会走步了。

但这个看似安全有效的“神器”却有着令人担心的潜在危险。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AAP)调查显示,1990~2014年间,美国约有230,676名‹15个月的宝宝因为婴儿学步车而接受急诊治疗(这还不算未进入急诊的受伤婴儿)。其中,有90.6%的婴儿头、颈部受伤,4.5%的婴儿上肢受伤。


早在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儿童干预技术指南》就明确指出:“不要使用学步车,车子会让他们在没准备好时,有更大的活动力和高度,这会使儿童处于危险之中,如从楼梯上摔下来,伤及头部”。


近年来,《焦点访谈》也曝光过好几起学步车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事件,可见学步车的危害有多大,除了翻下台阶、烫伤,还有因为速度过快和高度过高,导致孩子碰触危险物品的情况发生,如热水、刀具、电线、药品等等。


除了这些潜在的危险,学步车还严重影响着宝宝的生长发育。

学步车影响宝宝大运动发育


学习走路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这个时期是婴儿大运动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它与神经、骨骼、肌肉以及视力发育都有着密切关系。家长要按照宝宝大运动发育规律对孩子进行阶段性锻炼,要想学会走,必须先学会爬和坐,锻炼四肢和胸腹背部的肌肉,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同时还要锻炼宝宝的手、足、脑、眼、感觉等多方面的协调。

如果将宝宝固定和保护在学步车里,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到处滑行,就失去了自主锻炼的机会,错失学步的最佳时机。

欧洲专家曾对190名婴儿进行调查[1],发现102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爬行、直立行走的时间,普遍比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晚3~4周。

走路姿势和足部发育的双重影响


婴儿骨骼中的软骨成分较多,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关节囊薄,灵活性大,容易发生变形,
这时如果反复使用学步车,来自身体的重量会使膝关节外张,导致腿部变形,形成O型腿 [2][3][4]。

如果学步车的高度设置不当,孩子还会出现踮着脚走路的现象,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这个错误的走路姿势。过早地让孩子站立在学步车里,还容易形成扁平足。如果一侧形成了扁平足,还会对直立行走造成进一步的伤害,髋关节向一侧倾斜,脊柱侧弯等一些列病症,对婴儿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5]。

孩子成长不可跳级


爬行是目前国际上供认的预防感统失调的最佳手段,如果一天中长时间把孩子放在学步车中,缺少了爬行锻炼时间,再加上其他不良因素就容易使孩子感统失调[6][7]。表现为好动、任性、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易与人沟通等。

另外,大概从9个月开始,孩子就会慢慢地进入行走敏感期,在这段时间里,你会发现孩子对走路这件事特别感兴趣,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练习走路。这时的行走是他们探索和认知周围环境的一种方式。


尤其当孩子学会走路后,他会惊奇地发现:“天!原来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竟然是这么神奇、有趣啊!”,所以行走能帮助他们学习更加复杂的技能,探索了解新事物,拥有更多的认知机会,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体验。


如果家长早早地把孩子困在了学步车里,不但让他们的活动受到限制,还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机会,对智力发育特别不利。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走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孩子学步时的磕磕绊绊、摔倒都是他们了解这个世界,获得经验的一种方法,家长要放开手脚,让孩子自由地行走,请不要再用学步车这种危险的学步工具,来剥夺他们自主学习走路的乐趣。

想了解更多资讯还可搜索关注DrWeek医周刊

*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1]吕春根.卫生部建议“不使用学步车”童车企业当重视[J].玩具世界,2011,(10):29-31.

[2]颜华.孩子学步别依赖学步车[J].家庭医学,2013,(06):16

[3]华平.婴儿用学步车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9,(12):52.

[4]刘红.婴幼儿玩具设计安全性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3

[5] [8]刘博.浅谈婴儿学步车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危害[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2):87-89.

[6]张晓辉.城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7]张慧珍.对青海农村两名容感觉统合失调的个案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0